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临河区王五厚:带头兴产业 开创共富路

“从入党的那一刻起,我就想着让乡亲们致富。”就是这个朴实的念头支撑着他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团结村七组一名普通农民,一步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临河区党员产业带头人、巴彦淖尔市劳动模范、自治区人大代表。他叫王五厚,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也是一名军人。他热爱党、拥护党、忠于党,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先进性,展现了当代党员的人格与魅力。

以身作则 带头致富

1994年复员回乡后,王五厚不甘平庸,认准了农村走“以农促牧、农牧结合、靠养增收”这条路,从养25头牛开始,逐步增加饲养总量,到1998年又发展起了育肥羊。经过几年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民的养殖致富路。

临河区王五厚:带头兴产业 开创共富路

2008年冬天开始,他逐步缩减肉牛饲养规模,加大养羊数量。2010年,他卖掉了育肥的50头肉牛,购回了400多只育肥羊,羊存栏量曾达到800多只。他采取分舍饲养,把“架子羊”集中育肥,3月份一次出售500多只,正赶上羊肉行情好,平均每只纯挣140多元。春季产羔380只,留下160多只作基础母羊,其余全部育肥并在6月份出售,上半年卖羊收入达到10万元。同时,他通过科学饲养加快肉牛的出栏速度,8月份出栏了30余头肉牛,每头牛的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他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种草面积。2008年在原有基础上种苜蓿30亩,2011年又种了46亩,使种草总面积达到100亩。其余的地,除了9亩低产田种葵花外,也都种了饲料玉米,真正实现了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同时,他继续完善养殖配套设施,新建了800平米标准化棚圈,新购了电动机、柴油机,与已有的揉草机、粉碎机配套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

良种效益高。他花高价从赤峰市购回一只德美种公羊,用以改良羊的品种,同时通过购销逐步淘汰次劣母羊,留纯留壮。现在,他存栏的400多只母羊大部分是纯种肉羊,小部分是肉羊和土种羊的杂交,整体良种率大大提高,良种优势逐步显现。

示范引领 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明白自己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富裕起来的,他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团结村七组村民陈仲义生活困难,一直借住在邻居家的旧凉房里,无机具、无牲畜,只能把自家的地转包给别人,自己去打工。王五厚觉得他拖家带口,每月挣上千儿八百块钱,也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主动借给他3000块钱,并用自家的四轮车帮他耕种。在王五厚的帮助下,陈仲义努力经营,秋天就还清了债务。

临河区王五厚:带头兴产业 开创共富路

在乌兰图克镇党委开展的“党员三结合致富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王五厚组织几家养畜大户和周边村组的76个养殖户结为“养畜致富链”。作为结链牵头党员,他既当组织员,又当宣讲员,还当联络员,积极组织结链农户开展科技培训,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购进优良种畜,进行标准化棚圈建设,一门心思带领大家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养畜农户普遍开始种植牧草,扩大养殖规模,养畜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2008年,他联合村内农户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广和扩大了新型农机具的使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合作社结链农户147户,扶持帮助16户困难户发展现代农牧业,合作社内农户年人均增收2400元。

临河区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吴进一/文 记者:闫鑫/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