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

這句話出自一位64歲的斯坦福女博士——陳美齡,

她是一名博士,一名歌手,更是一位媽媽,而且是三個斯坦福高材生的媽媽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光看照片,你可能無法想象這位笑靨如花的女性,是旁邊三位男士的媽媽,而且已經年過60。

可能現在的年輕人對她比較陌生,但在CC姥爺那個年代,陳美齡可謂是紅極一時,名氣和鄧麗君、山口百惠不相上下

在日本創下外籍歌手唱片銷售記錄,並保持了幾十年。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1983年,她曾和哥哥張國榮一同獲得香港金唱片獎。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雖然身為歌星這條路順風順水,名譽、地位她全都有了,但她卻還覺得缺少些什麼。

於是她在名氣最火的時候,離開了歌壇,來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

又在1986年,嫁給自己的經紀人,從此隱退歌壇。

但是,結婚生子後的陳美齡,並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在34歲那一年,陳美齡又決定帶著大寶,懷著二寶進入頂尖名校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要知道,單是照顧一個孩子就足以讓人心力交瘁,更別說獨自一人邊讀書邊照顧孩子,並且還懷有身孕,這需要多大的決心、毅力和耐力才能完成的啊。

當然,她也考慮過將孩子放在日本,兒童心理學出身的她,深知媽媽對3-6歲孩子的重要性,她無法為了自己而放棄孩子。

而如果她去美國讀書,丈夫必須有穩定的收入,所以沒辦法陪同照顧。

但是,不服輸的她,毅然決然地帶著兩個寶寶踏上了美國求學的道路

據陳美齡自身描述,她在醫院生完二寶後,僅僅休息了三天,便趕回學校上課。平常將孩子放在託兒所,自己只要上完課,就跑去給孩子餵奶,喂完再跑回去上課,晚上也是儘量給孩子多的陪伴,陪玩、講故事,哄孩子睡覺後自己再學習。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正是有著這股拼勁兒,陳美齡順利取得了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

據陳美齡回憶,那是一段非常忙碌的日子,幾乎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但即便是這樣,她也從沒有想過放棄。

看到她的經歷,我才真正明白努力敢拼的人生究竟有多厲害。

不僅如此,陳美齡還憑一己之力把三個兒子全部送進了斯坦福大學,沒錯,就是和她一樣的學校。

但,相對於以往培養高材生的“虎爸虎媽”,陳美齡反而更像是溫柔、慈愛的象徵,她非常反對責罵和體罰孩子,認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

而教育這個詞有著豐富的意義,它並不等同於學習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位厲害媽媽的育兒觀。

1

維護孩子發問的能力,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同樣作為老母親,我想大家都有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的娃,娃的腦袋裡好像裝滿了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成人看起來不著邊際的問題。

我也曾經被CC各種問題搞到崩潰,尤其是晚上加班趕稿的時候,面對小鳥一樣提問不停地CC,我也不耐煩過。

但陳美齡面對孩子的提問,從來都不會說“等一下”

比如她在炒菜的時候,孩子跑過來問“媽媽,媽媽,天為什麼是藍的?”

陳美齡會馬上關掉火,誇獎孩子“這個問題你問的真好”、“這個問題很有趣”,然後認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即使當時的問題她回答不上來,她也會先回應孩子,然後告訴孩子“等下媽媽和你一起去找答案”。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陳美齡的耐心,同樣的情況,我們可能要麼是敷衍了事,要麼不耐煩地回“媽媽很忙,等會再說”。

但其實,這樣會默默打擊孩子提問的積極性。

在孩子漫長的人生啟蒙中,炒菜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即使今天菜做的不好吃,也只是一次不好吃。

但提問的積極性一旦被打擊,孩子會變得有問題不敢問,不願問,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

不可能說媽媽現在有時間了,你來提問吧?


陳美齡認為保持孩子發問的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及時回應並肯定孩子的問題,孩子喜歡提問,他們的好奇心才會提高,才會去熱愛學習。

而只有好學的人,將來學習的機會才會更多

所以面對孩子的發問,她才不會讓他們等一等。

想通了這件事,我們面對小孩子“煩人”的提問,態度就會改變

2

尊重孩子的決定,永遠不替孩子做選擇

尊重孩子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的事情。

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學什麼,都是我們替孩子決定,卻從來不會參考那個小小的人的意見。即使孩子撅著小嘴表示反抗,我們也會隨口來一句“你不懂,我還不是為你好?”

