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厲害了!《人民法院報》頭版頭條報道泉州法院工作!

厲害了!《人民法院報》頭版頭條報道泉州法院工作!

厲害了!《人民法院報》頭版頭條報道泉州法院工作!

近年來,福建省石獅市人民法院出重拳下狠招,攻堅破難,探索建立流水線執行流程管理新模式,實現科學分權、快緩分流、集約分段、精細分工,以目標倒逼進度,以時間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實,取得明顯成效。

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共受理執行案件14685件,結案11094件,結案率75.54%,結案金額52.69億元,到位金額13.04億元。

轉模式 優化管理流程

“你好,我是石獅法院執行法官王耿聰,申請調取湖前路5號樓1-2房的產權檔案。”6月5日上午,在德化縣住建局,王耿聰順利拿到房屋的產權檔案包括平面圖。

“是這沒錯,但是蘭某已經不住這了,現在只有他老母親一個人住。”因實際門牌號與產權證不一致,王耿聰根據坐落的位置大致確定了要查找的房屋,還仔細地檢查了房屋的水錶、電錶等,仍無法確認。急中生智的王耿聰通過掃描門牌上的二維碼,與該社區的網格員取得聯繫,經網格員與當地群眾協助,最終確認了涉案房屋並進行查封。

王耿聰是財產查控和快速執行團隊的團隊長,該團隊主要負責涉民生案件的快速執行。

“執行模式改革後,每個團隊只負責一個階段,團隊內部人員也進行分工細化,只負責一個或兩個節點工作,規定人員在規定時間裡完成規定崗位任務,大大提升了執行質效。”王耿聰說。

在採訪中記者也感受到,執行改革促進了執行規範化,也改變了執行人員的工作狀態,每個人都專注高效完成節點任務,保障執行這項流水線作業能順利流轉。

6月5日上午8時,執行法官林木揚帶領執行人員20人趕赴現場,對一宗房屋進行強制騰空。

處理完這宗房屋強制騰空案,林木揚回到辦公室已經是晚上六點多。林木揚是財產處置變現執行團隊的團隊長,他的團隊主要是接收財產查控和快速執行團隊流轉過來的案件,負責啟動案件拍賣,拍賣成交後標的的移交、除權、過戶、案款分配和案件的結案處理。

“吃個飯,晚上繼續奮鬥!要通知2個集團案件的12個申請人明天上午到執行服務中心領案款,準備2處拍賣房產移交事宜。”林木揚一邊查看快速執行團隊流轉過來的案件情況,一邊和記者說著他當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任務。

這是石獅法院運行“四分三定”,即“分權、分流、分段、分工”和“定員、定時、定崗”流水線執行流程管理新模式的縮影。

“分權制衡,科學配置執行權,並交由不同的執行團隊行使,有利於從源頭上消除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和亂執行。”正在該院執行服務中心辦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執行立案手續的律師張某坦言。

“四分三定”執行流程管理新模式,改變了以前一人包案到底的僵化辦案模式,將案件執行過程分為執行啟動、執行財產查控、執行財產處置、執行異議審查、執行結案五個階段,實現執行實施警務化、裁決審查專業化、綜合管理規範化。”該院副院長吳志生表示。

提效率 強化信息驅動

6月7日上午9時,在石獅法院執行指揮中心,記者看到工作人員許雅雯輕點鼠標,進入人民法院執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統。“先按照立案日期從系統導出案件數據,製作案件清單,再打開‘按鍵精靈腳本’,將清單文件名填入腳本,點擊‘保存’‘調試’‘啟動’三個按鍵,就可以輕鬆啟動總對總查控了。”

據瞭解,過去,每個案件一次一次點擊,通常需要半小時才能完成一次總對總查控。現在只需要幾分鐘製作清單,機器可以全天24小時實現逐案自動點擊。

“不能小看這個腳本,它不僅能實現網絡查控系統自動發起查詢、智能篩選反饋,還有自動凍結、流程節點信息自動回填功能。”技術保障團隊團隊長陳曉麗補充道。

9時28分,執行庭工作人員陳雅婷匆匆找到王耿聰:“發現了一名被執行人的線索,要對其採取拘留措施。”王耿聰馬上登錄石獅法院自主研發的執行信息化平臺,輸入被執行人姓名,點擊“拘留決定書”模塊,選擇好拘留原因,不到一分鐘,一套10頁的辦理拘留材料旋即打印完畢。

9時42分,另一間辦公室裡,工作人員彭取蘭登錄執行信息化平臺,將表格數據導入執行短信告知模塊,80餘條告知短信瞬間已發送到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手機上。

面對執行案件成倍增長,案多人少的困難,石獅法院在重塑執行理念,創新執行新模式的同時,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先後自主配套研發財產查控、執行實施、執行文書隨案生成等多個執行信息化輔助系統,“石獅法院執行信息化系統”於2017年獲國家版權局著作權登記。

“我院設立專門人員,根據分工授予不同權限,在不同系統和模塊中熟練操作,將執行法官從重複性事務中剝離,智能代替人工有效解決了影響執行效率的工作環節。”提起這些研發設計,石獅法院執行庭副庭長洪彥偉很是感慨。

“通過這些信息化系統,石獅法院的執行效率成倍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也大幅提高了。”福建省人大代表、中紡協檢驗(泉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麗對記者說。

強保障 建設過硬隊伍

“決戰決勝執行難,人是最關鍵的因素。”石獅法院院長林明容反覆說。

為此,該院大力推進執行團隊化模式改革,完善以員額法官為主導的團隊化執行工作模式,重點組建了執行指揮團隊、執行警務團隊和執行綜合團隊,明確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警察的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團隊整體效能。深入推進執行警務化改革,在司法警察大隊成立執行中隊,以“編隊管理、派駐使用”為原則,負責強制執行措施的實施和執行警務保障工作等。執行庭現有執行人員53人,平均年齡29.8週歲,基本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6月4日上午,在石獅法院執行局會議室,每一位執行工作人員就自己一週以來有沒有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律師,有沒有接受當事人及其律師的宴請、財物等違反紀律規定的情況一一進行彙報,並接受領導和同事們的點評。幹警們稱這是“照鏡會”“洗臉會”“修心會”。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石獅法院強化內部監督,率先在執行庭設立廉政監察專員,對執行的各個節點進行有效監督,推進陽光執行。

在廉政監察專員王振勝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他正聚精會神地檢查執行庭送來的終本執行案件。他告訴記者待會還要對一起10萬元的案款發放進行審查。

“今天,我們已對被執行人張某容採取拘留措施。”6月7日上午,記者在石獅法院公眾號看到執行幹警蔡海峰、蔡培航寫的工作日記。這是該院在強化內部監督的同時,自覺接受各界監督的重要手段,當事人可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助查詢,全程瞭解執行情況。

據介紹,石獅法院公眾號的瀏覽量每週超過6萬人次,多次被評為“中國優秀政法新媒體”。近幾年來,石獅法院的執行案件實現零違法、零違紀、零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