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我只希望,祈祷,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周作人

“妻贤夫祸少”,这句俗语自古以来都是男子娶妻的一个标准。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扶弟魔",这让大众开始反思女性在家庭当中的弱势地位是不是助长了某些价值观歪曲的人的"啃夫"行为。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主人公,他一生的悲剧就要从他的婚姻开始。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有一句话说,月亮太亮了,星星就看不见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中最经典的一颗星星,便是周作人。

听这个名字,就算不认识他的人应该也能猜到那个月亮是谁,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周树人。

世人赞叹月亮的太多,看见星星的太少,而周作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哥哥是月亮,他只是星星

大家对周作人的了解,大抵最多的就是作为鲁迅的弟弟这个角色而来的,但是和哥哥相比,他所受的关注要少的多,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造就了他之后的悲剧人生。

鲁迅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杆,他的很多作品在当时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爱国文豪的弟弟却曾经因为汉奸罪被判入狱多年,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夫人说起。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鲁迅年轻时曾经留学日本,为的是学习医术,救国民于水火,也正是在那里,他发现,救人身体不如救人精神,所以才有了后来弃医从文的鲁迅。

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留学日本的,除了鲁迅本人,还有他的弟弟周作人,也是在这里,周作人结识了他的妻子羽太信子,也开始了他的悲剧人生。

是的,羽太信子是个日本人,关于她的出身,网络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说羽太信子是当时照顾鲁迅兄弟二人的保姆,还有一个说法是说羽太信子是当时兄弟二人房东的女儿。

我比较偏向第二种说法,因为在当时日本的女性地位偏低,几乎所有女子都是全职家庭主妇,很少会有出门抛头露面的,而且,周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也算是小有家底,周作人如果娶一个保姆为妻,这是很说不过去的。

不过,许广平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来形容羽太信子,"奴隶翻身做了奴隶主了",由此可见,羽太信子就算不是保姆出身,她的身份地位应该也不高。

奔波劳累,养家糊口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一个出身低微的日本女子,竟然能够嫁给周作人成为夫人,很多人都会觉得她一定是个漂亮的女子,事实却正好相反,羽太信子长相十分普通,而且还胖胖的,眼镜也小小的,绝对算不上一个美女,但是她有一个优点,就是温柔。

这也是我们印象中,日本女子固有的优点,温柔柔顺,耐心体贴,这对从小生活在哥哥光环下的周作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温暖的来源,所以,他不计身份地位,毅然决然的娶了这个日本女子为妻。

周作人回国之后,就将羽太信子一起带回国内,虽然当时周家已经败落,周作人也比不上哥哥那么有名气,但是他毕竟出身大家,而且留学多年,文学造诣也是公认的,于是,回国之后的周作人一边做了教授一边开始写作,以此来供养家庭。

在这期间,羽太信子为周作人生下了三个孩子,日子到这里,过的也算和美。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羽太信子将自己在日本的妹妹芳子带到了身边。

或许她是认为自己已经过的很完满,想要让妹妹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吧,所以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丈夫是否有能力抚养多余的人。原来不仅有"扶弟魔",也有"扶妹魔"。

而芳子的到来,开始为这个家庭带来摇摇欲坠的危险。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或许看多了自己的日本嫂子对自己兄长的体贴照顾,周作人的弟弟周建人很快与芳子情投意合,二人不久就结婚了。可是,这不仅没有缓轻周作人的压力,反而加重了。

弟弟周建人本就好吃懒做,全靠哥哥救济,和芳子结婚之后,丝毫没有改变,不久,芳子陆续生下孩子,周作人不仅要养自己的妻儿,还要抚养弟弟一家。

于是,他想发设发为弟弟在上海找了一个工作,原以为这样能够让弟弟独立起来,没想到,周建人到了上海之后,又找了一个女学生作妾室,完全遗忘了自己家中的妻子。

后来有一次回家,儿子为了给母亲芳子解恨冲撞了父亲,周建人一怒之下和芳子以及芳子的子女断绝了关系。他的锅甩得轻松,可却给自己的哥哥一个打击,本就捉襟见肘的家计更是雪上加霜。

成为众人眼中的"背叛者"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这个时候,日本人攻打北京城,周建人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提前避难,就被日本人抓了壮丁,日本人看中他的名气,想要让他为自己办事。

不知道是因为他确实生活所迫,还是因为他宁愿舍弃个人名声来拯救学生,总之,他是真的开始为日本人做事。

抗战结束以后,周作人以汉奸罪被捕,在他的同学朋友的帮助下,他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后特赦出狱,特赦之后的周作人重新开始写作,依旧靠稿费来供养家庭。

而他的夫人羽太信子和妹妹芳子先后于1962年,1964年去世,这也印证了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说法。

娶了日本太太,却造成周作人后半生的不幸:长寿并非是福

1967年,周作人病逝,享年82岁,他比自己的哥哥多活了将近三十年,但他却从未有一刻为自己而活。

他一生挣扎在家庭的束缚中,因为幼年时期亲缘缺失,所以才会将妻子看做唯一温暖的来源,可也却是因为这样的羁绊,才造就了他后半生的孤苦无依。

如此看来,于周作人而言,长寿并非是福,多一天的光阴就多一天的煎熬。若有来世,或许他会重新看一下这个世界,而不是为生活所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