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考場風雲丨清正廉明的科舉考官——林則徐

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還是清朝官員中講究廉潔自律、注重修身齊家、培養良好家風的典範。


考場風雲丨清正廉明的科舉考官——林則徐

林則徐畫像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在講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時,特意提到了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鬥”時,再次提到林則徐這兩句詩。這兩句詩出自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即將登程時寫給家人的詩《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道光帝把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中國歸咎於林則徐“禁菸操之過激”,下令把他革職併發配到新疆伊犁,林則徐的門生、家人及一些大臣紛紛為他抱不平,但他自己襟懷坦蕩,“絕無斯些懊喪氣”,登程前口占此詩。此後他經常吟誦這兩句詩。這兩句詩反映了林則徐以身許國、不計個人利害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懷,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座右銘,後人認為“跡其生平,無愧斯語”。

林則徐之所以有如此寬廣的胸懷,還與他無欲則剛的思想境界密切相關。他曾在一首詩裡寫道:“有欲剛則無,此際伏病根。”他在官署題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之一。可以說,他一生的事業和操行,都是建立在這一思想基礎上的。


考場風雲丨清正廉明的科舉考官——林則徐

《析產鬮書》

廉潔自律,保持清白家風

林則徐繼承父親林賓日“不妄取一文”的優秀品德,自己雖然做官幾十年,位至總督,手中掌握著大量資源,但他廉潔自律,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絕不貪賄。他到廣東主持禁菸,打交道最多的一是商人,二是官場,由於廣州是當時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中外貿易壟斷在政府特許的行商手中,因而行商富足,生活奢靡,官場則是貪賄成風,而廣州生活成本高昂,“開支甚巨,恆慮入不敷出”,但他“自矢清廉,決不敢於俸祿而外妄取民間或下僚分毫”。他在給夫人的信中坦承心跡說:“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種汙手之錢決不要一文也。”

林則徐要求家人勤儉持家,在《析產鬮書》中囑咐諸子:“產微息薄,非儉難敷,各須慎守儒風,省嗇用度。”他還告誡後人:“凡我子孫,當念韓文公‘辛勤有此,無迷厥初’之語,倘因破蕩敗業,即非我子孫矣!”

另外,作為官宦人家,林則徐非常擔心家人擅作威福,仗勢欺人。他在給夫人的信中反覆叮囑,要她管束好兒子,“須千萬謹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勢,與官府妄相來往,更不可干預地方事務”。嚴禁家人利用他的權力干預地方事務,為自己謀取好處。


考場風雲丨清正廉明的科舉考官——林則徐

翰林院

“可以不做官,不可不做人”

望子成龍是絕大多數中國父母的期望,林則徐夫婦也不例外。但是,林則徐並不一味追求兒孫做高官,成大名,而是教育他們首先做個好人,“成一拘謹篤實子弟”。

林則徐長子林汝舟聰明好學,24歲即中進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是清朝儲才之地,進了翰林院,就意味著有很好的升遷前景,但林汝舟幾年未獲升遷,林則徐並沒有動用自己的關係請託幫忙,而是認為他年紀輕輕就做了官,不過是僥倖成名,“而實學實淺”,做官後“居京三年,所學者全官場習氣,根柢未固”,“一官在身,學業反多荒棄”,“交友日益多,志氣日益損,閱歷未深,而遽服官,實非載福之道”,因而命其辭官回家,一邊侍奉母親,管理家務,一邊繼續讀書,要他“多讀聖賢書”,是為了培養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增長才幹,一旦有機會,能夠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優秀官員。

次子林聰彝在三子中“資質最鈍”,林則徐為他的教育也頗費心思。林則徐輾轉各地任職,聰彝留在家鄉讀書,他到廣東任職時,聰彝15歲,不久他寫信給聰彝,讓聰彝從福州老家到廣州他的任所,以廣見聞,藉資歷練。聰彝缺乏讀書的天賦,自然難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林則徐對他說:“餘固不望爾成名,但望爾成一拘謹篤實子弟。”希望他“棄文學稼”,林則徐並不認為農民為地位低下,對聰彝說:“農居四民之首,為世間第一等最高貴之人。”

考場風雲丨清正廉明的科舉考官——林則徐

“十無益”格言

養成完滿人格和良好習慣

長子汝舟少年得志,難免頭腦發熱,有驕狂之態,林則徐及時給他降溫,兜頭澆了一瓢冷水:“是為僥倖成名,切不可自滿。”同時告誡他“宜守三戒:一戒傲慢,二戒奢華,三戒浮躁”,要求他給弟弟們做好表率,“爾能勤,二弟皆學勤;爾能和,二弟皆學和;爾能孝,二弟皆學孝:爾為一家之表率,慎之慎之”。汝舟在京做官,次子聰彝在家,他交代聰彝說:“爾奉母與弟妹居家,責任綦重,所當謹守者有五:一須勤讀敬師,二須孝順奉母,三須友于愛弟,四須和睦親戚,五須愛惜光陰。”

林則徐訓誡子弟方面還有廣為人知的“十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妄取人財,佈施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這“十無益”並非林則徐的發明,而是晉代道教人物許遜的格言,有比較濃重的道教色彩,講的都是修身齊家之事,林則徐對之十分欣賞,書寫勒石,也可看作是他的家訓。

在林則徐的教誨和影響下,他的三個兒子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都不墜家風,有所作為,為官均廉潔而有政績,特別是聰彝為救福州水災日夜操勞,引發舊疾而去世,在民間有良好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