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如何哄孩子》:學會育兒思路,育兒不再慌張

週末帶孩子去博物館。

孩子到了博物館展廳內看到各式燈光和物品,高興得滿地跑來跑去,還不時大叫。我為孩子的興奮激動不已的同時,卻也為孩子的大喊大叫尷尬不已。雖然也一直在好言好語“哄”孩子,“這是博物館,大家都要安靜,不能大聲喊叫......"但是這種言語的管教,顯然對於一個才一歲多的孩子毫無作用。最後還是我抱著孩子提前出了展廳陪孩子在門口的走廊跑來跑去地玩。

孩子愛自由是天性,但是卻不能因此而放任孩子在不能喧譁的地方大聲喊叫。這不光涉及孩子的教養,也更關係到孩子的日後的自控力,良心的形成和心理健康。

育兒巨頭類的書籍,諸如 《魔法歲月》等等,都寫了要積極”管教“孩子, 中也提出了,缺乏父母的管教才更是孩子內心混亂,無法形成善良的良心的根源。

孩子小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更多擔心的是場所是不是有母嬰室,是不是溫度適宜,是不是安全等等物理的問題。本以為孩子長大了出去玩能省心不少,卻發現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內心的自我意識覺醒了以後,出門更”費勁“。

比如小時候(一歲以內),因為還不會走,坐飛機時候乖乖的。上了飛機沒多久就睡了。

長大了以後,尤其是一歲以後開始會走了,就絕對不能接受這種需要在一個地方逗留很久還不能動的安排。連坐火車都要上躥下跳,就更別提坐飛機了。

還有勸說孩子抹護膚露,防曬霜,讓孩子戴帽子,這種明明也是為了孩子身體好,卻總是遭到頑強抵抗,一百個不願意,那表情,就彷彿是父母都不時親生的。

戴維·博根尼奇和詹姆斯·格雷斯在他們的一本書《如何哄孩子》中寫道:

孩子們比你們小,理論上也不如你們有”心眼兒,再加上你們是成年人,因此一切應該由你們說了算。但是現實中,這個想法根本行不通。

可真是令我無比頭疼。

作者戴維·博根尼奇和詹姆斯·格雷斯,是紐約時報暢銷叢書《生存手冊:關鍵時刻能救命》的作者,也都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他們從自身養育孩子的角度出發,也大量徵集了身邊父母朋友,醫生的建議,選取了31個例子教會家長哄孩子。他們的這本書就是從這個點出發,教會父母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

《如何哄孩子》:學會育兒思路,育兒不再慌張

1.理解才能更好地行動

“孩子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鬥爭當中:想要完全掌握自己的生活,同時又想要成為一個好寶寶。”——《如何哄孩子》

別小看孩子們,雖然他們還是小孩子,但是他們已經能夠根據父母的要求和實際行為建立起自己的準則了。

所以如果父母給孩子做了不明確的指令,比如今天可以飯前吃糖,明天又不許這麼做,孩子們就會很混亂。因而表現出哭鬧也不足為奇。孩子們哭鬧,其實也是他們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困惑和矛盾——到底應該怎麼樣才對呀!

因而,做父母為孩子立下規矩,教會孩子們日常需要起床自己穿衣服洗漱,在固定的時間需要上床睡覺,平常要上學,生病了要看醫生等等日常準則十分重要。

孩子們需要秩序感。秩序感也能帶來安全感。

同時父母也要在孩子做對了以後給予孩子獎勵,鼓勵孩子思考。

但是孩子在成長中,也會不斷髮現自我的能力,想要像大人一樣自己做事自己作決定。有時候他們的這種自主性會和父母的規則相悖。

這樣的時刻,就需要《如何哄孩子》這本書中的一些小技巧和小方法,來引導孩子按規矩做事了。

  • 枯燥的事,換個方法讓孩子“玩”起來。

比如孩子不喜歡梳頭髮,可以和孩子玩一個”尋找打結巫婆“的遊戲。假裝孩子的頭髮裡住著一個”壞脾氣,“打結”的巫婆,跟孩子一起找巫婆,然後通過梳頭髮的方式把巫婆趕走。

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於其他日常習慣,比如刷牙,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找“牙齒老鼠”的遊戲。

  • 讓孩子明白這麼做的原理

這樣的方法適用於需要些科學道理的小行為。比如教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就可以趁機和孩子講講基本衛生常識,告訴他們有些細菌會他們生病,而洗手就可以避免這樣。

  • 孩子平常不願意做的,在比賽中也許就會做得又快又好

孩子都有小小的好勝心理。比如孩子不願意塗乳液,防曬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賽,或者讓幾個孩子一起比賽。

