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讓寫造成了文學主人公的變態

讀了很多小說才知道,很多長篇小說裡的主人公都是個變態者,而不是一個正常人。是不是小說非得獵奇,寫一些變態者才痛快,才算是正道呢?

不讓寫造成了文學主人公的變態


不一定的。可能是不讓寫的政策約束造成了小說主人公的變態吧。

陳忠實的《白鹿原》一開始就是白嘉軒如何娶了七房媳婦,六個媳婦都死了,只有第七個媳婦仙草活了下來,寫來寫去無非在寫地主白嘉軒的變態婚姻,連他自己也成了變態者。賈平凹的《高興》反著寫,主人公劉高興沒有媳婦,進城打工,進城前賣了一個腎,其實還是一個殘疾人。莫言的《蛙》寫到的主人公的姑姑也成了變態者,而小說主人公失去了妻子,也變得不正常起來。

不讓寫造成了文學主人公的變態


很多長篇小說的主人公大多是敘事中的變態者,也是當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語境中的變態者。只有變態才有的寫,才配得上小說文體的特徵。如果主人公就是一個普通人,周圍環境都很好,那麼這個主人公就不具有典型性,也就不值得寫。可是,現如今,很多小說都在寫一種非變態的人物,非變態的環境,也不是不可能成為小說,只是有了諸多的限制,變得和白開水似的,沒有一點味道。那些寫變態者的小說大多被封禁了。也就是說,一定是一些人不讓寫,才使小說走向了變態者的書寫。

不讓寫造成了文學主人公的變態


如果不寫變態,主人公順利結婚,只是新婚之夜的描述就不能過關,還能寫什麼?還怎麼生兒育女?

不讓寫就不能寫,不能寫就只能寫變態者。可惜的是,即使變態者現在也不讓瞎寫了,只能按照套路寫。那麼,按照一定套路寫出來的變態者還能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