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券商踩雷,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踩不到。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中原證券(601375.SH)的水逆週期有點長,多個資本市場明星級別的大雷都被它踩中,這種“運氣”也真的是沒誰了。

流年不利還是風控不好?

近日,中原證券再次公告,更新訴訟列表。

1

4.32億元踩雷“慣犯”科迪

12月2日,中原證券披露了近12個月未披露的訴訟案件,共33件,涉案金額合計約14.03億元(中原證券2019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19.85億,14億對中原來說並非小數字)。其中,公司與科迪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迪集團”)之間的訴訟案件金額最大,為4.32億元。

具體怎麼回事呢?還要從四年前說起。

2015年9月1日那天,中原證券與科迪集團簽訂了一份協議書。科迪集團將持有控股子公司科迪乳業(002770.SZ)6498萬股股票質押給中原證券,獲得3億人民幣融資款(2017年7月26日,科迪集團還款9499.17萬元,至今仍有2.05億元未還)。

隨後2016年12月27日,中原證券與科迪集團再次簽訂協議。科迪集團將持有科迪乳業3762萬股股票質押給中原證券,同時中原證券向科迪集團融出1億資金。

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1月31日科迪乳業的股價並非如預期評估地那樣好,股價低於雙方約定的平倉線,同時科迪集團也沒有采取履約保障措施,導致雙方的第一次股權質押合作違約。

歷史也總是驚人的相似。2018年2月1日科迪乳業的股價再次低於雙方約定的平倉線,科迪集團同樣沒有按照約定採取履約保障措施,導致雙方簽訂的第二次協議也出現了違約。

對此,中原證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科迪集團償還公司本金、利息及違約金共計4.32億元;同時公司要求有權享有質押的1.03億股科迪乳業股票的優先受償權。

事實上,在科迪乳業身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拖欠資金事件。

8月16日科迪乳業公告稱,因部分奶農未按約定計劃送奶,給公司造成一定影響,故科迪乳業拖欠奶農奶款1.13億元。科迪速凍因資金鍊緊張,拖欠公司員工15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3月底,科迪乳業賬面上還存有17.7億元資金。

但到了第三季度,公司賬上卻只剩2720.34萬元,逾17億元資金不翼而飛。公司兩位董事還表示無法保證第三季度財報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面對這樣的科迪集團,小券也為中原證券捏把汗。

2

天災or人禍?

上述14億和科迪乳業只是中原證券“踩雷史”上的冰山一角。

今年7月,中原證券旗下兩隻資管產品發生兌付風險,兩隻產品合計募集資金2.41億元,融資方為閩興醫藥,投資標的是閩興醫藥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福大協和)的應收賬款供應鏈融資。產品快到期時,才被發現投資標的是閩興醫藥虛構的。福大協和方面稱,公司向閩興醫藥的採購總額僅一百多萬元,不存在數億元應收賬款。而閩興醫藥的實控人兼兩隻資管產品的擔保人夏薛雯還失聯了。

中原證券被推上風口浪尖。不過,中原證券方面回應稱,2.41億元並非中原證券自有資金,也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條款。也就是說,中原證券的財務損失有限。

如果上述踩雷閩興醫藥和科迪乳業,可以將部分原因歸結為市場因素,中原證券還有點小委屈。那下面幾個案子,又該如何解釋?

2016年12月,輝山乳業(6863.HK)遭到美國做空機構渾水公司做空,渾水公司發文質疑輝山乳業誇大利潤率、高層挪用公司資產、槓桿過高等問題,並稱其估值為零。次年(2017年)2月,冠豐有限公司通過將風口浪尖上的輝山乳業股票質押給中原證券,獲得5000萬港元融資額度。2017年3月份,對輝山乳業財務造假質疑再起輿論高潮,緊接著其股價暴跌、債務危機爆發......中原證券當時內心只怕是有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

2017年年中,市場上質疑“神霧系”公司業績造假的傳聞不斷。但就在神霧系“緋聞”纏身的情況下,當年12月份,中原證券仍與神霧集團簽署了股票質押式回購協議,神霧集團通過質押神霧節能(000820.SZ,現已更名為“*ST節能”)股票融資2億元。次年(2018年)2月,神霧節能股票便跌破平倉線,並構成違約。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粗心”的中原證券,終得自行承擔結果。

3

水逆的中原證券

中原證券前段時間公佈的2019年三季報,披露了公司與神霧集團、新光控股、長城影視等四家公司的四起糾紛案最新進展,糾紛均源於股票質押業務違約,合計訴訟金額高達7.88億元。再加上剛剛披露的14億元訴訟案,中原證券已有超過20億元的資金面臨風險。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信用減值損失為1.5億元,2018年同期的信用減值損失為1.04億元,同比增長44.14%。變動原因主要為計提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的增加。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剛披露8個億的“雷”,又增14億訴訟,這家券商有點南

中原證券成立於2002年11月,2017年1月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然而上市兩年,公司業績卻嚴重下滑。2015到2017年中原證券的淨利潤分別為14.02億、7.467億、5.212億,2018年則只剩下9586萬,還不到2015年的10%。

2018年中原證券曾被證監會指出合規管理、內控方面存在漏洞,罰沒40萬元,評級也由A下調至C,被下調6級。

一項項數據無疑不提醒著中原證券加強風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7年1月,中原證券在上交所的銅鑼落下了令不少公司羨慕的一錘,而這一錘似乎也“驚”到了資本市場的幾個“雷”,接連的雷聲又“震”到了中原證券的財務數據。

但這或許並非完全是壞事,交了“學費”的中原證券,對風控的認識估計更加深刻。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你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