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红色潇湘」黄公略:毛主席三次赋诗称赞的“飞将军”

「红色潇湘」黄公略:毛主席三次赋诗称赞的“飞将军”

  

  黄公略 资料图

  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市桂花乡朝阳村人,早期中央苏区红军著名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 7 月与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然后开始创建湘鄂赣苏区,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反“围剿”战役中全歼敌十五师,活捉师长张辉瓒,屡建奇功。毛泽东曾三次在诗词中称其“飞将军”,赞曰“偏师借重黄公略,赣水那边红一角”。

  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年仅 33 岁黄公略壮烈牺牲。毛主席痛叹:“堪恨大祸从天降”“狂飙为我从天落”。

  从小酷爱兵法 弃文从军

  黄公略幼时名叫黄汉魂,其父黄秀峰是晚清秀才,科举不中,在家中耕读,种田之余还兼教家族子弟的课业。家中藏书很多,黄公略从小喜欢研读兵法《黄石公韬略》。

  就读双峰高等小学时,临行前,他决定自己给自己改名字。他对着《黄石公韬略》出神,灵机一动,取名黄石,字公略。读书期间,因为写诗骂袁大总统,没读几个月,便被学校开除。

  他同父异母的二哥里远是保定陆军学校的高才生,也参与了反袁,因身体多病,回家休养。里远忧国忧民,没多久就病故了。这位二哥临终前没有什么遗言涉及子女,却给黄石留下遗言:“吾为国殇,汝年幼,勉之!能保国于不亡,吾无憾矣。” 二哥忧国而逝, 对黄石的影响巨大,这就是他日后弃文从军的重要原因。

  17 岁这年,黄石投笔从戎,跑到长沙在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当了列兵。24 岁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7 年进入黄埔军校的高级班。 。

  在苏区,他正式取名黄公略。 黄公略这个名字也因为三次反“围剿”而享誉大江南北。

黄公略拟写的作战报告

  善打游击 红色政权连点成片

  黄公略与彭德怀、滕代远发动平江起义后,一同领导开创湘鄂赣苏区,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黄公略任军委委员。

  毛泽东曾与黄公略在一起探讨红色革命根据地如何才能在白色恐怖中壮大的问题。毛泽东说:“蒋介石有了第一次,肯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无数次。我们的红色根据地如何屹立在白色恐怖之中,这不再是简单的大道理,而是具体的战术问题了。我想听一下你的看法。”

  黄公略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几乎没有停顿就开始了他的阐述:“国民党军队要来围剿我们,我们不能正面与之交锋,我认为,当前形势下,红军最要紧的不是学会打仗,而是要学会打圈,也就是游击战术,游而不击,游而偶击,视情况而定。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另外,要多建立几块像样的根据地。三国里面有个犄角的故事。面对强大的曹军,孙刘盟军形成犄角之势,相互呼应。围点打援,都需要有犄角。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因为我们有犄角,敌人进攻井冈山,我们就打他后面,叫他首尾不能相顾。目前,我们这样的犄角太少了,有分量的犄角太少了。”

  毛泽东拍手称快:“讲得非常好 !打圈圈,这个说法很形象,就是游击战术嘛。我建议你系统地总结一下,形成口诀,便于红军战士们记忆。我们只要有数块像样的根据地,又学会了游击战术,他蒋介石就是来一百万军队也不可怕。武器,再好的武器,到了罗霄山脉这样复杂的地形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两人谈话之后,黄公略被委以重用,去开创一块新的根据地——赣西南根据地。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他率部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任红一军团第六军军长,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红十二军再次来到赣西南,同红三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黄公略所在部直接接受毛泽东、朱德的指挥。

  红六军刚刚成立,便一举攻下了吉水县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军、红六军军委,赣西、湘赣边、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 会议), 决定将赣西、湘赣边、 赣南三个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 将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五、六军及赣西南、 闽西、东江地区的总前委, 统一领导赣西南的斗争,毛泽东为书记,朱德、曾山为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并通过了“二七”土地法,决定通过开展分田运动掀起土地革命新高潮。

  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至 1930 年年底,赣西南有 34 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红色区域扩大到由广东南雄至江西永新,自寻乌到峡江,纵 200 公里,横 150 公里,有党员 3 万余人、赤色群众 400 余万人,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成为有统一领导、 连成一片的大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此,毛泽东甚挥笔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 其中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点名道姓褒扬黄公略。

  化敌为友 活捉张辉瓒

  因为当时采取“即俘即补”的战时补充兵源的政策,早期的红军将士大多数来自旧湘军、旧赣军,很多可能在前次的战斗中还是仇人,这次战斗结束后就收编为红军。黄公略注重以德服人,化敌为友,贺仲斌就是典型的例子。

  龙冈之役,轻敌冒进的国民党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张辉瓒成了黄公略的俘虏。这个功劳与贺仲斌有关。当黄公略带着奇兵出现在张辉瓒的指挥部的祠堂前,张辉瓒已经逃到万功山里去了,而他的特务营却整齐地站立于祠堂前,有 200 多人,全部德式装备。面对冲上来的红军,这200 多人的特务营却未乱阵脚。红军将张辉瓒的特务营包围起来。

  特务营的一位长官向黄公略行军礼:“国军第十八师特务营286名兄弟向红军缴械投诚,请接受检验,营长贺仲斌!”原来这是一个大冤家!当年黄公略参加平江起义,把起义部队拉到平江城外的烟舟田时,贺仲斌竟然将准备参加起义的两个连拖走了。黄公略带人去追,差点全军覆没。当时双方都子弹上膛,黄公略差点被贺仲斌一枪打死。没想到龙冈之役,贺仲斌竟又撞到黄公略的枪口,按他当时的心情,这个贺仲斌就是杀一百次也不解恨。但是,理智战胜了情绪。黄公略回了一个军礼,然后对红军战士们说:“把枪放下!”然后与贺仲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交谈,使贺仲斌带领特务营自愿参加红军,还立即带人去抓张辉瓒。

  于是贺仲斌带领红军朝万功山扑去,很快就抓到了不可一世的张辉瓒。战事结束后,黄公略拍着贺仲斌的肩膀:“你这个冤家!让你到红军步校当教官,如何?”贺仲斌愉快地接受了。他后来成了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不仅始终没背叛,还处处讲黄公略的好话。他对弃暗投明过来的兄弟们说:“黄军长是个人才,国军剿了他那么多年,他的部队不仅没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他是个干大事的,我们跟着黄军长走,没错!”

  黄公略文韬武略,屡建奇功,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他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的“三骁将”,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湘潭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