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杏林醫者行


足底筋膜炎,這是一個診斷,一般都是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和觸診,做出的一個分析結果,這是一種病,也是臨床上經常遇見足底疼痛,尤其是腳後跟疼痛的原因之一,很多時候讓“跟骨骨刺”背鍋……

筋膜的認識

記得當時上學的時候,人體解剖還沒有把人體筋膜這個結構單獨的列出來,現在隨著解剖學的發展,筋膜越來越被重視,身體很多的疼痛都源於筋膜遭到破壞導致的,足底肌肉相對較少,筋膜就更顯得尤為重要。

足部弓與弦

  • 可以這麼想像,足底結構是一個弓,那麼足底筋膜是一個弦,如果筋膜的彈性和力量變差,就易誘發疼痛出現,尤其我們每天都在站立、走路,足部一直承受全身的重量,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愛護。

  • 足底筋膜炎主要症狀是腳後跟附近的疼痛,多數是晨起落地的時候痛的較重,活動一會會減輕或消失,這和跟骨骨刺不一樣,後者是時間越久痛苦越大,發病率也極少,足底筋膜炎的早起處理很簡單。

處理與預防

找一個按摩球(網球、高爾夫球),以疼痛感覺舒服的力度踩球,在疼痛的位置可以按壓停留,也可以滾壓,每天單側5分鐘左右,之後每個腳趾拉伸一下,痛點消除症狀就可以隨之消除,平時可以進行足抓毛巾的練習,也可以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喬棟談健康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外科疾病。足底筋膜炎,又被叫為"跑步者足",是一類以疾病發生部位感覺疼痛,可持續數月或一年之久的外科疾病,而且一旦得了足底肌膜炎,可能讓人步步維艱。足底筋膜炎主要病理變化為足底、足弓等處肌肉筋膜發生了無菌性的炎症。其通常在肌肉肌腱突然受牽拉或人體承載高重量時被誘發發作。

很多得此病的病人會疑惑,為什麼會得了足底筋膜炎。要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認識一下關於此病好發部位的解剖結構。筋膜是一層包繞在部分肌肉外的膜結構,而肌肉則大部分附著於骨性結構。正常情況下,肌肉是需藉助肌纖維牽拉骨骼而產生運動的,而肌肉正常伸縮、牽拉則需藉助筋膜輔助。足底筋膜炎之所以發生,主要在於肌肉筋膜運動時與附著點骨性結構間進行的長期反覆性的摩擦,使得此處筋膜發生了一定程度損傷而引起炎症。

引起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素較多,主要有:第一、長時間進行體育戶外運動,如跑步或長距離步行、登山等;第二,對於女性來說,喜歡穿高跟鞋則會增加此病發生幾率;第三、長時間負重的人,使發病部位承受超負荷;第四、足部畸形或患有足部疾病;第五、先天性足弓解剖結構異常者,如扁平足等。 因此,對於此病的預防,則要避免長時間跑步或行走、儘量少穿高跟鞋、控制好體重、積極治療足部疾病等。

本期答主:周凱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 走路多了或者跑會步後,腳底會疼;

- 早上起床下地,剛第一步腳底就疼的踩不下去。

如果你有以上症狀之一,那很有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足底筋膜炎。

超負荷壓力的反覆長期作用,很容易造成足底筋膜急性或者慢性損傷,隨後發生炎症引起疼痛。


例如很多人長期跑步、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過度運動或訓練,以及很多小姐姐喜歡長時間逛商場,尤其還蹬著一雙恨天高,這些都是有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足部解剖異常比如足外翻、扁平足或高弓足;小腿肌肉過緊,足底筋膜過度負荷;體重過大;穿著不合適的鞋子等,也會引發足底筋膜炎。


針對足底筋膜炎,如何進行自我判斷

1、跑步,長時間走路、爬山或站立後,足底會有明顯疼痛感,休息後症狀緩解

2、晨起後下床第一步疼痛很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症狀緩解

3、疼痛點一般位於跟骨的前內側按壓疼痛明顯嚴重時甚至休息也會有疼痛感


針對足底筋膜炎如何應對

如何康復

對於足底筋膜炎,若能早期發現有效治療,大部分人能明顯改善甚至恢復,拖得時間越久就越棘手。

1、冰敷、理療:運動後或長時間徒步後,足底適當冰敷。如果疼痛明顯,可以通過理療進行改善。

2、配置鞋墊:足部結構異常的需要配置鞋墊緩解壓力,減少疼痛的發生。

3、放鬆拉伸足底筋膜:在不疼痛時,按摩鬆解足底筋膜,可以通過滾網球,自我拉伸來放鬆(足底按摩店的按摩也可以放鬆筋膜,但是力道太足引起疼痛的手法慎用,有適得其反加重炎症的可能)。