  • 運用孩子的生理特性

比如孩子們需要長時間坐飛機或者坐車旅行,在機場登機前讓孩子多跑跑走走,等他們玩累了,上飛機以後自然沒多久就能睡著了,不會再吵吵鬧鬧。

理解孩子們一邊想成長,一邊又想討好父母的心理,再考慮孩子的身體能量情況,才能更好哄孩子。

2.積累的實際經驗很重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如何哄孩子》雖然薄薄的只有一百多頁,卻涉及了大部分孩子的日常。從如何哄孩子梳頭,刷牙,洗漱,穿衣,到如何哄孩子坐飛機,停止發脾氣,學會分享和上床睡覺,這本書不僅涉獵廣泛,每一個主題還都寫了許多的方法和技巧。畢竟,孩子們都是不同的,A家孩子適用的方法,對B家的孩子可能一點也沒用。

所以,儘管《如何哄孩子》書裡寫了許多方法,做父母還是需要在日常中去嘗試實踐,再不斷總結改良。

就像《媽媽是超人》中有一集賈靜雯一家去海邊,咘咘就很害怕小蟹小蝦。賈靜雯沒有責備孩子膽小,而是自己先去拿,然後再拿給咘咘去摸,讓她慢慢來和小蟹小蝦接觸。賈靜雯自己也說她理解咘咘的個性比較慢熱加謹慎,所以她也不會責備和催促孩子,而是會幫她一起適應。

《如何哄孩子》:學會育兒思路,育兒不再慌張

所以,哄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了解孩子個性的過程。

3.育兒,學習技巧也要學習思路

看育兒書,不能只”就書論書“,如果遇上好的方法,可以多想兩步,思考一下這些育兒的思路有沒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

比如這本《如何哄孩子》,詳細地寫了許多家長可以學來“哄孩子”的方法,但是他們的育兒思路可以歸納為四步走:

第一步,先做準備工作。

在孩子可能會出現不“聽話”的事前,先做一些鋪墊。比如孩子對刷牙有牴觸情緒,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可以在大人的牙刷上擠牙膏,到了能刷牙的時候給孩子買印著可愛卡通形象的牙刷和牙膏給孩子用。

還可以給孩子講和保護牙齒和刷牙相關的小故事,看小繪本。先讓孩子有鋪墊,有了解,即使孩子之後有情緒,也不會那麼大的牴觸。

第二步,用基本的方法。

還用刷牙這件事說,可以讓孩子給他喜歡的小玩具示範怎麼刷牙,亦或者可以和孩子說不是在刷牙,而是在給牙齒塗顏色。

多想一些“好玩”的事,化解孩子面對陌生外來物(牙刷)的敵意。

第三步,留一些備選方法。

可以直接簡短地“哄” 孩子。可以用話語,直接問孩子:”寶貝,想讓我給你先刷上面的牙還是下面的?“

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配著小童謠,一起刷牙。

或者乾脆把刷牙當成一場遊戲,父母和孩子一起用牙刷這個工具,在孩子的嘴裡尋找寶藏——山洞,角落,城堡裡的房間。

第四步,要有最壞的打算。

如果孩子依然很有牴觸心理,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刷牙這件事,嘗試了上面的方法,孩子們依然對著幹的話,可以考慮給專業人士打電話,讓牙醫告訴孩子們不好好刷牙的後果。

先做準備,再留備選,最後想一個可以兜底的方法。我認為這種思路,不光是育兒,是生活和工作中也處理問題也應該培養起來的思維模式。

育兒說難也難,千頭萬緒,和孩子在一起,事事似乎都是“緊急事項”,哪一件置之不理都可能會讓人頭疼不已。但是育兒說簡單也簡單,把握好原則,和育兒思路,靈活應對。畢竟,孩子是小人兒,但是孩子也是人,育兒不光是要讓孩子長大,更是要教會他們如何適應社會,能獨自生活。

寫在後面

這本書英文名字叫做how to con your kid,相比於中文譯作“哄”孩子,con更是赤裸裸地告訴你,這就是一本教父母如何騙小孩子的書籍啊!

我認為很有收穫的地方在於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尤其是孩子集中在孩子不願意做,家長頭疼的方面——比如如何關上電視啊,如何小聲說話啊等等。

受眾群體大概是2歲以上的小朋友了,至少要等到孩子會說話了,裡面的許多小技巧(trick)才能發揮效用。像我家孩子現在還只會咿咿呀呀,很多時候,大人做動作,鼓勵她模仿,就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哄孩子》是一本很精良的書。全書是彩印,書也做成了圓角的像小冊子一般的感覺。我還很喜歡這本《如何哄孩子》書後附錄,裡面有一些表格和證書,可以幫助記錄孩子做過的事。可以和孩子一起主動記錄,給予孩子獎勵,成為小孩子的正向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