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電業頭部品牌已破邊界,單一品類再死守會有未來嗎?

疫情來了,門不開,但銷售停擺,家電廠商的線上營銷活動如火如荼,各類花式營銷也是亮點頻出。可以說,此次疫情,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廠商在新零售落地中正加速奔跑,家電零售傳統邊界即將被徹底打破,未來形態將不再是簡單的線上電商、線下實體店競爭關係,而是以用戶生活、工作、娛樂為場景下的多業態零售格局。

邊界打破意味著什麼

家電零售的邊界打破,就是人——貨——場邊界的打破:

人的邊界——家電導購不再是冷冰冰買家電的人,首先是導購要變成有專業+有溫度+有責任的人;用戶不再只是品牌的單向輸出者,需要激發用戶的參與,變成KOL和KOC;用戶不僅僅只是購買,安裝和維修,品牌要通過努力,把用戶從產品擁有者和服務滿足者,變成連接者(傳播)、裂變者(轉介紹)、分享者(門店微商)。

貨的邊界——產品不再只是品牌+機器+功能,而是品牌的心理佔位+產品的三高(高性價+高逼格+高權利)+IP溫度;貨的邊界打破,並不是說所有的品牌都要變成平臺,而是沿著用戶的需求做延展:

用IP屬性增加和用戶的連接;

用黏度屬性增加和用戶的黏度;

用跨界屬性增加產業延展的機會,從而通過產品連接擴大入口;

通過場景變化加深社群運營;

通過產品擴寬增加門店、代理、總部的收益,通過整合再反過來強化主銷產品的競爭力。

場的邊界——以前品牌的銷售就是門店的場景,現在的場,首先是將產品的使用變為社群和門店場景(內容),再用社群的運營打造用戶參與和KOL的人場(流程),最後再通過產品拓寬實現群內的反覆變現的群場(捲入和裂變的機制,玩法)。

邊界被打破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在九度時刻的何煒明看來,邊界被打破對絕大多數的家電品牌都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一是,目前,就中國的家電市場而言,不僅每個行業都有大量的品牌在廝殺,同時跨界打劫者還在不斷從新的維度殺進來。比如,僅淨水市場,現在至少就有五個陣營在廝殺:專業高端用戶的品牌;專做淨水的品牌;各類家電品牌延展至淨水領域的;互聯網品牌從上往下打的;利用價格差和部分差異化跟進的。國內除了頭部品牌可以專注於某些領域以外,大部分品牌不是不想專注的問題,而是競爭讓你很難去專注。

二是,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滲透率高,極大的改變用用戶的習慣。用戶現在是分佈於網絡空間、社群空間、終端空間這三維空間中,如果不是頭部品牌,很難在不同的空間觸達到所有的用戶。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三維空間帶來的場的結構是:門店的終端空間太小,而且用戶到家電門店的習慣正在越來越弱化,門店完全不能滿足品牌對流量的需求。所以必須要延伸連接。

但即使將連接延展出去,但如果品牌自身的產品過於單一,還是很難讓用戶產生認知和關係,而且即使產生了交易,這種關係也由於家電的低頻問題,關係做不深。

所以,門店勢力要做關聯的延展,將單一產品,變成品類渠道,擴大和用戶的連接,強化深度,提升效率。

三是,中國現在的營銷已經跨界,死守單品類一定會很吃虧。

顛覆往往來自跨界,別人用你賺錢的產品來引流,卻從另外一個空間跨界來打你,致使你很難應對。也就是說,門店嚴防死守的邊界,輕鬆就別人打破。

共享用戶降低獲客成本是重點

跨界的目的是入口要最大化的擴大和用戶的連接,鏈路要最大化的縮短和用戶的距離。

那麼問題來了,邊界被打破,品類適度延展,會不會影響品牌主銷產品的渠道根基?

答案是否定的。

跨界整合,跨界營銷已經成為新零售時代營銷的基本底色,品牌通過消費場景跨界,對線下流量進行多次運用,共享用戶,降低用戶獲得成本。

僅家電行業而言,幾大頭部品牌都在根據用戶需求,拓展自己的產品的場景。比如,2019年,在今日頭條上,二類電商(也稱之為單頁電商)推得最兇的就是海爾的智能馬桶、掃地機。有數據顯示,海爾的智能馬桶已經進入行業前10。

也就是說,頭部品牌基本都在拓展場景,增加和用戶的連接入口,未來或許會發展為一體化集成化解決方案,實際都在打破和拓展自己產業的邊界,擴大入口,擴大用戶的認知,拓展產業的增長點。

所以,我們會發現——頭部品牌在破邊界,但單一品類在死守。

再看家電賣場,一些優秀的區域家電連鎖賣場,比如江西四平電器、赤峰海達電器、河南胖東來等,都已經在跨界。比如,海達電器從2019年開始,就在賣菜賣水果,品質好,價格比菜市場還低,而且賣得很專業,場景非常好,幾乎引起當地的賣菜革命。因為,海達電器賣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引流,效果非常不錯。

所以,對於廠商而言, 適度延展不僅僅不影響品牌定位,反而會因為錯位而重新佔位,因為出格而更加出彩。當頭部品牌做戰略層面大整合,想壟斷流量和入口,打造更多的場景連接用戶的時候,產品單一的品牌會越來越單薄;當頭部用你的主銷來引流或者後端變現賺錢的時候,死守的邊界和產品就越來越不值錢。

當傳統已經破亂不堪的時候,就必須破邊界,求重生。

針對既有的銷售渠道,通過跨界合作,進行售賣形式的變革,盤活原有渠道。在原有賽道外,通過跨界合作,開拓、新增新的銷售渠道,促進銷售。

破邊界的前提是管理升級

如果品牌商擔心,自己的代理商和門店具備了部分平臺的功能後,不主推自己的品牌怎麼辦?

其實,這一點並需要擔心。因為,隨著企業營銷管理的線上化發展,企業的管理從以前只有品牌+產品+渠道,增加了產業鏈+運營鏈+內容鏈+賦能鏈+系統鏈+數據鏈,對渠道的管控會更深。對店的管理,以前只是物理上的,現在門店和用戶的鏈路都可以完全掌握。離用戶更近,觸達更廣,連接更深。

當然,不同的品牌該推進產業互聯網化應採取不同策略。當頭部都在用實力推動產業升級的時候,實力不夠的品牌廠商,完全可以用電商一件代發做產業互聯網的整合。大品牌做高端精緻路線,單一品類走場景路線,小品牌做極致性價。

當然,以上這些都需要對企業組織重新設計, 對能力重新搭建,行業也正在努力奔跑中。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門店缺的就是社交新零售的基因,強烈建議,品牌商在3月至4月份,發起全渠道所有門店的社群運動,強化培訓,植入基因。

錯過了1月,錯過了2月,如果再錯過了3月,錯過了4月,窗口期,就在這幾個月。一個時代,就這樣,錯過了!

如何做好新零售落地,重新認識社群、如何制定社群的戰略、社群的運營、社群的底層邏輯,以及如何發動全渠道的社群運動,敬請關注現代家電九大微信群同步直播的系列課程分享,及現代家電商學院小鵝通系列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