4、小腿的肌肉拉伸放鬆:由於小腿肌肉和跟骨以及足底筋膜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所以經常小腿過緊的話很容易伴隨著足底筋膜不適。

5、離心控制練習:加強小腿肌肉的離心控制練習,當存在超負荷壓力時,可以有效緩解足底筋膜的張力。

6、肌內貼貼扎:可以促進癒合,由於貼扎可以減少肌肉緊張和疲勞,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所以除了平時需要,在參加各種跑步比賽前,可以給足底來個大型“創可貼”,能夠非常有效緩解跑步期間的疼痛。

7、足底肌肉練習:很多人知道拉伸放鬆按摩,但是可能不知道足部趾短屈肌對於緩解足底筋膜張力的作用。通過足弓運動加強趾屈短肌,可有效緩解對足底筋膜的壓力。拱起足弓,然後放鬆,然後恢復初始動作,儘量用足弓處趾屈短肌發力,減少腳趾蜷縮發力


如何預防

1、如果有足部解剖的異常,除了矯正和功能訓練,也可以通過配置專業鞋墊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此類鞋墊可均勻分散足底壓力,可在下肢負重時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減少傷害,對於沒有足弓異常的人來說也是防止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2、對於愛運動的人,要有一雙合適的運動鞋,平時可以多做一些下肢小腿的肌力、離心控制訓練、拉伸放鬆以及足底肌肉和筋膜的按摩放鬆。必要時,諮詢專業的康復師進行足部生物力學分析,瞭解足部是否存在力線不良,及時矯正以確保足部的正常功能。

3、熱衷於逛街的小姐姐,儘量選擇一雙有支持足弓構造的鞋子,不宜過高或過平,間斷性休息也能有效減緩對足底筋膜的拉力。

4、控制體重,適當減肥。

足底筋膜炎屬於跑步常見慢性損傷,希望愛跑步的小夥伴們可以參照文章中的預防以及康復指導方式,及早發現並有效緩解。



體創運動康復


【第63期】每天走一萬步?小心足底筋膜炎!

提示:全文626個字,大概閱讀時間為2分鐘。

本期嘉賓:

知識點:足底筋膜炎跟我們足部的運動負荷有關係,現在常說每天走一萬步鍛鍊,這其實是因人而異的。

今天我跟大家講一下足底筋膜炎的問題。

足弓的功能就像是射箭的弓一樣,足底的筋膜就像弓的弦,每次走一步的時候,隨著下肢肌肉牽拉,弓弦不斷的收緊跟伸展,這個拉伸太硬或者太頻繁的時候,就會發生困擾大家的著筋膜炎,也就是俗稱的足底筋膜炎。

這時候會出現足跟下方的疼痛,第一步特別明顯,行走後,慢慢地可以緩解,長時間站立或站立後又會加重。

足底筋膜炎跟我們足部的運動負荷很有關係。現在常說每天走一萬步,到底每天走多少步是合適的?既達到運動量,又保證腳步不受傷呢?

這是因人而異的,應該根據自身的年齡和體質,選擇有針對的鍛鍊。

不是每天走上幾萬步,就能讓身體更健康。走路健身最好選擇清晨或是晚飯後一個小時,每次活動30分鐘到1個小時比較適宜。

每天走5千到8千步比較合適,青少年每天7千到8千步是正常的行走量,而老年人或者是身體虛弱的,每天5千到6千步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

當到醫院看足底筋膜炎的時候,有些醫生會跟病人說:“你看,你腳上長骨刺”。

的確從X片上看,骨刺看著就覺得疼,骨刺在大家心目中被妖魔化了,覺得骨刺是疼痛的罪魁禍首,但其實足跟的骨刺並不是導致足底疼痛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足跟疼都是骨刺導致的。

醫識分子,你不需要懂太多,會用就行!


醫識分子


隨著運動健身人,尤其是跑步的人越來越多,「 足底筋膜炎」也越來越常見。後臺很多朋友也私信問「 足底筋膜炎」的問題,正好借題主的問題科普下。

(圖片來源:UpToDate臨床顧問)


1、「 足底筋膜炎」究竟是什麼鬼?

