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地球上面這麼多水是從哪裡來的?

非常男嘉賓


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呢?地球上海陸面積有“七分水、三分地”之說,海洋麵積約3.61億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70.8%,海水容積13.7億立方千米。那麼地球上如此巨量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目前,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地球自己生成,並在46億年的過程中積累下來;另外一種說法是從外界來的。

第一種說法——內源產生

內源說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地球形成時,水還是以水分子形勢存在,而由於溫度較高,水以水蒸氣的形勢在地球上空的大氣層中,或者是在岩漿中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後來隨著溫度降低,大氣中的水冷凝降落到地表,從而以液態的形勢保存下來,或者火山不斷噴發,岩漿攜帶著水蒸氣散佈到地球各處。當岩漿冷卻後,水蒸氣就凝結成雨水,降落到地球表面。水流向地表低窪處,就形成了湖泊、江河、海洋。

而這種說法的依據則是現代火山噴發時,總伴有大量氣體噴出,其中水蒸氣約佔75%以上;地殼深部岩漿中都含有水分。在5000m深處岩漿中水的飽和度約為6%,在10000m深處達到10%,超過萬米,其飽和度更大;在地質學研究中,可以看到很多原始水的流體包裹體。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地球開始形成初期,其內部曾包含有非常豐富的氫元素,它們後來與地幔中的氧發生了化學反應並最終形成了水。

第二種說法——外源產生

有很多學者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於宇宙天體的行星,尤其是彗星和富含水的小行星。在彗星撞擊地球的時候,會帶來大量的水;

另外,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水來自宇宙太空雨,因為科學家在探索宇宙時,發現了“宇宙雨”,他們具體的認為,海洋的起源和生命的進化,並非一定是地球自身的水圈形成的,而是“天外之水”—宇宙雨才是形成海洋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