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嘉楠耘智 可否撕掉“礦機”標籤?


嘉楠耘智 可否撕掉“礦機”標籤?

在招股書中,嘉楠耘智將自己定性為一家聚焦AI芯片研發生產的“半導體公司”和“領先的超級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 它能撕去“礦機廠商”的標籤嗎?

ID:BMR2004

頂著“全球區塊鏈第一股”的光環,嘉楠耘智以嘉楠科技(CAN)為名在2019年11月21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初始發行價9美元,募資金額為9000萬美元。

至2020年1月14日美股收盤,嘉楠科技股價為6.14美元,較9美元的發行價已經跌去32%。

公開資料顯示,嘉楠耘智成立於2013年,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根據2019年1月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8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嘉楠耘智的估值為150億元人民幣。

但在上市首日,嘉楠耘智的股價經歷劇烈了波動。截至《商學院》記者發稿,嘉楠耘智的每股股價為4.63美元,總市值達7.31億美元,上市僅才一個多月,股價接近腰斬,儘管中概股已經逐漸由寒回暖。

針對接下來的發展策略規劃以及如何向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張等問題,《商學院》記者向嘉楠耘智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對方的回覆。

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現如今的嘉楠耘智正試圖撕去“礦機廠商”的標籤,在招股書中,嘉楠耘智將自己定性為一家聚焦AI芯片研發生產的“半導體公司”和“領先的超級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

但招股書顯示,近三年嘉楠耘智在礦機銷售及其相關業務的營收依舊在總營收中佔比高達99%以上,上市之後的嘉楠耘智能如願向一家高科技公司轉型嗎?

曲折上市

嘉楠耘智的上市充滿曲折。

在2016年,嘉楠耘智就曾嘗試“借殼”魯億通(300423.SZ)登陸A股。但是嘉楠耘智作為被收購對象,在當時就受到諸多質疑。產品單一、客戶不穩定以及持續經營能力是最常被提及的三個問題。在監管部門的反覆質詢下,魯億通放棄了交易申請。

首次上市之路以失敗而告終,不死心的嘉楠耘智很快就進行了第二次的嘗試。2017年8月,嘉楠耘智轉戰新三板,試圖再次登陸二級市場。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時機,因為在一個月後的9月4日,國內加密貨幣市場遭遇政策強監管。嘉楠耘智也在當年10月和11月連續四次收到股轉公司詢問意見,最終在次年3月主動放棄掛牌。

2018年5月15日,嘉楠耘智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擬以紅籌形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德意志證券、瑞士信貸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6個月後港交所官網將嘉楠耘智的上市申請歸為“失效”一列,上市之路再度失敗。同樣在港交所折戟的還有另外兩家礦機巨頭比特大陸和億邦國際。

實際上,早在2018年12月,就有香港媒體報道稱,港交所對礦機巨頭的IPO申請“非常猶豫”,由於行業非常不穩定,港交所不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准此類IPO的交易所。

在2019年1月23日舉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就加密貨幣礦機制造商IPO問題回應稱“不符合港交所的上市適應性的原則”。

在經歷了三次失敗之後,11月21日嘉楠耘智終於在納斯達克上市。嘉楠耘智CEO張楠賡在現場表示,“科技是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改善人類生活方式最有效的途徑,嘉楠從誕生伊始就是為了這個願景而奮鬥的,而資本是幫助科技飛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希望通過上市獲得更多資本的支持,最終實現我們的願景。”

嘉楠耘智能實現這樣的願景嗎?

公司轉型

對於嘉楠耘智而言,上市首日破發,或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就在嘉楠科技上市後次日,整個虛擬貨幣圈迎來一輪強監管。

2019年11月22日,央行上海總部發布《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稱,對上海地區虛擬貨幣相關活動開展專項整治,責令在摸排中發現的為註冊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提供宣傳、引流等服務的問題企業立即整改退出。

在當日晚間,有報道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營業管理部也將對虛擬貨幣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打擊,堅持“露頭就打”,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

隨後,深圳也發佈“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稱近期借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復燃跡象。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上述非法活動展開排查取證,一經發現,將按照《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嚴肅處置。

受上述監管政策影響,比特幣短短几天內就跌破7000美元關口,為5月份以來首次。而於嘉楠科技而言,比特幣價格下跌,對公司營收前景顯然會有影響。

嘉楠耘智解釋認為,2017年末,比特幣價格的強勁上漲推動了2018年上半年比特幣礦機需求和平均售價的大幅增長;2018年比特幣價格下跌,特幣礦機需求和平均售價開始下降,從而導致收入減少,庫存增加。

在招股書中披露的風險因素,嘉楠耘智預計將繼續受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的負面影響。

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楊延超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只是做單純的礦機企業存在很大的政策風險。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院長也表示,礦機企業的發展和政策走向是密不可分的。

或許是處於這種因素的考慮,在招股書中嘉楠耘智將自己定位為一家聚焦AI芯片研發生產的“半導體公司”和“領先的超級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

何去何從?

嘉楠耘智和AI的故事很早就開始了。在2015年,嘉楠耘智開始進行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2017年12月,嘉楠耘智預發佈了全球最早的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芯片KPU。

2018年,嘉楠耘智正式推出第一代AI芯片“勘智K210”,產品的商業化從今年3月份正式啟動。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在半年內向AI產品開發商發貨53000多塊芯片和開發套件。

對於未來芯片的發展規劃,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給出了規劃:目前正在開發第二代28nm AI芯片產品,並計劃在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量產第二代芯片。同時,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第三代12nm AI芯片。

2019世界半導體大會期間,嘉楠耘智創始人張楠賡曾對媒體透露,2019年公司的AI業務的收入預計達數千萬元級別,公司的目標是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公司礦機與AI業務收入比例達到1:1。

但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比特幣礦機以及其他比特幣礦機零件和配件的銷售額分別佔嘉楠耘智總收入的99.6%,99.7%和99.4%,公司對礦機銷售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2017年、2018年研發支出為2510萬元、960萬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半年,嘉楠耘智研發支出為480萬元。研發經費一直在壓縮。

AI團隊共有127名技術研發人員,61人隸屬於高效能技術團隊,也就是挖礦業務團隊,50人隸屬於AI團隊。

由此可見,嘉楠耘智AI芯片的投入和研發都是非常一般。眾所周知,AI芯片是一項燒錢的項目,只有大量的投入人力和財力才產生良好的商業回報。

但楊延超向記者表示,從發展策略來講轉戰AI和芯片是沒有錯的,但從經營策略的角度來講可以“採取兩條腿走路”,一邊繼續深耕礦機市場,一邊向AI和芯片延展。

(本文來自《商學院》雜誌2020年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