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為什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個民間習俗由何而來

為什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個民間習俗由何而來

“男戴觀音女戴佛”是民間流傳的一種習俗,同樣也是一種美好的祈願。

在佛家看來,法無定相,佛法無邊,菩薩和佛本就無性別之分,那麼,又是如何會產生“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呢?其實,這是佛教文化與我國的本土道教文化、玉石文化結合而後漸漸形成的習俗。

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初,觀音菩薩最開始是一位男子的形象,只是後世才逐漸的演化成了女子的形象。這個我們找個機會,單獨的做一個專題來敘述。一般認為,現在的佛教觀音菩薩,是和道教中的西王母形象相結合的產物。

為什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個民間習俗由何而來

女子佩戴的佛像並不是釋迦摩尼佛,而是彌勒佛。在中國的道教文化中,講求陰陽均衡。男性屬於陽性,女性屬於陰性,所以達到陰陽的平衡,就得“男戴觀音女戴佛”了。

在古代,男性一般以事業為重,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較大,而男人本身脾氣比較暴戾。觀音菩薩的法相端和,慈悲為懷,男人佩戴觀音菩薩,則加入了一份平和,一份穩重。而觀音諧音“官印”,也與加官進爵,光宗耀祖的思想向呼應。

為什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個民間習俗由何而來

在古代,女性一般以家庭為重,在家庭管理中經常遇到瑣事。彌勒佛的形象便是“笑口常開,大肚能容”,女性佩戴彌勒佛,期望有彌勒佛一樣的度量,能夠容納家庭生活中的瑣碎之事,對待家庭笑口常開。在家庭中、生活中,做到一團和氣,才能和氣生財嘛。老話不是說:家和萬事興嘛。

“男戴觀音女戴佛”,其實潛在的含義就是希望男女都各自吸取異性的性格長處,規避自己的性格短板,在家庭、工作、生活中,處處充滿祥和之氣,一團和氣方能和氣生財。

婚禮人禮婚俗世論世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