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散文:搬迁户余叔的幸福生活

散文:搬迁户余叔的幸福生活

余叔叫余海福,川西北山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余叔是个有手艺的农民。从小跟师傅学得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四十年前,因修建鲁班水库。从三台县鲁班乡九村二社,搬迁到百里以外的三台县白雀乡金宝村四社落户。

起初余叔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鲁班,加之新落户地点白雀金宝村四社,属东路贫困山区曹家堰。有民谣说:“有女莫嫁曹家堰,光说有堰不见田。点高粱不备眼,栽红薯还倒欠,吃的是玉米浠饺团,床上铺的是麦秆秆”。形容当地干旱无雨,水利条件极差,无稻田。还有四社30多户人家全部姓赵无杂姓,害怕受欺负。余叔抱着村干部的腿死活不干,不肯离开家园。乡村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失败,余叔成了当地的搬迁钉子户。1976年10月28日,中央水电部专电通告四川省革委同意修建鲁班水库。四川省革委以(76)99号文件,四川省水利局以川水(76)基字461号文件,下达鲁班水库工程由绵阳地区承建,三台县负责施工。

鲁班水库工程板上定钉,开工在即。乡村干部拿着红头文件,用车将他的家俱和全家五口人送到白雀乡金宝村。余叔抱头痛哭,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鲁班乡万福村。

白雀乡金宝村四组的群众不但没有歧视他们全家,还投工、投劳、又投材料为他盖起了几间大瓦房。解决了吃住问题,待他亲如兄弟。后来余叔又从报刊、有线广播上得知,修建鲁班湖是都江堰引千里岷江水,灌梓州万顷田的长藤结瓜工程。都江堰人民渠艰苦会战成都平原,从德阳到中江最后修建到绵阳三台鲁班。是解决千百年来城乡群众靠天吃饭、喝水和农业灌溉的大型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逐渐从远离故土的阴影中走出,很快融入到新的农村大集体团队。他对人热情,见人就称呼老辈子。家乡鲁班庙,鲁班桥及鲁班的传说他总是赞不绝口。在家乡鲁班学到的木匠手艺也得到了尽情发挥,谁家修猪圈、钉犁头、造水桶、扁担他都乐意帮忙,分文不收。

春风得意精神爽,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承包。他承包了村里的10多亩稻田。每到秋收,成片成片还未收割的稻谷在微风里翻滚起伏,飘来阵阵诱人的稻香。他家的收割机轰鸣着在田里劳作,金黄饱满的颗粒哗啦啦地吐了出来。上万斤的丰收稻使他脸上乐开了花。

散文:搬迁户余叔的幸福生活

由于他勤劳肯干,粮食连年丰收,加上养猪、牛、羊等家庭副业,很快成了村里的首富。女儿也和村里一位赵姓小伙子结了婚。孙子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家里盖上了小洋楼,买了小轿车,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每年还要享受因水库淹没的移民补贴,小日子乐开了花。

如今70多岁的余叔每年都要回家乡鲁班湖旅游,看鲁班湖那星罗棋布的岛屿和被淹没的6沟12湾,13平方公里的神奇水面。家乡的鲁班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湖光山色,四季花香。林绿果黄,风景独特,美不胜收,令人留恋往返。

散文:搬迁户余叔的幸福生活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