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 讲 好 山 东 故 事 』民间故事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唐代有一位书生叫张果,生在河北邢州,年轻时一心要考取功名,求得高官厚禄。张果朝乾夕惕,苦读诗书,终于在三十多岁时中举。等到朝廷开科取士,他备好盘缠,骑上毛驴,晓行夜宿,不远千里,来到了京城长安。住进一家客栈,得知考试日期还不到,张果决定先游玩一番。

长安异常繁华,什么去处都有。尤其是平康坊,青楼座座,美女如云。张果在那里厮混半天,再去赌场玩钱,出了赌场再进酒肆,晚上带着满身酒气回来,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爬起来想诗书,无奈身体被美女掏空,脑子被美酒泡透,哪里还能用上功夫?歇上两天,再去潇洒一圈,时间不知不觉耗尽。进了考场,头脑迟钝,文章自然写得平平庸庸。等到发榜,张果左找右找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便回客栈牵出毛驴,垂头丧气,狼狈回乡。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进了家门,父母妻子问他结果如何,他大发脾气,说他们好不懂事,进士科岂能一蹴而就,就连才高八斗的韩文公韩愈,也是考了三次才考中的。家人不敢多问,只是好好伺候,期待他再接再厉。

张果在家人面前强词夺理,心中其实愧疚莫名。他躲进书房发奋用功,下决心要在三年后金榜高中。三年过去,他再去长安,心想,上一回去早了,这回慢点儿走吧。然而,这一慢就生出了闲逸之心。路上如遇卖春女子,他必定与其厮混;有赌局设立,必定赌个痛快;嫖后赌后,还要吃酒吃个烂醉。磨磨蹭蹭到了长安,第二天便上考场,整个人萎靡不振,结果可想而知。

再回家中,方知一场瘟疫刚将邢州横扫,父母年老体弱,没能逃脱。张果去二老坟前大哭一场,真心忏悔自己孟浪,没能挣得前程,也没能为二老送终。他在父母坟前说,下回如不考中,誓不为人。

再苦读三年,等到开科,张果又去赶考。他上路后咬紧牙关,不沾酒色,不去玩钱,鞭打快驴,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长安。住进客栈,每日都是书卷在手,读累后便与同住这里的举子一起吃茶闲聊。这天,一位举子说,平康坊又新进几位漂亮妹妹,且能吟诗,咱们会一会去。张果身心俱痒,嘴里却说要戒色戒酒,全力备考。另一位举子说,进士科新增了诗赋,要考作诗,咱找她们练练去。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张果被说动,就随他们去了。进了一座青楼,果然见到几位会作诗的美貌女子,举子们置办酒席,与她们一唱一和。然而,她们并不像“女校书”薛涛那般才貌双全,吟诗作对水平一般,只是为了应酬男人。应酬一会儿,还会邀请举子们上床切磋。张果回来,满脑子都是美女,次日还去操练。等到上了考场,他诗没做好,文章也写得差劲,半月后落第而归。

这次回家,妻子见他又是落魄模样,很不高兴,唠唠叨叨。十八岁的儿子见了他,也是白眼相向。张果烦这母子,也烦自己。心想,三年前我在父母坟前发过誓,如不考中,誓不为人。我不为人为啥呢?为鬼,我不甘心,那么,为仙可不可以?在长安听说,终南山里住着一些道士,长年修炼,有的已经得道成仙。我已入中年,儿子已经长大,他守着上百亩地也能奉母娶妻,把日子过下去。好好好,我修仙去!我修成神仙,逍遥自在,长生不老,岂不比当官更胜一筹?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念头一出,立即行动。张果卖掉一些地,筹得盘缠,拉出骑了多年的老驴,告别妻儿出门。他想,去终南山太远,听说襄阳条山也有仙人出没,我去那里寻师学道吧。

于是,他策驴而行,直奔条山。那驴虽然上了年纪,却也驴蹄“得得”,走得飞快。走到天晚,去官道旁的一家客栈投宿。他将驴交给店家,让他们拴到驴棚供草给料,自己则到店堂要了酒菜,自斟自饮。刚饮下一口,却见他那头驴闯进来,伸嘴扫掉桌上酒杯,向他“昂昂”大叫。

张果喝问店家,怎么不把驴子拴好,店小二说,拴得结结实实,谁知道它是怎么解开的缰绳。张果想,怪哉,难道是这驴嫌我喝酒,来提醒我了?好,我不喝就是。他草草吃点饭,把驴牵回去,各自歇息,一夜无话。

