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重慶發現25座古墓 墓主人身份成迷!

重慶發現25座古墓 墓主人身份成迷!

近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員對忠縣生態工業園區的文物進行保護性發掘,共發現南宋的雙室石墓1座,明代的雙室多室單室墓24座。

重慶發現25座古墓 墓主人身份成迷!

據考古人員介紹,此次發掘出的南宋古墓在渝東北地區極為少見,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此次發掘出的古墓群位於忠縣生態工業園區內(烏楊街道黃古村三組),6個古墓群共發掘面積達1600多平方米。

重慶發現25座古墓 墓主人身份成迷!

在3號發掘區,考古人員發現了6座明代的雙石墓及一座宋朝的雙石墓。值得一提的是,發掘出的宋代雙石墓為同穴異墳雙室石墓,它無論從用料、雕刻還是構造方式都非常講究,具有宋代墓葬的典型特徵。

據專業人士介紹,宋代的雙石墓的構造方式是同穴異墳。雙室石墓非常講究,宋代的墓通常情況下是以雙開門推門的方式建造,就是像仿木門結構,烏楊街道發掘的墓前建築有八字形擋牆,墓門以橫向的條石作為封砌。

墓室左壁雕刻有青龍圖案,右壁雕刻有白虎圖案。墓室的頂部是日月兩字及白雲圖紋。考古人員分析,宋代墓室內通常是左青龍右白虎,從青龍和白虎的胖瘦分,南宋的雕刻動物常常較瘦,以此可以判斷該墓為南宋時期修建。

考古人員還發現,其墓室後壁造型很少見,以典型的仿木結構作為它的後龕,雕刻了一個蓮臺作為後臺基座。從雕刻紋飾來看,仿木結構的兩端立柱上雕刻有蓮花紋,斗拱上有青龍銜珠作為它的裝飾,後龕的後壁是用寶瓶紋插畫作為它的裝飾。

據瞭解,此次發掘歷時近三個月。在發掘出的24座明代古墓中,以多室為主,多則八室墓,少則兩室墓。墓室的後壁均有火焰圖案,具有明朝宗族墓群的特徵。考古人員告訴記者,整個明代的墓葬在整個重慶地區都算是中等偏上的墓群規模。

這個家族當時也應該是一個大的宗族,可惜的是在整個墓葬裡面沒有明文記載或者買地券類似的對墓主人身份的記載。此次發掘中,共出土仿宋青瓷、白瓷等38件陪葬物品,做工精湛,具有一定藝術和審美性,對研究墓主人身份及地位有參考價值。

該墓群及出土文物是展示忠縣宋代、明朝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它的發掘對研究明代宗族及勘輿學說有重要作用。目前,忠縣文物局已對宋代墓葬進行整體搬遷,屆時將進入忠州博物館展示,其餘墓群,將通過影像資料、圖片進行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