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啟功大师的书法名冠天下,但为什么有些人还能指出不足之处呢?

星月斋主


我们知道,启功先生在青年时期就是得益于恩师陈垣的教导,在工作,学术方面是对他帮助最大的一个人,他的工作一直都是一名教师,他还用自己卖字卖画换来的钱用来设计奖学金,命名为“励耘书屋”,启功先生是真正的无私!

启功先生各方面的造诣都很深,然而我们知道得最多的却是他的书法,这大概也是因为书法容易表现吧!

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公认的当代一流水平,但是也有一些人指出不足之处,那么都有哪些不足之处呢?第一,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如木棍,毫无美感。说这话的人是很多的,也最具代表性,认为启功先生的字过于狭长,有的简直像木棍一般,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启功先生独特的风格,很多人说他的字就是瘦金体,但是我觉得不完全是,他的字里应该有皇家书体的那种雍容华贵,因为启功先生本就是皇族,他小时候应该深受影响,启功先生的字里面固然有瘦金体,但是也有欧体。

第二,说启功先生的书法结构松散,这样评价启功先生的字的人也很多,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误解,那就是很多人看到的启功先生的书法都不是启功先生的真迹,而是伪作,这就不难发现问题了,有些伪作简直不能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启功先生书法的评价。以上就是对于启功先生的书法最为普遍的评价,我觉得不管怎样评价都是正常的,先不说对错,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书法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连王羲之都做不到!


孟南937承传民族文化


启功先生博采众长,独成启体,是现代书坛的一个高峰,可谓雅俗共赏。但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去迎合所有人,只能说,看过启功书法的人,绝大多数都喜欢并赞赏的。至于批评他的人,只能说是无缘了。








后福堂


启功大师的书法名冠天下,还有人能指出不足之处,究其实,麓风轩认为有三种原因:

1、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师级人物无疑,但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任何一个人对艺术的追求都是有限的,因为“吾身也有涯,而知无涯”,穷其一生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即使是王羲之再世,也只是中华书法艺术史上耸立的一座高峰,谁又能否认他就不会有不完美之处呢?!


2、艺术欣赏,可以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来说最恰当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角度会有有不同看法,不同的眼光又能发现不同的美景,对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的成就,有不同的看法也实属正常。

3、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种情况:任何时代,任何事情,总也会有一小撮人,以所谓的艺术批评名义,以贬低别人为能事,借以抬高自己。但这并不能损害伟人的伟大,只能衬托小人的渺小。

各位读者朋友认为说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交流。

(附图:启功行书墨迹临《米芾苕溪帖》)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对书法的点评,古而有之,所以虽然启功先生的书法名冠天下,还有人站出来评头论足,其实也正常,我们要客观看待这种现象。虽然都在评论,但出发点却并不一定相同,我想大概有这样三种人吧:

正常的学术交流

从古到今,文人之间经常会这种互相点评对方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就是苏轼和他的大弟子黄庭坚之间的“互贬”了,黄庭坚评论苏轼的字是“石头压蛤蟆”,苏轼讥笑黄庭坚的字是“树梢挂蛇”,两人之间说完也就哈哈一笑就过去了,都并没有真的在意。


还有狂人米芾,面对当时大家都非常推崇的颜真卿,他也敢说颜真卿是“丑书”鼻祖,颜真卿的楷书“太俗”,行书还凑合可以学习一下。

学书法的人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性情不一样,审美也会有偏向。就像启功先生的字,喜欢的人就非常喜欢,例如翰墨今香本人就是启功先生的粉丝。不喜欢的人,从自己审美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也很正常。就像“二田”的楷书,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们作为旁观者,喜欢就去学学,不喜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无可厚非。

损人利己者

还有一些评论者,他们的出发点就有点问题了。为了显示自己的东西好,就拼命批评那些与自己不太一派的人。例如当今所谓的“丑书”家们,打着创新的名头,而有意打压那些坚持传统书法继承的书家。