次日又走,走了几天,进入一座县城。张果见一座小楼立在前头,门口挂一块牌子,上写“怡春院”三字,且有美貌女子向外张望,一看便知是卖春之处。到了楼下,他滚下驴背,就要进去。不料,驴不听他指挥,依然前行,他用尽全身力气也拉不住,还被驴扯得趔趔趄趄,惹得满街人都笑。无奈,只好随驴而去。驴见他跟过来,遂驻蹄而立,让他骑上。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正要出城,却见街边有些人围成一圈,个个伸长脖子往里看。张果好奇,下驴去瞧,原来这是个赌局:地上放一个碗,一人坐庄掷骰子,别人猜那骰子是几个点儿,谁猜对了谁赢钱。张果心动,要过去赌上一把,却挪不动身子,回头一看,原来是老驴咬住了他的衣襟。他很生气,心想,我想喝酒你管我,我想睡女人你也管我,我现在想玩钱你还管我,你也管得太宽了!他就挥巴掌打驴脸,让驴撒口,然而驴不听他的,咬住他的衣襟不放。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哈哈大笑。张果觉得当众出丑,就抡起手中鞭子狠抽老驴,连打连骂。转眼间,驴脸上出现一道道鞭伤,且有鲜血渗出。驴觉得疼,扭头跑走。

张果想到行李都在驴背上,只好紧追不舍。出了城门,见驴带着满脸鞭伤,站在那里等他。他心中感动,气也消了,抱着驴头一边抚慰一边想:这驴怎么通人性呢?不,不是通人性,是懂人性,懂我的弱点,到了关键时刻就阻止我,怕我重蹈覆辙。唉,我不如驴,驴比我好。

他并不知道,这驴在去长安的路上,吃过山中仙草,有了几分仙性,对他看得明明白白,只是不会说话而已。

再走,张果又遇见种种诱惑,都是蠢蠢欲动,但都被驴及时拦住。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八仙祠中的八仙群像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又一天,他进了州城,见到一座文庙。想起自己先前的抱负,想起一次次赶考,他突然觉得,自己苦读诗书三十年,考了三次没中,就放弃求仕,改作求仙,是不是太草率了?如果我去除酒色财气,全力以赴,会是怎样的结果?

这么一想,他心中生出悔意,想进文庙看看,与长期在这里研习经文的举子们攀谈一番,再决定自己到底何去何从。可是,他正要下驴,驴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咯噔咯噔”继续前行。张果说:“你让我进去坐坐!”那驴不听,反而飞跑起来。张果想,看来,驴不让我改辙易弦。好吧,我听驴的。

将出城门时,张果对驴说:“你停下,我想到城楼上看看。”驴就收住四蹄,让他下来。张果沿着一道斜梯,登上高高的城楼,向身后的城市看看,又向前方的群山望望,突然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仙道遐,人道迩”。他知道,这话的意思是,修仙之道漫长而遥远,为人之道就在眼前。为人,可以吃苦耐劳,也可以寻欢作乐。一座座城池,一个个村庄,都住着芸芸众生,他们在人道中忙忙碌碌,终其一生,如白驹过隙。只有放弃功名利禄,舍却酒色财气,怀一颗出世之心,才能修成大道,位列仙班长生不老。

大彻大悟之后,他下楼说:“驴兄,从今日起,唯你驴首是瞻。我怕管不住自己,就把我交给你了!”

说罢,他翩然上驴,却是倒骑在驴背上,任驴由缰。他两眼向后,似看非看。

那驴驮着张果,直奔山中。张果每到一处,都要访师问道,屡有心得,光是访道诗就写了好多。《全唐诗》中还收了他的一首《题登真洞》:“修成金骨炼归真,洞琐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条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经尘。”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当年张果老骑的那头毛驴被后世敬为神驴,现在八仙渡就有它的神像呢

若干年后,张果出山,依旧倒着骑驴。他白发白须,仙风道骨,被人尊称“张果老”。张果老云游四方,劝化度人,留下了不少传说。最重要的一个传说,就是“八仙过海”:张果老和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齐聚山东蓬莱,各显神通,在海上徜徉,与龙王过招。他们下海的地方叫“八仙渡”,去瞻仰者络绎不绝。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八位神仙齐聚山东蓬莱,各显神通,他们下海的地方叫“八仙渡”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古人用这样一首诗评论张果老:“举世多少人,无知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万事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把握前进方向。所以,张果老倒骑驴的更深一层含意,是相信比他更明智的领路者,不为功名利禄用心,不往酒色财气里走,才终于得道成仙,获得自由逍遥。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为何倒骑驴,凡事回头看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毛驴

文章作者

赵德发

1955年生,山东省莒南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日照市作协主席。先后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第八届百花奖,首届齐鲁文学奖,首届泰山文艺奖,第四、五、七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等。另有《中国作家》等刊物奖十余次。自1980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600万字,大量作品被转载并获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以及"宗教文化姊妹篇"《双手合十》《乾道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