但陳美齡卻從不會替孩子做決定,她尊重孩子,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

小時候孩子買東西,只要要求合理,她都不會反對。

高中後大兒子想去美國留學,作為母親的她,肯定是希望孩子去讀NO.1的學校,或者是NO.2,但是孩子卻選擇了當時的NO.7學校,原因竟然是每一位新生都配一匹馬。

但是陳美齡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後來也證明大兒子的選擇沒有錯,每天照顧馬,教會了孩子負責任,而且孩子學習的很開心,功課也都非常好,所以兒子的選擇是對的。

還記得在《大聲說出來》綜藝節目的一期節目中,34歲的女博士在節目中控訴母親對自己人生的控制,讓她活得很痛苦,她說自己從小到大的任何決定都是媽媽做的,自己只要聽話就可以。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小時候媽媽讓她練鋼琴,彈錯了,就要捱打;上學不許她穿裙子;甚至連她和什麼人交朋友都要經過媽媽的審核同意;最過分的是在高中的時候,偷看她的日記,知道她有喜歡的男生,還跑去學校大鬧。

就這樣,這位女生學了媽媽喜歡的鋼琴,考上了媽媽希望的大學,學了媽媽要求的專業,這麼多年她達到了母親所有要求,卻唯獨沒了自己。

她壓抑、自卑,活得異常痛苦。

如今34歲仍然單身,一個自我存在感都感覺不到的人,又怎麼去愛他人?

你看,我們認為的為孩子好,全心全意的對孩子的付出,卻成為了孩子內心最深的傷。

真正的愛是尊重,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正如畢淑敏說的:“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跡,該承受的,該經歷的,他都應該有完成的體驗”。

3

維護尊重孩子,不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陳美齡認為教育最首要的目的就是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力非常重要,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更不可能去喜歡別人。而自我肯定力差的小朋友,可能會經常欺負別人,看不起別人。

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肯定自己,讓他們喜歡自己,也喜歡他人,不會因為他人的成功而嫉妒,也不會因為自己做不到而自卑。

想要做到這一點,陳美齡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陳美齡的三個兒子,性格迥異,卻都在各自的領域有了自己的成就。

大兒子比較熱心,關注社會問題,有正義感,後來學習了心理學。

二兒子喜歡音樂,高中時就開始和音樂出版社簽了作曲合約。

小兒子數學很好,從小就能為學校設計網站。

對待三個孩子,陳美齡從來不會把他們作比較:“你怎麼不像哥哥那樣做事認真”或者“不像弟弟那樣認真學習”,而是努力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讓孩子保持自信,獲得自我肯定

不是虎媽、沒有雞娃,看了她的育兒經我陷入深深反思...

就這一點,很多網友表示“太扎心了”,小時候就總是被爸媽比來比去,尤其是過節走親戚時,簡直是大型比娃現場。

不僅是上一代的人喜歡比較,在如今娃要贏在起跑線上的這個時代,再加上信息的透明化,為了讓娃不掉隊,不少父母也是焦慮的不行。

  • 英語課群裡看到別的孩子英語讀的那麼好,焦慮。
  • 幼兒園群裡看到別人小朋友數學題算的那麼快,焦慮。
  • 看到別的娃字寫的規整、手工做得精緻,焦慮。

所有的焦慮最後都匯成一個念頭:別人能做那麼好,你為什麼不行?

別問C媽怎麼知道的,自打幼兒園停課不停學,CC開始上網課,老母親開始兼職各科老師之後,我就陷入了這樣的焦慮。

畢竟每個群裡都有表現更好的娃,我覺得一篇數學題,CC花20分鐘全做對已經很不錯了,回頭看微信群裡的接龍:

XXX,7分鐘,全對;

XXX,5分鐘,全對。

本來很知足的老母親,立馬凌亂了,焦慮的趕緊讓CC再練練速度。

這樣不僅是自己累,CC也超不開心,更嚴重的是,她對自己的信任,因為我的態度,受到了影響。

總是和別人比較也傷害孩子的自尊,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長久以往反而扼殺孩子的潛力。

就像陳美齡所說:父母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話,小朋友就沒有信心,他的潛力就不肯給你看到

一個總被比較的孩子,哪怕做的再好,心底裡那份自信也是填不滿的,因為他對自己的肯定源自於別人,

學會某門知識、某項技能,漫漫人生路上,是很小的事,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才是更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