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寫詩的人都是孤獨的嗎?

千屈菜


寫詩的人都不孤獨,詩也是從生活中來。不會體驗生活,難得有好的詩詞奉獻。有時候為了創作,也可能閉門推敲!如果憑空捏造,避人不交,決不會寫出那麼動人的詩詞來……



苗玉漢


我就認識一個發表過詩集的人,很難跟他走到一塊,也許你會說,我的問題,可很多人和他也很難相處,大家一起吃飯吃飽了他就走了勸他喝點酒,也不跟大家喝,所以我認為他可能以為我們和他不是一個級別的我們不懂他的世界,也許真的他們都是孤獨的


家在遠方355


浪漫苦吟寫悲苦,

詩人未必盡孤獨。

黃河之水從天落,

敢笑黃巢不丈夫?








費玉山905


NO!

寫詩的人是寂寞的,並且傻傻地相信自己的寂寞是特麼的孤獨。這種感覺有另一種解釋叫做自戀!

寫詩的人都是自戀的!

孤獨,和寫詩無關!哪怕你不寫詩,或者如果我一樣討厭詩人的人,同樣有孤獨感。

在沒有飛黃騰達的時候,這種孤獨是“求而不得”或“心意不遂”。

在已經成功成就的時候,這種孤獨是“憂患意識”或“無人理解”。

佛有七苦之說,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孤獨就是“求不得”。

梵高因求而不得而孤獨,

李白因求而不得而孤獨。

可是隔壁老王同樣也有求而不得的李寡婦而產生的孤獨以至於相思成災,一個痴呆之人迷路在三環路上也會產生茫然無助的孤獨感。

憑什麼只有寫詩的人孤獨?

詩人算個屁!

會做菜和會做一手好菜是兩個概念,所以寫詩的人和會寫詩的人以及寫出一手好詩的人三者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聯繫。

你寫得出一手好詩,自然是孤獨。

你寫不出來,就是賤人的矯情,就是蠢人的自以為是。在這種本質上是寂寞的成份中,孤獨是佔比例最少的那一部分。更多的是敏感,是自戀,是虛榮,是井底的青蛙,是國王的新衣。

這是一種連豬都有的情感,結果被虛偽的人類定義成為

孤獨!

為什麼會孤獨,因為我們要得太多,得到的太少。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是孤獨的,直到他看到一個沒有腳的人。一個沒有腳的人是孤獨的,直到他看到一個盲人。

那麼一個盲人的孤獨呢?

孤獨,只是我們美化自己情感的牌坊,不堪一擊!


亦有所思


晚秋

十月的海風

將滄海中的風鈴 搖響

穿過厚厚的山岩

喚醒我千年的夢想

時光模糊了

我眼眸裡你的模樣

依然是你紅紅的豔唇

酡紅了長滿楓林的山樑

海星用張合的嘴角

親吻著漫天星光

也把你鮮荔枝般的胴體

鍍亮

頭顱深深地埋進你的乳溝

那一刻的香豔潤紅了曙光

海鷗震顫的翅膀

把情思馱向 詩和遠方

就這樣把曾經的愛情

用紅色珊瑚製成一種傳唱

你鬢間的髮簪

卻簪不住歲月 浩浩湯湯



一笑一塵緣228599999


我認為寫詩的人,特別是能寫出好詩的大詩人,其內心世界必定都是特別豐富和特別敏感之人。好詩人、大詩人除了先天因素即天賦高以外,後天的所處時代、生活環境、人生經歷和靈感悟性等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縱觀古往今來的大詩人,不難發現孤獨生活有絕唱,狂歡人生出佳作,平淡日子難成詩。



一是孤獨生活有絕唱。孤獨到極致,可以與詩為友,與詩相伴,詩中有激情,詩裡有狂歡,詩中有愛恨情仇和悲歡離合。此時其身孤獨而心卻不孤獨。如詩聖杜甫的一生可謂孤獨寂寞,窮困潦倒,客死他鄉,因此其詩大多表達了悲天憫人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南唐後主李煜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可以說是孤獨詩人的代言人,一個是被囚的皇帝,一夜之間從天堂被打入地獄,沒有人身自由,一個是山河破碎、四處漂泊、夫亡和再次感情被騙等命運多舛的才女,其共同的特點是他(她)倆因孤獨而把婉約詞推到了新頂峰。由此來看,許多詩人確實是孤獨的,也是寂寞的。