我們的足底,裡面是有一條寬而長的白色的筋,連接腳後跟和其他骨頭。專業名字叫「蹠腱膜」。如下圖所示(這個是從腳底向頭部看的視角):


這玩意平時用來給足弓提供彈性,就像長弓的弦一樣。而「 足底筋膜炎」,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實說簡單點,就是指足底的這白色的筋發炎了!所以會出現疼痛腫脹不舒服。


2、「蹠腱膜」這玩意,為什麼會發炎?高危因素有哪些?

前面說了,腳底的蹠腱膜,平時像長弓的弦一樣,給足弓提供彈性和穩定性。但是它能承受的牽拉擠壓力度和次數也是有上限的。

如果特別胖、負重深蹲、長期長時間跑步、跳躍或站立等等,讓腳底筋被牽拉刺激的力度或頻率超過了極限時,它就不樂意了,就會發炎。

因此,你就明白以下為「 足底筋膜炎」高危因素:

●過度訓練(尤其是中、長跑突然加量)
●跑步鞋不合腳
●在堅硬的表面上跑步(包括某些合成材料跑道)
●平足(扁平足或踝關節旋前)
●踝關節背屈受限(如,由於跟腱縮短)
●高弓足
●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在堅硬的表面上



3、「 足底筋膜炎」,有什麼症狀呢?

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足跟和足底深部的疼痛。這種疼痛往往在早晨剛下床活動時最嚴重,在久坐後站起時也可能較嚴重。


4、有了「 足底筋膜炎」,怎麼辦?


權威的UpToDate臨床顧問指出:大多數有這種足跟痛的患者即使不治療,也可在1年內好轉。所以,首先不用太焦慮。


而後,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緩解和加速恢復。以下都是經過循證醫學證據證實有效並被國際統一推薦的:


(1)休息

您可通過休息使足部恢復,但不要完全停止活動。從長遠來看,完全停止活動可導致更嚴重的疼痛和僵硬。


(2)足部冰敷

冰敷足跟,一次20分鐘,每日可多達4次,這可能會緩解疼痛。鍛鍊之前進行冰敷和按摩足部也可能有幫助。


(3)做特殊的足部鍛鍊

如下圖所示的足部和腳踝拉伸,足趾抓物等鍛鍊,確實可以有助於緩解足跟痛。可每日進行這些鍛鍊。


(4)穿牢固的鞋子

最好穿能提供充分緩衝且足弓和足跟支撐良好的膠底運動鞋。硬底鞋也會有幫助。而在鞋中放置填充式或凝膠足跟墊也是有用的。


(5)必要時,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比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鈉等。


對於較為嚴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需前往醫院診治。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酌情予以鞋墊、扎貼、口服或外用藥物、局部注射類固醇、足部特殊支具、體外衝擊波等醫療干預。

5、如果避免復發?

●穿合腳的,可提供充分緩衝且能支撐足跟和踝部的鞋子

●避免穿拖鞋、人字拖、懶人鞋及不合腳的鞋子

●避免赤腳走路

●不要穿破爛的鞋子



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骨科醫生路遙


足底筋膜炎和跟痛症

這兩種疾病聯繫緊密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過腳後跟疼痛的經歷,到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跟痛症或是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連接腳掌和腳後跟的一種縱行健壯的腱性結構組織,起到維持足弓的重要作用。

足底筋膜可以理解成韌帶組織,常常可以發生炎症,最常見於腳後跟內側的部位,產生的病症稱之為跟痛症,如果炎症發生在腳掌側可以引起前足疼痛。當然跟痛症不僅僅是筋膜炎引起的,還有一些其他因素。

足底筋膜炎怎麼發生的?

1.勞損

這是足底筋膜炎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過度運動、長距離行走(比如現在很多朋友曬每天走了幾千、幾萬步)、負重工作、劇烈競技運動(比如需打籃球、踢足球等等)。

2.鞋子不合適

對於沒有明顯勞損原因導致足部疼痛的朋友,請自行檢查自己的鞋子是不是合適。鞋底過薄可導致足底壓力升高,引發足底韌帶發炎產生疼痛。

3.足部疾病

少數一些患者產生足底筋膜炎是由於足部解剖結構異常導致,比如扁平足、高弓足或跟腱攣縮等等,需要仔細查體結合拍片才能明確原因。

足底筋膜炎怎麼辦?

