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大将军王敦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市)起兵,发动了一场“清君侧”式的叛乱。王敦的这次叛乱,我称之为第一次叛乱。

永昌元年,敦率众内向,以诛隗为名,敦党吴兴人沈充起兵应敦。敦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王敦发动第一次叛乱时,曾邀请甘卓一起出兵。因为甘卓当时正驻军襄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面对王敦的邀请,甘卓犹豫了。

到底是帮晋元帝司马睿收拾王敦,还是坐视王敦进攻司马睿,甘卓无法下定决心,因为他无法确定谁会获胜。

如果立足于现实,晋元帝司马睿是肯定打不过王敦的,因为王氏的力量非常强大,东晋立国之初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民谚。

而且司马睿为了集权,重用刘隗和刁协这两个出身普通的官员,这也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所以众多贵族都对王敦的这次叛乱抱以同情心理,甚至于拍手叫好。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但甘卓却另有想法。他驻军襄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当时就有人认为:如果甘卓趁着王敦出兵的空当偷袭武昌,王敦必败无疑。

主上躬统万机,非专任刘隗。今虑七国之祸,故割湘州以削诸侯,而王氏擅权日久,卒见分政,便谓被夺耳。王敦背恩肆逆,举兵伐主,国家待君至厚,今若同之,岂不负义。生为逆臣,死为愚鬼,永成宗党之耻邪。君当伪许应命,而驰袭武昌,敦众闻之,必不战自散,大勋可就矣。——《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使得甘卓一直没有正式加入王敦的叛军,因为他在考虑偷袭王敦的成功率。

晋元帝司马睿势弱,但如果能够成功帮助司马睿打倒王敦,对甘卓的好处却是最大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民谚:“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了王氏的可怕,但王敦却发动了叛乱。虽然王导并没有跟着王敦一起叛乱,可一旦王敦之乱被平定,就算王导安然无恙,王氏也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为王敦叛乱失败买单。

而成功偷袭武昌的甘卓,自然就能成为帝国的最大功臣。到了那个时候,焉知民谚不会变成“甘与马,共天下”呢?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两相权衡之后,甘卓认为从背后偷袭武昌对自己的好处最大,胜算也不会低,所以他终于和王敦划清了界限,积极寻找机会偷袭武昌。

晋元帝司马睿得知甘卓和王敦划清了界限,立刻封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荆州牧。甘卓的付出很快就收到了回报,他很为自己的决断骄傲。

诏书迁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荆州牧,梁州刺史如故,陶侃得卓信,即遣参军高宝率兵下。——《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

但武昌不是那么好打的,甘卓需要等待一个好时机。可等又等、盼了又盼,这个好时机却一直没有到来。

如果王敦在行军途中受阻,甘卓会立刻出兵攻打武昌,届时王敦必然首尾难顾。可问题是:王敦行军速度虽然缓慢,却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

直到王敦的军队开到帝国都城外,甘卓也还有机会。因为帝国都城必然会出现攻坚战,如果王敦攻城不利,甘卓也有机会偷袭武昌。可问题是:周札直接打开了都城大门,王敦兵不血刃的进入了都城。

王敦举兵攻石头,札开门应敦,故王师败绩。——《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甘卓等到花儿都谢了,却始终没有等到王敦受阻。

只要王敦受阻,甘卓再趁势偷袭武昌,立刻就能营造出一种“攻守易形”的架势。到了那个时候,甘卓就有机会趁势收拾掉王敦,成为帝国最大的功臣,甚至有可能成为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但如果王敦没有受阻,就随时可能回师和甘卓一决雌雄,而晋元帝司马睿肯定派不出军队来帮甘卓的。届时,王敦就可以说:甘卓老眼昏花,帮着皇帝身边的奸臣做事!

最初,众贵族帮着晋元帝司马睿收拾王氏,完全是因为王氏的势力太大,众贵族害怕平衡被打破,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威胁。

后来,众贵族帮着王氏对抗晋元帝司马睿,完全是因为司马睿试图扩大战果,众贵族害怕皇帝加强集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威胁。

在众多贵族的眼中,晋元帝司马睿与王敦只是一丘之貉,谁都不值得同情。但此时王敦做的事,就是大家一直期盼的事,他们怎么会阻碍王敦呢?

甘卓之所以想偷袭武昌,绝不是因为他终于司马皇族,而是因为他希望获得更多的权势和更高的地位。如果王敦的军事行动不顺利,众贵族也会像腐食动物一样,扑到王敦的身上撕咬血肉。

至于朝中的那两位出身普通的“奸臣”(刘隗和刁协),他们已经不再重要了。王敦得势一定会杀了他们,甘卓得势也不会放过他们的,因为甘卓也是贵族一员,又怎么可能坐视晋元帝司马睿加强集权呢?

只可惜,甘卓始终没有等到传说中的好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敦杀进帝国都城耀武扬威。而自己只能苦守襄阳等死。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果不其然,成功进入都城的王敦立刻回头,写了一封密信给襄阳太守周虑,命他除掉甘卓。周虑派人暗杀了甘卓,并把甘卓的首级送给了王敦。

面对这种结局,很多人都说甘卓年老胆怯:如果当初果断地进攻武昌,也许误打误撞地就能成功。

这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我不能武断地说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一个人身处乱世,如果想使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更进一步,就一定要详细思考每一步该怎么走,绝不会如此莽撞。

甘卓当时有三条路可选:

一、与王敦合作;

二、坐观成败;

三、出兵攻打王敦。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这三条路都能使甘卓的权力和地位更进一步;但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三条路恐怕全都是死路。

甘卓没能等到一个好机会,自己也没能创造一个好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选择或许谈不上失误,但他本人及其团队确实有些平庸。与他威风凛凛的曾祖甘宁相比,甘卓的结局不禁令人唏嘘万分。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甘卓的失败原因虽然很复杂,但也绝不像史书所说的那样:是因为他没有支持晋元帝司马睿。

史书这样写,只是一种维护皇权政治的习惯做法而已。

他是甘宁的曾孙,却因年老胆怯错失良机,最后身死族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