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商鞅變法對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最深遠的措施是哪條?

累麼--


這個問題有意思,仙人來回答!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有爭議的歷史選擇題”的題目是怎樣的,略感遺憾。

商鞅在秦國兩次變法,其中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有:

一:以李悝的《法經》為藍本,確定了法家“輕罪重罰”的基本特色。

二:廢除一些官職的世襲特權,嚴禁民間決鬥,設立軍功制度。

三:鼓勵墾荒,大力支持農業發展,抑制商業發展,禁止百姓學習文化知識,四處遊說君王為官。

四:削弱民間宗族勢力,強制推行小家庭制度。

以上這些政策的推行,非常有利於集權,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所以沒過幾年,秦孝公搬都咸陽的時候,又推出深化改革“新法2.0版本”:

一:廢除“井田制”,確認土地私有制,地主可以自由買賣。廢除“分封制”,大規模設縣。

二:統一度量衡。

三:進行人口普查,對全民進行半“軍事化”管理,徵收“人頭稅”,並進一步推行小家庭制度。

以上這些,就是商鞅變法中比較重大的措施。

倘若以對後世影響深遠而論,第一應該是可以自由買賣土地的“土地私有制”。

因為商鞅變法確認土地私有以後,“土地兼併”成為了合法行為。後世幾千年的王朝興衰中,“土地兼併”都是一個重要指標。

幾乎每個王朝後期都因為“土地兼併”嚴重,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成為了“無產者”,為求活路只能打家劫舍甚至殺官造反。

其次就是廢分封,設縣制。

廢除分封以後,貴族士大夫不再對封地有管轄權,設縣制後國君的權力可以直接延伸到地方,大大增強了中央集權。


煮鶴仙人


商鞅的馭民五策,才是最為影響中國的關鍵所在。商鞅馭民五策:壹民(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弱民(國強民弱,國富民貧)、疲民(疲於奔命,無暇顧他),辱民(無自尊自信,相互檢舉),貧民(剝其餘財,人窮志短)拜他所賜:兩千多年以來 馭民五策導致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GL129033226


商鞅變法對後世的發展是影響深遠的,題主說是來源於高二的一道選擇題,那應該說影響最深遠的就是“廢井田,開阡陌”。

為什麼是廢井田,開阡陌呢?因為他標誌著秦國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制社會的轉變。

奴隸社會井田制

井田制出現於商朝,到了西周時期已經完善成熟。井田制規定一切土地歸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國的最高土地所有者。周王把土地層層分封給諸侯,諸侯將受封土地分賜給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賜其子弟和臣屬。周王對所封土地有予奪之權。各級受封的貴族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轉讓與買賣。受封者還要向國王承擔義務,就是要向國王交納貢賦。

因為商周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後,最大的生產資料就是勞動力—奴隸,在貴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隸和庶民集體耕種。奴隸集體耕作代表了當時先進的生產力,是主要的生產方式。

井田制的瓦解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鐵器農具的大量使用及耕牛的普遍推廣,使得奴隸和庶民能夠私下開闢更多的私田。廣大的私田脫離了奴隸主的控制,也影響了國家的稅收收入,已經不適應國家的統治需要。

另外,擁有更多私田的新興小地主階級在收入提高的同時,渴望參與國家決策管理,來保護自己的私田。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小地主階級迫切需要從上層制度上對自己的權益予以保護。

廢井田,開阡陌

春秋時期的魯國率先進行了稅制改革,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畝納稅,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國有向私有的轉化。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商鞅的變法標誌著秦國從此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土地私有及自由買賣從制度上保證了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提高了他們墾荒生產的積極性,從而也提高了秦國的國家收入。

結語

廢井田,開阡陌,是商鞅變法適應新的生產力進行的制度變革,它使秦國步入了封建制國家的行列。此項變革,使得秦國國家的經濟勢力大大增強,具備了與關東六國爭霸稱雄的實力。


時光山人


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而為強國。

政治上試點了郡縣制,經濟上鼓勵農耕大搞農業,軍事上廢(世襲唯文憑論),以功名不拘一格提拔軍官(爵位)。

由於是轟轟烈烈,商鞅遭到了保守派丶既得利益集團的殘酷鎮壓一一五馬分屍。

但商鞅先進的革新理念,還是在秦國得到了推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中國,開創了中央集權丶地方郡縣的封建主義大一統的秦王朝。

商鞅變法開了封建主義郡縣制的先河,同時統一各地度量衡和文字等,都為秦國丶秦始皇未來的大一統奠定了 思想基礎,為中國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夏雨風


廢井田,開阡陌對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最深遠。

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了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確立了封建社會的土地私有制,實現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

商鞅對經濟的改革是以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為重點。這是戰國時期各國中唯一用國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國範圍內改變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史記》記載: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戰國策》說商鞅“決裂阡陌,教民耕戰” ,廢止“田裡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則。所謂“阡陌”,指“井田”中間灌溉的水渠以及與之相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封疆”就是奴隸主貴族受封井田的界限。“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誌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佔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此後秦政府雖仍擁有一些國有土地,如無主荒田、山林川澤及新佔他國土地等,但後來又陸續轉向私有。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趙小三與戰神們