1.休息

幾乎所有無菌性炎症首要治療措施就是休息治療,減少運動量。既然病變部位已經發生疼痛“警告”,就應該順勢而為,不可再次加重勞損。其實這種治療方法非常有效,不吃藥、不打針,最重要的是還不花錢就能治好病。

2.溫水泡腳

這裡不提倡熱水泡腳,尤其是在疼痛發生的1周內,炎症處在急性期,溫度過高可加重炎性反應,使病情加重。

3.弓步鍛鍊

弓步練習主要是鍛鍊腓腸肌,前腿弓後腿蹬,疼痛的腳放後邊,繃直練腓腸肌20秒,10個一組,每天5組,堅持鍛鍊即可。

4.穿合適的鞋子

選擇厚底的鞋子,配備軟硬適中的鞋底有助於患者疼痛。

無菌性炎症疼痛較嚴重可給予非甾體消炎止痛藥,既可以止疼,又可以消炎,但對於有消化性潰瘍和嚴重心臟病的患者請謹慎使用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多於頑固性疼痛,多次復發的患者,可採用封閉注射治療,效果良好。封閉藥物配方各地醫生不太相同,但作用相似。

對於足部畸形的患者,應積極治療,足部畸形不但對足踝關節影響巨大,對於髖、膝等下肢關節也有明顯影響。

歡迎關注骨科醫生老牛,每日更新,帶給你不一樣的科普!


骨科醫生老牛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所引發的一種病症,由於外力或者暴力衝擊到了足底的肌肉,也有可能是長時間的走路使得局部肌肉發生勞損而導致了局部的筋膜發炎。

這種病症最常見的表現是腳跟的不適與疼痛,一般來說,在早上起來要下床那時候會非常明顯地有疼痛感,過度行走時會加劇疼痛的感覺,一些嚴重的人甚至在站立休息的時候都會感到疼痛。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由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情就有可能是引發病症的原因。當我們在進行徒步旅行、登山攀爬或者是日常的逛商店等需要經常長時間地走路的日常活動的時候,在加上連續走了幾天的時間的話,會對足底造成一些慢性的損傷,從而有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另外,一些經常穿高跟鞋的人也要多加註意,太硬的鞋跟會對足底造成壓迫,長期穿高跟鞋也會對足底有一定的慢性損傷。

其它一些可能會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原因還有我們體重的增加、走路或者爬樓梯的次數比以往要多以及長時間站立等情況,除此之外,一些先天性足弓異常的人,比如有高弓足或者低弓足的症狀,他們會比正常足弓的人更加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廣東骨科專家團


足底筋膜炎通常發生於肌肉、肌腱突然受到牽拉或人體承載高重量之時,主要指足弓、足底的筋膜、肌肉發生無菌性炎症之時,所引起的一類以炎症發生部位疼痛感、持續時間或長或短,長者可達數月甚至一年的疾病。

為什麼會得這種疾病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此病發生部位的生理結構。我們知道,肌肉多數附著在骨性結構,筋膜則是一層包繞於部分肌肉外的膜性結構,肌肉藉助肌纖維牽拉骨骼併產生運動,筋膜則保證了肌肉的正常伸縮和牽拉作用。正常情況下,在足底,肌肉的牽拉作用主要是協調足部活動,並不產生大的關節運動。筋膜則起到保護、分隔肌束、肌肉群的作用。之所以會發生足底筋膜炎,主要是由於肌肉、筋膜運動,與附著點骨性結構之間長期、反覆摩擦併產生損傷,致使炎症的產生。但究其主要原因,則是足跟部的肌腱、筋膜承受超負荷壓力,對足跟造成損傷併產生炎症。

因此預防足底筋膜炎,應遵循以下幾點:第一、生活中,減少長期行走、站立等對足跟肌腱牽拉較大的一些運動,如跑步、登山等;第二、要運動適量,減少或避免對足跟部造成損害;第三、逐漸增加對足跟部的康復訓練,避免足跟做反覆輾踩動作;第四、避免長時間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走;第五、控制體重,減少足部的承受負荷。總體說來,減少對足底、足跟部肌肉筋膜的牽拉、摩擦,避免足部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是預防此病的關鍵。

本期答主:梁士兵 醫學碩士


杏花島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最主要症狀時足跟底部疼痛。


足底筋膜是一種厚的網狀韌帶,可將腳後跟連接到腳前部。它支撐足弓並幫助行走。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我們的足底筋膜韌帶在日常生活中經歷了大量的磨損。

腳部的壓力太大會引起足底韌帶損傷或者撕裂,誘發炎症,引起足跟疼痛僵硬。


足底筋膜炎有哪些症狀?

