03.02 明朝大將李成樑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樑善攻,戚繼光善守

在明朝中後期,有兩位同時期的大將備受關注,一位是民族英雄戚繼光,另一位是遼東大將李成梁。要論名氣的話,戚繼光要甩李成梁好幾條街,戚繼光平定了侵擾明朝東南邊境多年的倭寇,而李成梁鎮守遼東抵擋遊牧民族多年,名氣是對武將評判的標準之一,如果要論帶兵打仗的能力,那二人誰強誰弱還真得分析分析。

善守的戚繼光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戚繼光堪稱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軍事奇才,他能在有限的條件和資源下,將部隊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他最著名的就是針對倭寇發明的“鴛鴦陣”,戚繼光就是靠著這套陣法將倭寇平定的。有人可能會覺得鴛鴦陣殺傷力巨大,才能將如此兇悍的倭寇給剷除了,其實從鴛鴦陣的陣型來看,它殺敵策略的核心是“防守反擊”,也就是說先以守為主,等待機會出現才開始攻擊。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鴛鴦陣

一套鴛鴦陣最前方是兩名持有藤牌的士兵,一個拿著大型的長方五角形藤牌,另一個拿著小型的圓形藤牌,藤牌兵的作用是防守和引誘敵軍,拿著大型藤牌的士兵還會在藤牌後面不斷地扔出一些標槍,目的是為了讓敵人自亂陣腳,失去有利的防守位置;一旦敵人失去防守位置,出現陣容上的漏洞,那後面兩名拿著“狼筅”的士兵,就會將敵人掃倒;狼筅兵後面有四個拿著長槍的士兵,這四人是鴛鴦陣的主要攻擊手,他們會把被狼筅掃倒的敵人用長槍刺死;而長槍手後面還有兩個拿著钂鈀的士兵和一名火槍手,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本隊的後方安全,必要的時候還能支援本隊前方夥伴,加強攻擊力,隊中還配有一名隊長進行戰術指揮。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從上文描述可以看出,鴛鴦陣並不是一個攻擊性很強的陣法,陣容中最有效的殺敵武器就是手持長槍的四名士兵,長槍全長十二尺多,它的侷限性就是不能作為近距離的肉搏武器,而是必須和敵人保持一定距離,才能將敵人刺死,也就是說敵人必須在長槍的殺敵範圍之內,這個陣容才能有效。鴛鴦陣前後都是防守為主的士兵,攻擊型士兵也是手持長兵器,並不要求肉搏。如此看來,鴛鴦陣就不是個橫衝直撞,硬碰硬的陣容,而是以防守反擊為主,這也符合戚繼光善守的理念。

而將戚繼光善守的風格發揮最淋漓盡致的是他在薊州做總兵的時候,在薊州部署的防禦蒙古騎兵的陣容。這個陣容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戰車,這種戰車是以防禦性為主,並且每輛戰車上還裝載了兩臺“佛郎機”火炮;戰車前方還有十名士兵,分別手持藤牌、钂鈀、長槍,這是為了保護戰車;陣容最前方還有騎兵,騎兵的作用是阻擋前來衝鋒的敵軍,給戰車爭取足夠的時間來擺隊形和裝備彈藥,當戰車的隊形擺開之後,騎兵就退回到戰車之後,從而使佛郎機火炮發揮作用。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這種戰車陣容相當之大,可以阻擋蒙古軍隊大規模的衝擊,陣容中有3000名騎兵,4000名步兵,182輛重戰車,216輛輕戰車,這樣精良的陣容卻沒有被使用過,實屬遺憾。因為在戚繼光鎮守薊州的十幾年中,蒙古人再也不敢侵犯薊州,並且主動與明朝和解。也許是蒙古人看到戚繼光精良的部署望而卻步了,這也可以反映出戚繼光防守能力有多強大。

善攻的李成梁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戚繼光一生主要對付的敵人是倭寇,而李成梁一生主要對付的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了。遊牧民族士兵的特點就是衝擊力強,面對這樣的敵人,李成梁也是一點都不慫,就是擺開了硬碰硬,同時還會運用一些軍事計謀,但總體來說他是以攻為主,不喜歡防守,殺個痛快是李成梁最喜歡的方式之一。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隆慶五年蒙古人進犯盤山驛,李成梁率軍攻入敵人大營,斬殺敵軍五百八十餘人,斬殺敵軍將領兩人;與黑石炭、以兒鄧率領的兩萬大軍交戰,李成梁部隊殺敵千餘人。李成梁不僅不喜歡防守,還經常主動出擊,他把這種突襲的戰術叫做“搗巢”。這種戰術實施的辦法是在敵軍突破邊防,侵擾內地的時候,明軍也以相同方式針鋒相對,派出自己的精銳騎兵直奔敵軍後方大營,這樣就使敵人兩面受敵,敵軍往往顧及後方而倉促往回撤軍。

明朝大將李成梁和戚繼光哪個更會帶兵?李成梁善攻,戚繼光善守

搗巢對部隊的精良程度要求非常高,必須有出色的統帥、準確的情報,還得有精銳的騎兵,這種戰術剛開始實行之後效果很好。但隨著蒙古人對這種戰術逐漸有所防備之後,搗巢的威力就大大減弱了。再加上騎射並不是明軍的強項,而蒙古人對騎射非常精通,所以與蒙古人打游擊戰並不是個好的選擇。但從這個戰術的運用可以看出李成梁確實善攻。

李成梁和戚繼光誰更會帶兵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善攻和善守都能打贏勝仗,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筆者看來,論帶兵能力的話,還是戚繼光更強,戚繼光所訓練出來的戚家軍,軍事素養極高,他特別注重士兵的軍事訓練,平時訓練量還非常大,即便士兵傷筋斷骨也在所不惜,戚繼光也經常參與軍事訓練,還會向士兵展示自己強壯的體格。在指揮戰鬥前,他還會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都思考一遍,甚至連士兵小便這種細節也會考慮在內,在臨陣前兩三天,戚繼光會要求偵察兵每兩個小時彙報一次敵軍的情況。反觀李成梁這邊,他的部隊士兵紀律相對鬆散,訓練也沒有戚家軍那麼嚴格,軍隊戰術和部署都要弱於戚家軍。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的話,戚繼光確實要更勝李成梁一籌。

歡迎閱讀文化歷史那些事的原創文章,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