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天使逆行,为生命而战,也为爱而战。一个多月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共派出了137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他们夜以继日抢救生命,护佑患者的平安,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医者大爱感动着患者,也常常被病人温暖、激励着,有时即便是一句感谢、一声关怀甚至一个眼神,都能成为天使们前行的力量。

让我们透过天使的眼睛,走近那些触动一线战士的“医”瞬间,看看他们和患者如何用爱温暖彼此,携手战疫,共同点亮生的希望。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北医三院院长、院士乔杰带队出征

奶奶,握住我的手,我一定不会放开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北医三院妇产科崔男

床旁交班时得知33床88岁高龄的奶奶情绪有些不稳定,老摘呼吸面罩,给她了镇静剂,所以这会儿睡的很安静。大家都压低声音交班,小心翼翼的检查着奶奶身上的各项仪器,生怕把奶奶吵醒。

巡视病房时我们发现奶奶的套管针走的不太通畅,考虑到还要输卡文这种大分子液体,怕奶奶原来的套管针会渗液,为了避免发生静脉炎,我们决定给奶奶再次进行套管针穿刺。虽然奶奶的血管不是很好,而且加上防护手套,静脉穿刺这项基本操作,现在成了一种挑战。每每穿刺完,我们一定是汗流浃背。操作过程中,奶奶醒了,喊疼,我把手伸过去,她紧紧抓住了。

我安慰她:“我们都在,抓紧我的手,一会就好了”。穿刺成功后,奶奶依旧握着我的手,情绪渐渐平稳了很多,慢慢入睡了。看着她安详的脸,我想起了我去世多年的奶奶,我从小在奶奶的陪伴中长大,她是我最亲最敬的人,我忍住泪水,但内心无比坚定,一定尽全力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康复出院!

老人双手合十感谢,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北医三院心脏外科护师张慧敏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武汉也在努力变好,恢复以前繁荣昌盛的样子。上白班时,我们小组给病人准备了小零食,完成基本治疗后,我们把零食分发给了大家,一位老爷爷接过吃的,双手合十感谢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面对年迈的老人,我常常不禁眼眶湿润,想起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专业技术固然重要,但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同样重要。我相信,比病毒蔓延得更快的是爱和希望!待到武汉樱花盛开之时,我们一定会摘下口罩,用力拥抱彼此!

口罩长时间绷住鼻梁产生了压疮,汗水透过了内穿衣、猴服、隔离衣印到了姓名牌上……大家共同的信念是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闺女,没事,我不怕疼!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李蕊

来武汉已经快一个月了,每天都有条不紊的工作着。已经渐渐适应穿着防护服高效完成工作。看着患者陆续康复心里莫大安慰。这一个月,有患者去世的遗憾、有患者出院的喜悦,也有日常工作的感动。

记得有一次夜班,王阿姨要上厕所,我把便盆给她拿到床上帮她放好,阿姨说闺女我自己来,别传染你。我对她说“阿姨,我要是怕传染就不大老远飞来了。我来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你康复,所以你们一定要加油,要有信心好起来。为了家人也为了我们。你们都好了我们才能回家啊!”阿姨坚定地点头,配合我们做所有治疗。因为血管条件差和我们的防护服原因,两针都没有成功,阿姨说没事,我不怕疼。看着阿姨,我瞬间红了眼眶想起了我的妈妈,我给我妈第一次扎针也是第一针没有扎上,我妈就说的没事不疼。天下哪有不怕疼的人呢,她无非是把我们当成了女儿,怕我们心里有负担才如此说的。王阿姨您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护您周全。

这里我要感谢班车师傅,我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们同样是不分昼夜地接送。还有路上看到警察也是不分昼夜的在巡逻站岗。我们的食物、防护用品也都是来自各方的捐助,为了这次战疫,全国各界都在付出着自己的力量!全国14亿人凝心聚力亲如一家。这就是我的祖国,我爱的中国!

等我俩身体康复,一定要去北京看你们!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马骏

有一间病房住着一对老年夫妻,老大爷的病情较重,大妈的病情较轻,她本来是可以转到轻症病房的,但是大妈为了照顾自己的老伴,坚持留在了他的身边。在我去询问老大爷的进食情况的时候,大妈对我说:“真的是很感谢你们北京医务人员的支援,你们对我们每一个患者都很认真负责,真的是和电视新闻里面说的一样。等我们俩身体康复以后,一定要去北京看你们去啊!”我对大妈说:“您们老两口一定会健康出院的,到时候北京欢迎您们来玩儿啊”。其实我们每天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戴着层层口罩上班挺难受的,有时候坐在椅子上都会一直出虚汗,下班后头总是沉沉的,但正是有这些病人的话语,使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在每个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病人需要我们的鼓励,我们也需要病人的鼓励,让我们彼此支持关怀,一起奋力战胜病魔吧。

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

「来自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透过天使的眼,走近触动人心的温暖“医”瞬间

北医三院肾内科张洁

爷爷是49床,奶奶在50床。奶奶的病情较前稍有变化,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支持。我上前问奶奶“您还觉得憋气,不舒服吗?”奶奶摇摇头。我跟她说,“您放松,要用鼻子呼吸,不要张嘴,容易肚胀,会不舒服”。奶奶可能没太听清,爷爷走到奶奶身边,贴着奶奶的耳边慢慢转述,手轻轻拍拍奶奶的肩膀,安慰她。

中午同事们在发饭,我在一个一个提醒病人们中午所服用的药。一进屋,还没等我开口,爷爷在帮奶奶摆药,我把她的无创呼吸机取下后,爷爷协助更换鼻导管吸氧,仔细检查了鼻导管带的合不合适,导管勒不勒奶奶的耳廓。双手摸了摸盒饭的温度,又倒了一杯水放在旁边。把床头桌摆好,饭放好才回到自己的床边开始吃饭。我跟爷爷说“爷爷,您对奶奶真好”。爷爷说:“以前都是她在照顾我,现在换我好好照顾她了”。“爷爷,您照顾奶奶,也要顾好自己。您俩一起健健康康回家!”“姑娘,谢谢你。你们真的太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鼻子酸酸的,不打扰他们吃饭说话,我点了点头就从病房出来了。

看到两位老人在疾病面前,相互鼓励,互相加油打气,心生敬佩!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的那样: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灾难中的爱情,更加伟大而高尚。愿爷爷奶奶一定要加油,好好配合治疗,好好吃饭,提高免疫力,早日康复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