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花在中国的控制要感谢茶商


读古 | 天花在中国的控制要感谢茶商

在战争、茶叶贸易与天花交织的时代,广州十三行的茶商开始引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种牛痘。

  康熙被认为是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康熙之所以能继承皇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小时患过天花,因为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此病。可见,天花是清皇室的最大噩梦。据说顺治就死于天花。

  从1690年到1697年,康熙亲征准噶尔汗国。远在漠西的这支蒙古部落,因为垄断了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聚集了几十年的财富,经过噶尔丹父子的经营,势力强大。经过七年征战,噶尔丹自杀。但根据耶鲁教授濮德培2005年出版的《西征:大清帝国对中亚的征服》一书披露,噶尔丹实际上也死于天花。蒙古人、满族人在与汉人接触之前,较少发生天花,满族虽然获得了天下,但天花让他们深感恐惧,康熙因此大力推广汉族医学中治愈天花的办法。

  由于信息传递滞后,在康熙进行最后一次轰轰烈烈的远征之前,噶尔丹已经死去,这让康熙颇感尴尬。于是,噶尔丹的死期被延后,变为康熙大军到达准噶尔,噶尔丹深感绝望,所以自杀。

  在战争、茶叶贸易与天花交织的时代,广州十三行的茶商开始引进更先进的医疗技术——种牛痘。1796年,英国乡间为人种痘的医生琴纳观察到,养牛场工人接触患牛天花的病牛后,身上局部也会出痘,然而这种天花病情很轻,容易痊愈。经过实验,安全的牛痘接种术诞生了,欧洲各国马上推行。

  1805年春,英国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皮尔逊在澳门获得了牛痘苗,开始为中国人接种牛痘。他写作的《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被十三行商人读到了。1810年,皮尔逊委托友人再次从南洋运来痘苗。他们在船上载着若干个小孩,一个接一个地接种,将痘种带到广东。

  为了让难得的痘苗不再中断,这次洋行商人给予了大力支持。《南海县志》载,“洋行商人伍敦元、潘友度、卢观恒,合捐数千金于洋行会馆,属邱、谭二人传种之,寒暑之交,有不愿种者,反给以资,活婴无算。”

  郑崇谦是积极推行施种牛痘的佼佼者。他于1815年在广州十三行街的行商公所开设诊所,施种牛痘,请皮尔逊在一旁指导和监督。

  1828年,十三行行商潘仕成在北京宣武门外上斜街南海邑会馆设牛痘局,北京医生争相到馆学习。从此以后,种牛痘防天花医术遂传播到中国各地。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杂志2020年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