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官方免費“慕課”為何火不過收費網課

武漢市教科院打造的在線課程 暑期裡僅6%的中小學生在使用

官方免費“慕課”為何火不過收費網課


官方免費“慕課”為何火不過收費網課

武漢官方慕課平臺頁面截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柯稱 通訊員 董綴文

馬上放寒假了,校外培訓班報名火爆,收費的網課也受到追捧。但記者發現,有一種權威且免費的“網課”,卻並未引起學生和家長重視。

1月3日,2020年寒假武漢中小學慕課平臺在線學習啟動會在洪山區魯巷實驗小學舉行,武漢市教科院宣佈,今年寒假將繼續推出58門免費課程。記者瞭解到,這個投入近千萬元打造的學習平臺,在穩步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瓶頸,期望更多學生利用。

官方慕課資源多好處多

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對於大學生來說,它已經不算新鮮事物,但多數中小學生還少有接觸。

2016年,武漢市教科院開始打造針對中小學生的“武漢精品教育慕課平臺”,是國內率先起步的地方平臺之一。記者登錄發現,平臺上目前有不同學段的課程71門,分類為國家課程、本地課程和選修課程,“2020寒假課程”顯示為“敬請期待”狀態(1月10日將開放)。

武漢四十九中學生昝麗君說:“我高一時生物有個知識點沒弄懂,結果考試時就丟分了。暑假我用慕課把生物整體複習了一遍,不懂的可以暫停查詢,容易的就一遍過,感興趣的就多看幾遍,學習能自己做主了。”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沙湖分校老師、2018“荊楚好老師”提名獎獲得者段小龍,是武漢最早錄製慕課的美術老師。他認為,慕課不僅讓學生受益,也非常鍛鍊老師。因為慕課內容為王,老師講得好不好,學生會用點擊率投票。

學生究竟是否喜歡慕課?武大附中曾做過一次調查,參與投票的數百名學生,90%以上都表示“喜歡”或“很喜歡”。

暑假僅6%學生在使用

學生、老師和學校都歡迎慕課,可武漢官方慕課平臺卻沒有預想中那麼火爆。

武漢市教科院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假期慕課學習活動中,全市參與的學校從80所增長到266所,在線學習人次從2.7萬增長到8.5萬。但是,2019年寒暑假比2018年參與的人次出現了下滑,2019年暑假共有56292名學生報名學習,僅佔全市90餘萬中小學生的6%。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2019年暑假慕課學習活動參與學校數量、登錄量、訪問量等數據中,新洲區、江夏區等新城區都排在中心城區之前;在學校活躍度數據排名中,前3名都是新洲區學校,第4名是黃陂區學校。

記者在多個家長群中詢問發現,超半數家長並不知道“武漢精品慕課平臺”;不少知道的家長也表示,假期孩子培優班都排滿了,不會讓孩子學慕課;個別家長還稱,這個平臺曾經登錄過,發現登不上就放棄了。

武大附中副校長徐海也認為,慕課存在三點讓家長疑慮的問題:一是學習效率不好監管,二是用眼時長需要把握,三是深度學習需要配合。不過他認為,這些問題可以改進。

推廣需校長們改變觀念

那麼,官方慕課推廣遇瓶頸究竟是為什麼?

武漢市教科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雷剛認為,還是在於各區教育部門,特別是各位校長的推廣意願。他透露,近期曾走訪多所初中,發現很多校長並不知道官方慕課平臺,不少校長都歡迎慕課,但更熱衷於本校自己開發慕課。

“這其實是一種資源浪費。”雷剛介紹,武漢市教科院近4年來投入近千萬元,深入研究國家課程,請名師錄製慕課,已經建設了國內領先的權威課程資源。各所學校應該把精力放在研發特色校本課程慕課上,國家課程應該利用好現有的資源,不要重複建設。

雷剛分析,新城區之所以推廣得更好,是因為那裡的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差一些,老師也更熱衷於幫助學生尋找優質教育資源。而中心城區的多數家長,還是更信賴線下的培訓班。

“現在,翻轉課堂和創客教育都發展得如火如荼,本應成為現代信息化教育‘三駕馬車’之一的慕課,還有待跑得更快。”雷剛表示,今後該平臺將加強內容建設,改進用戶體驗,吸引更多的學生和老師參與,也希望慕課平臺能減少孩子們上校外培訓班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