這個問題小編來回答一下吧。商鞅變法對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地方,小編認為廢井田制。這個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這標誌的中國社會由奴隸社會轉為封建社會的轉折點。這也一直被後世所延續。其主要目的是廢除井田,允許人們開荒。

可以佔為己有,也可以自由買賣。賦稅按照個人所佔的土地平均分配。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解除了對生產力的束縛。促進了新的發展。我們都知道。

商鞅變法中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轉變了封建制度跟奴隸制度。商鞅變法為什麼會是使得秦國兵強馬壯,甚至後面統一六國呢。這跟商鞅變法終將權力收歸國家。廢除之前舊的制度。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井田制。春秋時期土地歸天子所有。天子將土地分封給各個諸侯國。 各個諸侯國對受封的土地只有使用權。不可以轉讓買賣。

而奴隸主除了讓奴隸們在他的土地上工作,還會把他們驅趕到一些荒涼的荒土上。把那些黃土變成自己的私有地。那些有地不向國君納貢。到了春秋時期,

鐵犁牛耕的出現。生產水平有大大提高。而私有土地也變得越來越多。以上就是井田制轉變啦,以上都是小編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點贊,關注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最強大的我們


法家的系統性改革。強化中央集權制,實施縣制。對中國而言,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秦的統一,就沒有大中國的延綿幾千年,這是根本。不過,倘若沒有與之配套的廢井田、開阡陌的經濟變法,沒有肅軍紀、行什伍、廢世襲的軍事變法 的一系列系統全套變法 就產生不了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杏兒165601242


廢井田,開阡陌對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最深遠
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了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確立了封建社會的土地私有制,實現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

商鞅變法措施:一: 經濟措施1、廢井田、開阡陌  商鞅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舉措是“廢井田、開阡陌”。所謂“阡陌”,指“井田”中間灌溉的水渠以及與之相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封疆”就是奴隸主貴族受封井田的界限。“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誌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3、統一度量衡二:政治措施1、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2、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3、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4、推行縣制5、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商鞅變法意義1、軍事上的變法,實行軍功爵制度,嚴肅軍紀,實行什伍制度,廢除世卿世祿制,提高了軍隊戰鬥力,打擊了貴族的特權,樹立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優勢促進了封建制度的發展,為秦的統一打下了軍事基礎。2、經濟上的變法,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實行重農抑商,統一度量衡,提高了人民生產積極性,為穩定國家財政,增強國家實力提供了保證,廢除了舊貴族的土地所有制,用法律的形式從根本上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政治上的變法,實行縣制,長官由國君任免,推行什伍連坐制,強化法律意識,實行輕罪重罰,強化了中央集權,為變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對後來秦的統一和秦始皇的政策影響深遠


紅塵有愛我


商鞅變法的內容都對我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非要說哪一條最深遠那我就認為是禁止私鬥,獎勵軍工。

戰國之時乃大爭之世,每個國家都處於生死存亡之際沒有強大的軍力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實力。雖說秦軍戰力本就不弱,但在商鞅之前秦軍的普通士兵為國出戰可以說得不到任何好處。能在戰場活下來還好,如果戰死沙場或是因戰而殘那這個家庭不但得不到政府任何補助,反而會因損失一個勞動力而遭受滅頂之災。加之民間私鬥成風久而久之內部便會出現不合,而這是十分不利於集體作戰的。

曾經遊歷過秦國的商鞅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於是建議禁止私鬥,獎勵軍工。讓人們打仗不在是費力不討好的買賣而是實打實的能得到切身利益,使達到瓶頸的秦軍戰力再一次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達到了強兵的目的。為秦的下一步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火星人滾回家1


商鞅變法作為一次改革,是一次上層建築主動做出改變來適應生經濟基礎的改革行動。當時引起生產力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新的生產工具的使用:鐵器,牛耕。

新的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力,導致個人對整體的人身依附關係減弱,所以出現私田大盛,公田廢馳的現象,也因此推動了依靠公田生存的舊貴族的衰弱,和依靠私田謀利的地主階層的出現和崛起。

當時的土地,生產工具,勞動力等都可看作是資源,而因資源的有限性,必然會導致兩個新舊階層的利益會發生衝突,並且演變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零和博弈。

春秋戰國時期因新舊階層的對立而引發的政權更迭著名的有: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結果皆以地主階級掌權而告終,這些運動在事實上可看作是“地主階級革命”。

而有些國家為了緩和矛盾,則通過改革的方式來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的改變。

秦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開阡陌(建立土地私有關係);建立縣制;編戶齊民;軍功爵,耕織,禁私鬥等,每一項措施都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如果一定要從中找一個最深遠的,我認為應該是廢井田,因為這項措施從根本上廢除了奴隸主貴族賴以生存的公田制度,確立了新的生產關係,是一個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以此為基礎,才能最終確立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這個土地制度也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體可以成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