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春秋戰國時群雄割據,匈奴為何沒能在中原得勢?

秦漢時期,匈奴一直威脅著中原王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大將蒙恬率數十萬大軍將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的匈奴驅逐出,而後徵用天下役夫修築長城以抵禦匈奴。漢朝建立初期,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險些丟了性命。之後西漢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景帝一直對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直到漢武帝即為後才對匈奴採取強硬的軍事回擊。

春秋戰國時群雄割據,匈奴為何沒能在中原得勢?

漢武帝對匈奴用兵數十年,最終導致漢朝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不過漢朝付出這樣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匈奴也受到了重創開始對漢朝有所畏懼了。我們直知道秦漢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但卻受匈奴之患,而春秋戰國群雄割據卻沒有發生匈奴大規模騷擾的現象,這個是為什麼呢?

春秋戰國時群雄割據,匈奴為何沒能在中原得勢?

早在春秋時期,匈奴就已經入侵中原了。當時在北方存在著多個遊牧政權(戎、狄),這些遊牧政權便是匈奴的前身。而在中原的諸侯國都是小國,這些小國面對戎狄的入侵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自衛。春秋時期的衛國曾一度被狄人滅國,後來中原諸侯國推舉齊國國君齊桓公為霸主,在齊國的組織下中原諸國組建了一直聯軍。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對戎、狄發動了數次戰爭將戎、狄驅逐出了中原。齊桓公將當時中原各個小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外來的侵略,穩定住了當時中原的秩序。因此戎、狄在春秋時期並沒能得勢。

春秋戰國時群雄割據,匈奴為何沒能在中原得勢?

到了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的小國逐漸被七雄所兼併。戎、狄在北方依然是個外患,但這些遊牧政權都是分散的個體,並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統一政權。而且當時戰國時期的中原諸國不是吃素的,當時各國都在擴張都保留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無論時在軍隊的數量和裝備上戎、狄政權都遠遠落後於中原諸國。當時和戎、狄接觸最為頻繁的莫過於燕、趙兩國了,當時戰國群雄都忙於“內戰”,像燕、趙這樣與戎、狄為鄰居的國家只是修築長城抵禦戎、狄入侵。

春秋戰國時群雄割據,匈奴為何沒能在中原得勢?

到了戰國中後期,匈奴才逐漸發展起來。之後匈奴頻繁騷擾趙國邊境,鎮守趙國邊境的名將李牧屢次向匈奴示弱,匈奴以為趙國人好欺負便集結大軍準備大舉入侵趙國。匈奴人沒想到的是他們正中李牧的下懷,李牧在匈奴入侵的途中設下伏兵一戰殲滅匈奴十多萬人。這一戰讓剛剛興起的匈奴人受到了重創,此後匈奴人再也不敢接近趙國的邊境。

春秋戰國時群雄割據,匈奴為何沒能在中原得勢?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諸國對匈奴(戎狄)基本以防禦為主,像齊桓公、李牧這樣主動出擊的情況並不多。之所以不向北方匈奴(戎狄)用兵的願意是因為,這些遊牧政權人人善於騎射、居無定所。主動尋找作戰的成本是很高的,除了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以外還要保證後勤供給充足。除此之外匈奴(戎狄)所佔的地區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沒有佔領價值(不能耕種),所以對這些匈奴(戎狄)用兵是對中原諸國來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綜上所述,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北方遊牧政權分散沒有形成一個相對能威脅到中原諸國的強大政權,而且在他們興盛時期又遭到了中原諸國的打壓,所以在此期間他們一直不能得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