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丈母孃“整”瓜女婿

丈母孃“整”瓜女婿

丈母孃“整”瓜女婿的民間習俗,在三臺縣東路片區以及鹽亭縣部分區域內流傳甚廣,這是我小時候從表姐那兒聽來的。

那大概是七十年代的事情了吧。在那個年代,農村還很貧窮,物資十分匱乏,大家的生活都過得緊緊巴巴的。

表姐十七八歲,正是如花的年齡。由於快要出嫁了,所以到我家來走親戚串門。我那時候還小,也就七八歲吧。說句實在的,我就巴不得天天去走親戚,或者天天有親戚到我家來做客。為什麼呢?因為有好吃的好喝的唄!

母親和表姐在街沿的矮板凳上坐著,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著。到了半晌午,該“打腰臺”了(以前,我們這裡農村的習俗,到了半晌午,就要給來的客人煮一碗雞蛋掛麵吃,謂之“打腰臺”或“打尖”)。母親轉灶臺,表姐在灶門前燒火。不大一會兒,兩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雞蛋掛麵就端到了飯桌子上。

丈母孃“整”瓜女婿

兩碗雞蛋掛麵,一碗是給“顯客”——表姐的,另一碗是給“吃嘴”——兒子(我)的。至於忙了好一陣子的母親,是絕對沒有份兒的。在那年月,除非過年過節,或者過生日,才有吃雞蛋掛麵的機會。以勤儉節約、勤勞持家的母親,怎麼捨得趁“顯客”來臨的機會,自己偷偷地加餐“打牙祭”呢!

還沒有動筷子,表姐客氣地和母親打招呼,說這碗麵太多了,吃不了。她決意要另外拿一個碗分一些麵條給母親吃,母親拒絕,表姐堅持;母親再拒絕,表姐還堅持。

幾次三番過後,表姐固執地拿來了一個碗,用筷子翻了翻自己碗裡的麵條——眼尖的我早就看見表姐的碗底下藏著四個白花花、胖落落的大雞蛋!我連忙也把自己的那碗麵翻了幾遍,讓人懊喪的是——一個雞蛋也沒有!

表姐笑了笑,一邊用筷子給母親夾麵條,一邊把一個雞蛋撥到母親的碗裡,又挑出兩個雞蛋,撥弄到我的碗裡。大家這才客客氣氣地吃起麵條來。

丈母孃“整”瓜女婿

我好奇地問:“表姐,你恁們知道碗底有雞蛋吶?”

表姐害羞地說:“我也是聽我媽給我講的——丈母孃‘整’瓜女婿就是這麼‘整’的!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娶媳婦了,小心你的丈母孃就拿這個‘整’你!”說完表姐就抿著嘴笑了起來。

“丈母孃‘整’瓜女婿?怎麼‘整’的?”我死纏爛打,央求著表姐講給我聽。

表姐看了看母親,又看了看我,不緊不慢地講起了起來——

“在我們當地有些地方,就有丈母孃‘整’瓜女婿的風俗習慣。逢年過節的時候,生請滿日的時候,女兒帶著女婿回孃家看丈母孃,這是必須的禮節,絕不可麻痺大意。否則,失了禮數,丈母孃是會不高興的。

當然,女兒女婿回門探親,丈母孃當然高興,也會把女兒女婿當作‘顯客’來對待。每天早上還沒有起床,丈母孃就會端一大碗麵到床頭給女婿吃,或者每天晚上全家人正式聚餐時,丈母孃會端一大碗毛乾飯放在女婿面前,讓女婿吃。

當然,那碗麵條或者毛乾飯是用那種像‘漿窩兒’(農村裡把舂米那種用石頭做的大型工具叫做‘對窩兒’,把廚房裡舂豆漿的那種小型的工具叫做‘漿窩兒’)一樣大的鬥碗盛裝的。

丈母孃“整”瓜女婿

“如果女婿比較客氣,比較懂禮貌,就會在動筷子吃飯之前,用筷子翻一翻面條或者毛乾飯。一般情況下,丈母孃會在麵條下面藏幾個大雞蛋,或者在毛乾飯下面盛大半碗肥肉。

此時聰明的女婿就會說自己還不太餓,吃不了這麼多,藉機把多餘的雞蛋或者肥肉挑出來,和丈母孃家人一起分享。丈母孃看了,心裡會為女婿的細心和懂事而感到欣慰。

“反之,如果女婿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不懂客氣,不懂禮數,丈母孃端上來什麼就吃什麼,當他吃到碗底那麼多的雞蛋和肥肉的時候,當他想說自己吃不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只好硬著頭皮當著大家的面把雞蛋和肥肉通通吃到肚子裡去,這樣子往往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讓大家看了笑話,心底裡就會認為這個女婿是一個‘梗腦殼’,‘瓜娃子’……”

丈母孃“整”瓜女婿

表姐話還沒有講完,我就已經前仰後合,笑得麵條差一點兒就從鼻孔裡飛出來了——天底下哪有這麼“瓜”的“瓜女婿”!

表姐給我講的“丈母孃‘整’瓜女婿”的故事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清清楚楚的。搞得我每次到丈母孃家去,無論吃什麼飯之前,我都神經兮兮地用筷子翻一翻碗底,害怕自己也成了被人笑話的“瓜女婿”!

不過,想想丈母孃對女婿的那種特殊的關愛,想想兒女在長輩面前所必須的那種忠孝,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傳統美德嗎?

丈母孃“整”瓜女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