这类人往往以其一定的专业背景站出来示人,一身哗众取宠功夫是一般人万万比不了的,用一些所谓的歪理邪说来混淆众人的耳目,用创新打压传统。这些人对启功先生的书法评价往往是什么“馆阁体”一类的,没有个人的性情体现,创新不够等等。

墙头草,蹭热点者

这一类人往往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很多都不是学书之人,人云亦云,哪头风大就随哪头。出发点目的不纯,以为挑出成功人的错误,自己就超过成功人了。这种人懒得多说了。

启功先生的书法,以颜、欧、柳、赵、董为基础,在此之上又遍临诸家,最后形成了有着鲜明特点风格的“启体”。人无完人,书法也是这样,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书法作品,诸如书圣王羲之也会被人贬斥为“妍媚”和“软俗”,何况启功先生。

但不管怎么议论,启功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对书法的贡献,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翰墨今香


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虽然启功先生的书法名冠天下,无论书法的技法、气韵还是人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书法家,但是由于风格的差异,艺术主张的不同,有一些人提出批评和指责也是正常的。在当今时代,艺术的观点还是很自由的,每一个人都有对于艺术的不同的理解和见解,即使大师级的艺术家也难免被质疑。



大师是经得起质疑的

真正的大师是经得起质疑的,历史上也有很多书法家都质疑过“书圣”王羲之,但是王羲之的书法仍然被一代一代的人传了下来,而那些质疑的人的书法则已经销声匿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王羲之书法的过人之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沉淀。

包括到现代,还有很多人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假的,是后人伪造的,但是更多的人却去学习和研究《兰亭序》,并且承认它的价值。



宋代的书法家米芾曾经骂柳公权的书法是“丑怪恶札之祖”、可是柳公权的书法一样可以名垂青史,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于真正有水平的书法家来说,一些负面的评价并不一定影响它,反而正是他的影响力的体现。

艺术主张的不同,有利于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本身就是自由的,有不同的声音在艺术领域很正常,反而一言堂让容易扼杀艺术家的创造力。



不同的艺术主张,更能够促进艺术的繁荣。启功先生作为名冠天下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肯定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有人喜欢碑学,有人喜欢帖学,一些人不喜欢他的书法风格很正常,但并不是说明这些人的欣赏水平有问题,只是审美取向不同而已。

你觉得呢?


不二斋


启功先生应该是当代一位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他在诗词,鉴赏,绘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对于他的书法,他自己却说只是他的业余,他的正业是一名教师。

我们知道,启功先生在青年时期就是得益于恩师陈垣的教导,在工作,学术方面是对他帮助最大的一个人,他的工作一直都是一名教师,他还用自己卖字卖画换来的钱用来设计奖学金,命名为“励耘书屋”,启功先生是真正的无私!


启功先生各方面的造诣都很深,然而我们知道得最多的却是他的书法,这大概也是因为书法容易表现吧!

启功先生的书法是公认的当代一流水平,但是也有一些人指出不足之处,那么都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第一,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如木棍,毫无美感。说这话的人是很多的,也最具代表性,认为启功先生的字过于狭长,有的简直像木棍一般,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启功先生独特的风格,很多人说他的字就是瘦金体,但是我觉得不完全是,他的字里应该有皇家书体的那种雍容华贵,因为启功先生本就是皇族,他小时候应该深受影响,启功先生的字里面固然有瘦金体,但是也有欧体。

第二,说启功先生的书法结构松散,这样评价启功先生的字的人也很多,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误解,那就是很多人看到的启功先生的书法都不是启功先生的真迹,而是伪作,这就不难发现问题了,有些伪作简直不能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启功先生书法的评价。


以上就是对于启功先生的书法最为普遍的评价,我觉得不管怎样评价都是正常的,先不说对错,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书法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连王羲之都做不到!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我是一人。自古文人相轻,但启功先生的字确实有一些问题。

如果单纯的要挑刺,不管谁的字都能挑出点毛病。如果对比历史的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字确实不是完美的。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等等。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真的非常容易,或者说有才华的,自以为有才华的,都非常容易看谁谁不好,不如自己。

谁对一个人有意见原因千百种,包括”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也能成为其中的原因之一。

确实存在有一些人,为了批评而批评。可能是眼红妒忌,也可能只是单纯的不喜欢。不要说启功先生,后人对王羲之的评价也有这样的情况。

那么能不能比较客观的评论一下启功先生的字呢?

