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這位唐朝的理財專家,一生清廉,以致室無妾婢

這位唐朝的理財專家,一生清廉,以致室無妾婢

這位唐朝的理財專家,一生清廉,以致室無妾婢


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人。唐代著名經濟改革家、理財家,信奉道家。幼年才華橫溢,號稱神童,名噪京師。《三字經》有“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之語。歷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領度支、鑄錢、鹽鐵等使,封彭城縣開國伯。實施了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遭讒害,被敕自盡,享年六十五歲。後追贈鄭州刺史,加贈司徒。

理財以養民為先 劉晏把賦稅的增加,建立在戶口增加的基礎上。他認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以愛民為先”(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六)。他的增加賦稅收入的辦法﹐不是單純依靠增稅﹐而是通過實行有利於人民休息的政策﹐以促進人口的增加和生產的發展﹐使稅源得以擴大。劉晏改革轉運制度﹐採取僱傭勞動的辦法﹐就是一項有利於人民休養生息的措施。在劉晏任轉運使的初期﹐全國戶口只有二百萬﹐後來增加到三百餘萬﹐而且增加的都在劉晏所管轄的地區。“養民為先”的政策確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賑濟貧民問題上﹐劉晏有獨特的主張﹐他不贊成進行無償的賑給。他認為:“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憊;善救災者,勿使至賑給”(見《新唐書.劉晏傳》)。因此在發生災荒時,他除了及時進行減免賦稅和必要的貸放外,主要是利用常平法,在災區出賣糧食,收購其它雜貨,運往別處出賣或留給官府自用。他認為這樣做既不會造成國用的不足,又能使“下戶力農”得到實際好處。

他為官“質明視事,至夜分出,雖休浣不廢。事無閒劇,即日剖決無留。所居修行裡,粗樸庳陋,欽食儉狹,室無媵婢。”

其傳記載說:“晏常以辦眾務,在於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認為:“士陷贓賄棄於時,名重於利,故士多清修;吏雖潔廉,終無榮顯,利重於名,故吏多貪汙。”所以“他勾檢書出納錢穀,事至細必委之士類,吏惟書符牒,不得輕出一言。其屬官雖居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無敢欺紿者。”他選用了幾百名各種專才和實幹家,分佈各部門及各州縣把關。史稱“積數百人,皆新進銳敏,盡當時之選,趣督倚辦,故能成功。”他以精明能幹、忠於職守、廉潔奉公作為用人的標準,的確是難得可貴的。由於劉晏培養選拔了一大批理財專家,所以,他指揮的龐大理財系統,如臂使指,運動自如。直到他遇害之後,掌管財賦有聲望者,大多是劉晏選拔出來的人。

史書說他“為人勤力,事無閒劇,必一日中決之”。他辦事還處處從長遠考慮,他說:“成大計者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他為了解決關中吃糧困難的問題,官辦漕運,在楊州開行用幾十年也不壞。他死後五十年,繼任者造船,不給羨餘,“船益脆易壞,”於是漕運陷入癱瘓。

史書說:“安史之亂,天下戶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費不資,皆倚辦於晏,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劉晏為挽國家之傾危,解人民於倒懸,身體力行,嘔心瀝血,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時騎在馬上,心裡還在籌算賬目,退朝後在官署批閱文卷,常常是秉燭夜分。他飲食簡素,室無婢,死時只留下兩車書籍和幾鬥米麥。

在官吏貪暴的封建社會,一個理財大臣,兩袖清風,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由於劉晏的理財方針、措施、辦法適應唐王朝經濟殘破的局面和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人民也得以養息。他初受命為轉運使時,全國才二百萬戶,國家財政收入只有四百萬緡。到了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戶口增加到三百萬戶,財政收入達一千三百萬緡(其中鹽利過半),而國家並沒有增加農民的稅收,劉晏真正做到了“斂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貢獻是很大的,無怪乎人們經常把劉晏與管仲、蕭何相提並論。歷史貢獻

他懂得增加財政收入的前提在於發展生產,安定人民生活,史書上稱劉晏“其理財常以養民為先。“

但是,這位忠心耿耿為唐王朝效力的功臣,後來不僅得不到應有的褒獎。反而不斷遭到大官僚們的激烈反對和攻擊。劉晏的財政改革觸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商人們的利益,加上他秉公辦事,選賢任能,嚴懲汙吏。特別是按照代宗的旨意,處死了在朝中專權的奸相元載後。使元載的黨羽對他更加痛恨。

代宗死,德宗即位,以楊炎為首的元載的黨羽們,便開始製造謠言,對劉晏栽贓陷害。多疑的皇帝聽信謠言,結果解除了劉晏在財政上的領導職務。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二月,楊炎又說劉晏上報賬目弄虛作假,又撤了劉晏宰相的職務。貶到邊遠的忠州(今四川忠縣)當刺史。後來,楊炎又誣告劉晏在給別人的信中有怨恨皇帝的話,並說劉晏招募兵馬,企圖謀反。昏庸的德宗皇帝聽信了楊炎的誣告,於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賜劉晏自盡,時年六十五歲。劉晏的家屬被流放到嶺南,受牽連的達數十名官員。

劉晏雖然被誣陷致死了,但他的功績一直為人們所稱道。他確立的漕運制度和許多理財原則一直被後人沿襲著。劉晏不愧為我國古代偉大的理財家。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