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杜甫登兗州城樓,留下名句“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詩意山東 | 杜甫登兗州城樓,留下名句“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詩歌鑑賞

《登兗州城樓》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時杜甫東遊齊趙。當時父親杜閒任兗州司馬,杜甫探親之際,初登兗州南樓而詠此詩。有資料稱,這應當是杜甫到山東後寫得最早的一首詩。此詩雖屬旅遊題材,但詩人從縱橫兩方面,即地理和歷史的角度,分別進行觀覽與思考。一方面廣覽祖國的山海壯觀,一方面回顧前朝的歷史勝蹟,而更多的是由臨眺而勾引起的懷“古”意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