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主訴是足跟底部疼痛。


有些人在底部中足區域會感到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

通常隻影響一隻腳,但它可以影響雙腳。有些人將疼痛描述為鈍痛,有些人則表現出劇烈疼痛。有些人感到腳底部從腳後跟向外延伸,感到灼熱或疼痛。


早上的疼痛通常會更加嚴重。由於腳底僵硬,爬樓梯可能非常困難。


長時間活動後,由於炎症增加,疼痛會加劇。


在活動期間通常不會感到疼痛,而是在停止後才感覺到疼痛。

哪些原因會導致足底筋膜炎?

1、超重或肥胖,患上足底筋膜炎的風險更大。

這是由於你的足底筋膜韌帶壓力增加,特別是如果你突然體重增加。懷孕的婦女經常會出現足底筋膜炎,特別是在懷孕後期。

2,長跑或長時間走路,對於喜歡長跑和在工作中需要長期走路的人來說,出現足底筋膜炎的概率會增大。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

3,足部結構性問題。

非常高的弓形或非常扁平的足部,可能會出現足底筋膜炎。

4,很多人會把足底筋膜炎與骨刺聯繫起來,但是經過美國僥倖外科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足跟骨刺的發病率為百分之十,但是足底筋膜炎的發病率只有百分之5.



伸展小腿

  1. 站立手按牆。
  2. 將右腳放在左邊。
  3. 向前彎曲左腿。
  4. 保持右膝直,右腳跟在地上。
  5. 保持拉伸15至30秒並釋放。重複三次。
  6. 緩腿重複

這個姿勢可以放鬆小腿的腓腸肌。


2,按摩足底

坐下時,將腳在冰凍的水瓶,冰冷的罐子或泡沫輥上來回滾動。這樣做一分鐘,然後切換到另一隻腳。

  1. 接下來,將一條腿跨過另一條腿,進行大腳趾伸展。抓住你的大腳趾,輕輕地拉向你,並保持15至30秒。這樣做三次,然後反轉並用另一隻腳做同樣的事情。

  2. 對於第三次坐姿運動,縱向摺疊毛巾以製作運動帶。坐下,將摺疊好的毛巾放在雙腳拱門下面。用雙手抓住毛巾的兩端,輕輕地將腳的頂部拉向你。保持15至30秒,並重復三次。

以上的動作不僅可以緩解足底筋膜炎的症狀,而且可以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SRC體療驛站


您好!請關注我“運動骨科高志醫生”!醫學博士學位,擅長微創治療膝關節損傷、運動創傷及關節鏡技術。

足底筋膜炎是由於年齡的增長、運動過度等原因,造成足底肌腱和韌帶的退化。疼痛部位位於足底及足跟處,偶爾壓痛明顯,且症狀持續存在,在早晨疼痛感覺會很明顯,運動過度疼痛會加重,嚴重者在站立時也會疼痛。

下面為您具體介紹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對於早期在3個月以內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非甾類消炎藥、止疼藥、活血化瘀藥等。

2、功能鍛鍊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做腓腸肌牽拉鍛鍊和足底筋膜的拉伸等,通過鍛鍊可以減輕足底筋膜的張力,緩解足底疼痛的症狀。

3、佩戴支具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購買合適的夜間固定支具,可在腳踝處固定出完美的90度角,從而保證腳趾保持向上伸展的狀態以伸展足弓。

4、在腳後跟處敷冰塊

冰敷有助於減輕炎症狀況,緩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同時配合按摩效果會更好。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

1、穿著適合的鞋子與鞋墊,避免鞋子不合適給足部帶來壓力。

2、每晚可用溫熱水泡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3、足底筋膜炎患者應減少跳、跑、長時間走路等大量運動,跑步前後應注意腓腸肌和後腿腱要充分伸展。

4、進行足底筋膜按摩,用大拇指上下按壓腳掌前後端的足底筋膜,按壓程度以感覺足底會酸即可,此方法可以緩解筋膜緊繃,增進足底血液循環。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到您!請關注我“運動骨科高志醫生”,醫學博士學位,擅長微創治療膝關節損傷、運動創傷及關節鏡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