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作為最西部的邊陲城市,喀什東漢時就納入了中國版圖,班超任西域都護時在這裡駐守了17年,現在在喀什吐曼河邊上還有一座盤橐城用於紀念班超。盤橐城不用買票登記一下身份證就可以進入,車子也是隨意的停放在門口空地,和南疆好多景區一樣乍一看大門是關著的,其實到了跟前出示證件就會打開。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喀什市區一片繁忙景象,市中心路口多是女交警在指揮交通,街道上店鋪林立車輛人流川流不息,去人民廣場停車竟然停不進去,只能前往阿帕克霍加麻扎俗稱香妃墓。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阿帕克霍加麻扎是阿帕克霍加為紀念其父親建造的陵墓,後期不斷髮展成了家族墓地。阿帕克霍加先祖是穆罕默德之女和阿里傳下來的後裔,家族為了宗教領導權陷入了爭鬥,阿帕克霍加創立的白山派和黑山派爭鬥戰敗後,前往西藏拉薩向達賴五世求援,達賴請他的學生噶爾丹幫忙,噶爾丹正中下懷馬上徵集蒙古大軍長驅直入攻克喀什噶爾和葉爾羌城(莎車),至此葉爾羌汗國滅亡。阿帕克霍加於是當上了準噶爾的傀儡王。大小和卓(波羅尼都、霍集佔)是阿帕克霍加的重孫和香妃(因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罕)是堂兄妹。依據維吾爾族的習俗姑娘去世後要葬回孃家墓地,因此香妃去世後遺體被運回家族墓地安葬。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麻扎西側的加滿清真寺是喀什第二大清真寺,寺內禮拜大廳的一根柱子就是一棵白楊樹,沒有一根柱子是重樣的。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前面我們說到吐曼河北岸有盤橐城,那麼南岸就是高臺民居了。初見高臺民居是在一片高約30多米的黃土高崖之上,房屋多以土木、磚木為主,排列非常密集,分不清哪家哪戶。當地的居民家族中人口增加一代就在老房上加蓋一層樓,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層層疊疊、房連房、樓接樓。房屋的建造也是就地取材用泥巴和楊樹搭建,楊樹去枝之後沒有刨削加工,直接用來構架,支撐屋頂陽臺閣樓,整個街區歪歪扭扭、鬆鬆垮垮卻屹立百年不倒。小巷的路蜿蜒曲折沒有當地人領著自己是走不出來的,據說方形地磚表示此路不通,六角地磚表示此路通暢。如今的民居已經被保護起來,居民都已撤離,房屋也處於修繕之中,豎有高臺民居指示牌的那一側大門已經關閉不能進入,臨河的一面還可以進去看看。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南疆最吸引我的無疑是喀什噶爾老城了,每天早上10:30老城會舉行一個十分鐘的開城儀式迎接八方來客。喀什噶爾老城以艾提尕爾清真寺為中心分東西兩城,中間隔了一條現代化的道路-解放北路。步入西城穿行在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走不多遠就能看到百年老茶館吾斯坦布依,茶館老闆阿布力孜·庫爾班已經是第三代傳人了,年過六十的他正在培養接班人。吾斯塘博依老街既匯聚了眾多美食:烤包子、缸子肉、饢、拉條子、烤蛋,又是手工藝製品一條街,似乎每走進一家樂器店、銅器鋪、土陶作坊你都可以看見父傳子子傳孫的家族傳承。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的抓飯由七種原料做成:胡蘿蔔洋蔥肉油鹽水大米,這七種東西用波斯語名稱把它們的首字母加一起就是Palov Osh抓飯。新疆各地做出來的抓飯也不盡相同,烏魯木齊的抓飯用三分之一的紅蘿蔔和三分之二的黃蘿蔔,北疆用紅蘿蔔,南疆則用黃蘿蔔。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喀什噶爾老城雖然充滿了異域風情卻也能感受到童年的記憶,老城裡的人們忙忙碌碌而有條不紊,老人悠閒而慈祥,小朋友天真而無憂無慮。我從庫爾勒買了好多棒棒糖打算分發給小朋友,給了三組小朋友,意外發現三種不同的性格。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前往艾提尕爾清真寺時意外發現清真寺的北面有一家冰淇淋店很受當地人的追捧。店裡座無虛席,到了放學時間更是有許多小朋友來大快朵頤,我們買了一種特色冰淇淋,味道真是驚豔,尤其是那濃濃的核桃味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艾提尕爾清真寺原本是征服中亞的阿拉伯人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留下的伊斯蘭教傳教士墓地,後來喀什噶爾統治者沙克色孜·米爾扎也埋葬在此,其後裔就在旁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就是艾提尕爾的前身,想來艾提尕爾和加滿清真寺一樣也是因為有了麻扎才有了清真寺。清真寺每天要做五次禮拜,禮拜時遊人不能入內參觀。為了尊重伊斯蘭的習俗,我包的嚴嚴實實只露了兩隻眼睛才敢進去。清真寺的正殿可以脫鞋入內參觀,裡面有一幅象徵民族團結的掛毯很是引人矚目,據說是和田一位織毯大師帶領十多個人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織成的。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外地遊客去塔什庫爾幹辦理邊防證的地方改成了旅遊服務中心,十點鐘開門,雖然辦理的人比較多,但是取號排隊井然有序,辦理時出示身份證問幾個簡單的問題一分鐘邊防證就出來了。回程的路上看到了去吉爾吉斯的國際班車。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新疆行之南疆篇(二)喀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