二是狂歡人生有佳作。古人常說人生有三大幸事: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金榜提名時。這分別代表著知己(友誼)、紅顏(婚姻)、名利(做官)。亦作“人生三大喜事”。如果此時你是寫詩之人,必定詩興大發,有感而詩,留下千古名句或名詩。你看白居易寫的"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意思是進士及第後的白居易滿心歡喜,恨不得快馬加鞭回鄉告訴親人這個幸福的消息。還有李白的斗酒詩百篇,蘇軾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唐代岑參的"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等無不表現出大喜狂歡後的詩人詩作。特別是毛主席的詩作,無論是處於革命的低潮還是高潮,其內心始終充滿著激情、樂觀和信心,所以表現在詩詞上也是那麼的大氣磅礴和豪情萬丈。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內心世界也是熱血沸騰,熱愛生活,享受人生的。



三是平淡的日子難成詩。我們常說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淡。也有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我認為那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消極人生態度。常人的一生不能平淡卻可以平凡。平凡中蘊含著偉大,平凡中有堅守和堅持,平凡中有激情燃燒的時刻。生命中應該體會像煙花綻放的時刻,雖然短暫卻光彩奪目。

詩人及詩也是如此,沒有經歷人生的大悲大喜和坎坷曲折,何來的詩詞絕唱?沒有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和深刻思考感悟,何來的詩詞名作而引起廣泛的共鳴?無病呻吟之詩也好,閒門造詩也罷,大概只能是孤芳自賞。由此可見,平淡如水無味的日子是很難想出或作出好詩的。



總之,詩人既是孤獨的,也是狂歡的;既是冷靜的,也是熱情的。好詩人一定是情感非常豐富之人,正如弘一法師絕筆所言:"悲欣交集"。詩言志,詞抒情,見詩如見其人。詩詞歌賦就是詩人內心深處最真的情感流露和表現。



石潤居


寫詩的人孤獨不孤獨?先看一個故事吧!

在暮春的溫潤裡,一個流浪的男子不幸窺見了一個面色紅潤的青春少女,那是一張桃花一樣的臉,那是一雙秋水一樣多情的眼。從此這個男人的日子就丟了魂似的。心有不甘啊。一年後的暮春,氣候一樣的溫潤,這個流浪的男子又來到這個讓他失魂落魄的地方,他希望再次看見那張臉,那雙眼。但很遺憾,他沒有看見。桃花在風中燦爛,幻化成無數的她,在譏笑他去年暮春的膽怯,在嗔怪他去年的無情,在怨,在恨……

這是詩人崔護所經歷的,他把它寫成了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人席慕蓉則從女孩的角度把這段經歷寫成《一棵開花的樹》變成了等待和祈求——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詩人餘秀華大膽、庸俗而過癮,把這段經歷改寫成《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左右則把這段經歷寫成《傳奇》,讓王菲把它唱了出來——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

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想你時 你在天邊

想你時 你在眼前

想你時 你在腦海

想你時 你在心田

寧願相信我們前世有約

今生的愛情故事 不會再改變

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

我一直在你身旁 從未走遠

……

你說,詩人孤獨嗎?他們把我們想說而說不好的,都很好地說了出來。








老頑197486757


詩人的世界

賈興華

文學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釀造的酒,是關於靈魂的訴說;詩歌是文學塔頂的那顆最為閃爍的明珠。

詩人,因深刻而孤獨。

詩歌創作,區別於其他的文學(如小說散文等等)作品的創作,就在於詩歌的思想性更明確,語言更簡練。要在幾行或者十幾行的文字裡將之完整表達出來,那就只有將日常生活、普通的語言,用眼觀察,用心推敲,不斷地打磨,打磨成一種既骨感而又豐滿的文字,打磨成一種見刀見血的文字。要用哲學的眼睛看待世界,要把世界收歸冷峻的哲學裡。詩人,是孤獨的。

詩人,因豐富而多彩。

詩歌創作,區別於其他的文學(如小說散文等等)作品的創作,還在於詩歌情感色彩更加濃厚,昇華更有高度。用優於平常思維的觀察和領悟,讓詩的文字,更細膩,更美感,更具超常的情感意象,飽含具象以外的更多的靈魂空間。當沉浸於這樣豐富的精神國度裡,徘徊或遠行,詩人,又是多彩的。

站在高處,天地闊;站在高處,不勝寒。

2019.11.4.晚

.

【網絡圖片,違權立刪】

.


賈興華


搜一下“倉央嘉措”就知道了,看看他的一生是怎麼過來的。

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完全是憋的,荷爾蒙憋的


靳圭


不是。詩人為什麼要孤獨,因為他有讀者,有讀者的詩人並不孤獨。只有那一種自恃清高。不願抒寫底層弱者命運和遭遇的詩人,才孤獨,不知所云,似夢囈般的詩人,瞧不起讀者的詩人,才孤獨。像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詩人並不孤獨,作品流傳天下,特別是白居易的詩,據說白居易寫完詩,專要念給鄉下的老翁老嫗聽,恐怕他們聽不懂,可見白易是多麼平易近人,不愧為大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