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關於百分比的詭辯

統計數據有百分比一說。用百分比來象徵一種現象,象徵多數與少數,象徵一種差距。看似很科學,但是,百分比裡面有著很多的詭辯。


關於百分比的詭辯


百分比只是籠統的數據統計,並不能精確說明數據問題。譬如,一百個人裡面出了一個小偷,那麼關於小偷的百分比就是百分之一,但也有不確定現象,有的五百個人裡面才出一個小偷,有的兩千個人裡面才出一個小偷,有的人半路改行,做了小偷,那麼,百分之一的小偷出現體現的百分比還對嗎?

關於百分比的詭辯


對於未統計的個體就籠統納入百分比,其實也是大錯特錯的。比如統計危害草原的野兔數量,只是以現有的觀察數據為依據,統計出來的百分比並不真實,因為還有後來的野兔,也就是從非草原地區跑到草原地區的野兔,還有新生的野兔數量,還有被狼和老鷹吃掉的野兔數量,發病死亡的野兔數量,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怎麼能用一個固定的百分比來統計呢?如果非要百分比數據,只能統計當前的,或者每天一統計,但還是不能做到精確化。

關於百分比的詭辯


公佈時的百分比是個靜態的數值,而現實是發展變化的。如果百分比數值不跟著現實變化而變化,那麼百分比數據就是不準確的。

關於百分比的詭辯


在分母固定不變的情況下,百分比的分子越大數值就越大;在百分比分子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分母越小數值就越大。有些人為了縮小數值,保持分子不變,減少分母,有的直接減少分子,以期達到百分比數值降低的目的。希特勒為了提高德國人的比重,大量屠殺猶太人,直接減少了分子,而作為分母的德國人越來越多,於是在德國的猶太人百分比比例大大降低。還有元朝人入侵中原之後,屠殺漢人,還把漢人地位弄得很低,造成漢人數量減少,蒙古人數量增多。說白了還是在漢人和蒙古人百分比中,減少了作為分母的漢人的數量,提高了作為分子的蒙古人的數量,扭轉了蒙古人在中原的人數劣勢。

關於百分比的詭辯


如果加上人為控制百分比的因素,那麼,百分比就是一個最不可靠的愚弄公眾視聽幌子,經不起推敲和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