一般来说,水平相等或者超过,才能点评一个人的字。我是一人,我不是点评,仅仅是和历史留名的大书法家,与启功先生相比,不是以我个人。

收藏圈或者书法圈有句话:启功的杆儿,溥杰的尖儿,舒同的圈儿,南阳的弯儿。启功先生的字”杆“比较突出。

启功先生的字”杆“比较突出,就是每个单字的基本笔画质量相比其他大书法家不够高。

比如上图《集王羲之圣教序》,可以看到王羲之每个字的基础笔画都是非常讲究的。

这个是不是我的个人偏见,或者是其他人的偏见。这个是启功先生的自我选择,下图是启功先生临写柳公权。

启功先生他的取舍方向就不在,每个单字的基本笔画。比如上图三个字,启功写的这几个字。

启功先生的单字笔画不那么讲究,但是启功先生字的结构非常的优秀。

一人有感

古代前辈大书法家的字,不少人一直挑刺。

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书法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启功先生是我们当代非常重要的书法家,他的”启功体“的取舍也是我们当代的一种思考方向。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1月9日沪。


一人笔记


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品评,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但由于每个人的趣味、观点丶文艺修养、审美标准不同,对同一件作品以至同一个书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就连名动天下的书圣王羲之,著名书评家张怀瓘在《书议》中还说他的草书,“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对于开雄强书风之先河的颜真卿,南唐后主李煜也曾批评其: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


对于初唐名家虞世南和欧阳询,张怀瓘也认为: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启功先生,是大学问家、鉴定家,此外才是书画家,相比前面提到的大家,显然差了很多。

至于他的书法,有人让为其特点是干净、安静、有书卷气,但同时,他的字笔法简单,韵味稍差。此话不无道理。

所以,对待大家,我们要正确认识,既要看到其长处,更要认识其缺点,这样方可扬长避短。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各自的审美观不同,对书法作品的看法不一样,修养不一样,评论的目的不一样,就出现这种说法。我认为,这很正常,无须对其指责。



网上,一些网友见到字,见到书法就评论一番,这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了。

昨天,我发出了几幅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有网友一上去就说:“没一幅真迹!” 就好像他很懂启功的书法似的。后来,我到这个网友的主页浏览了一下,他的帖子没有一个是文化方面的,而且只有几个评论,粉丝也只有几个。



启功先生的书法基本上是无可挑剔的!我的观点是,既然有人要说他的书法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就让他说去吧!嘴长在人家身上,别人又有什么办法不让他说呢?没办法!只好让他去说。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被人指责的经历,启功先生也不例外。

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像一捆干柴,且韵味不足,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仔细看看历史上的一些书法家的作品,有十全十美的吗?没有!一个也没有啊!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客观,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生尤欠诗书债,万事终须留有余。我认为,南怀瑾大师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评价启功先生的书法时,仍须“留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启功先生是人而不是神!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启功大师书法造诣很深,启功先生的书法,被公认的当代一流水平。

有人说,启功大师书法是馆阁体。但我要问,写馆阁体的,难道不能为书法大师。古人写字,都有官方特色。启功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那个时代练字,基本是传承。因此,启功有馆阁体,很正常。

很多人认为,启功的字,变化很少。尤其是竖,像木棍一样,缺少变化。

实际上,竖要想有力,就必须要直。古人写竖,有骨质感,两头粗,中间细,据说这样更有劲。

个人认为,启功老师的竖很短,因此无需太多变化。启功老师的长竖,一般都用尖锋。尖锋也不可能出现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