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禁止小學、初中、高中教師補課後,誰才是最大的贏家?

陳大帥ing


如今的教育,硬軟件設施都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教育環境的改變,並沒有是每一位教師像九十年代以前的民辦教師那樣,苦口婆心的被“訂”在講臺上重複著書本知識。現在的教師上課放一些電教器材,照本宣科,鈴聲一響急匆匆走出了教室。有沒有鑽研究過教材,撰寫過教案、設計過板書、課堂輔導都很難說。留下許多教學的“空白”也只有學生自己去消化。

“消化”的辦法早想好了,個別教師“課內不講課外補”。以前的輔導班、補習班,哪一個不是在校教師自己辦的?好在國家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補課了。可是補課的需求是剛性的,說到底還是有“市場”的。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課外輔導機構才是最大的贏家。


課外輔導機構也並不是在教育部出臺補課“禁令”後才產生的,其實它們早就瞅準了教育這塊“大蛋糕”。不是嘛,各種輔導機構線上的、線下的,還有上司的。招募合夥人、加盟人的廣告就一直沒有停歇過。雖然說輔導機構審批、管控是非常嚴格的,但是還是氾濫了,也在想方設法地掙錢。


做為教育培訓機構主要還是師資力量的配備。除了掛名和聘請的外,也少不了當地各級各類學校的“名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開辦輔導機構的也不傻,這些老師的“授課”時間就是利用雙週末,寒暑假。畢竟輔導的都是自己的學生,教學風格、教學方法,都是“輕車熟路”。不能不說,單就吸引生源,功不可沒。

這些教師是按課時開工資的,而教育輔導機構是滿打滿算按小時收費的。以我們當地來說,禁令之前小學兩小時50元,禁令之後,還是小學,一小時100元。

按理說,已經給家長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也給孩子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壓力,實際上似乎也“無怨無悔”。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更差,別人家孩子都在“補”,我家孩子“不補”,落個“不關心孩子”的話柄擔不起。再說了,通過補課,提高了成績,考入理想的高中、大學也大有人在。

禁止中小學教師補課了,可孩子的學習是耽誤不起的。輔導班、補習班還要去上。這樣家長大把大把的血汗錢又流進了校外一些“規範”的補課機構。它們獲益最大,得利是多,才是最後真正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