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成都青白江:从“产城人”到“人城产”到底改变了什么?

成都青白江:从“产城人”到“人城产”到底改变了什么?

早上起床用餐,送孩子上学,再到位于欧洲产业城的公司上班;下班后,散步回家,然后与家人共享温馨时光。这种曾经在城市司空见惯、在农村却是一种奢望的场景,如今也成为我区农村居民兰义芳每天的日常。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2017年7月,成都在产业发展大会上作出“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决策部署,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人城产”理念。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塑造城市美学的原则,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新城,重构城市发展方式,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我区当时共有2个功能区纳入其中,分别是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和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今年4月,全市功能区重新进行了调整,我区欧洲产业城作为新增被列入了其范畴。两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发展逻辑转变,坚持“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的理念,积极塑造未来城市新形态。

促就业

破解“大城市”病和毗河南北二元结构

现年34岁的兰义芳是清泉镇花园村人,之前一直在外务工。“从未想到我们这个靠山吃山的偏远乡镇还能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可以挣钱养家!”今年,她在欧洲产业城的成都埃尔法焊割设备有限公司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收入稳定,从此告别了漂泊的生活。

“幸福来得太突然。现在我和媳妇都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家五口能够天天在一起了,不焦不愁,就盼着安置新房早点修好!” 与兰义芳一样,实现回乡就近就业的还有在我区欧洲产业城华鼎国联上班的清泉镇秧田村村民王文根。

一直以来,青白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毗河以北地区,城市空间、环境承载已日趋饱和,毗河南北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身居毗河以南的村民,想要常伴亲人身侧,唯以务农为生;若想要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则不得不进城务工。

“在外奔波了那么多年,早就累了;但现实所迫,很难两全。”王文根的感慨也是很多人的无奈。

多年来,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进去的人身心俱疲,城市也因人口的不断激增,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入托难、就医难等问题,“大城市病”逐渐显现。

“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为着力破解这样的“大城市病”,成都市提出建设产业功能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为成都永续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在这一发展思路下,我区紧抓“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欧洲产业城和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

产业功能区的发展让很多本地人看到了希望,纷纷辞掉之前的工作,回到青白江。“就拿我们欧洲产业城来说,先后组织了20余次招聘会,帮助解决就业800余人。”区欧管委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10月,我区跨过毗河,在清泉镇规划建设了欧洲产业城。一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也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明方向

产业定位更加精准,吸引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

三个产业功能区都有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主导产业。

其中,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突出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欧洲产业城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中欧班列,突出适铁适欧、“两头在外”特色,打造临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则突出研发创新、销售结算等总部功能,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研发中心、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

随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不仅留住了本地劳动力,更是吸引了大批外地高新技术人才的到来。

在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定凯看来,欧洲产业城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17年,他离开曾经生活的城市,举家搬迁到青白江。“选择到华鼎国联,就是希望能构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而欧洲产业城的承载能力非常强大,完全符合我们后期完善产业链的空间需求。”

在航空领域有着独特建树的我区第一位“蓉城人才绿卡”获得者陈维赛也对在青白江的发展充满信心。作为成都巨峰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来到公司后,陈维赛依托国内现有型号需求,将公司打造成为了中国透明件隐身镀膜设计、制造基地,满足国防对先进战机透明件隐身性能的要求,不但可大量装备国产新型三代、四代飞机,对未来第五代战机透明件同样有技术储备作用,可保障未来数十年国防发展的需要。

位于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内的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院),是成都市十大产业研究院之一,以促进先进金属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目的,以全新材料创新和创业为主攻方向。材料院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47人,已拥有8个研发团队、1个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团队、3个检测分析团队、1个科研成果孵化团队、 20多个科研协作团队。

“2016年,我收到材料院的邀请,得知要成立特钢所,为加强国家急需的特种高端金属材料研发,重点解决卡脖子的核心关键金属材料问题,于是我主动向原公司提出辞呈,来到特钢所工作,想为国家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研究出一份力。”如材料院郑淮北博士这样,看中我区发展机遇,立志大展抱负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

三年时间里,特钢所以博士为第一负责人开展的科研项目已达20多项,申报了50余项发明专利,发表了30余篇论文。

强配套

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等问题,建人才、就业、居住为一体的产业新城

所谓产业功能区,就是要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其根本目的是有效破解传统园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着力解决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

产业功能区克服了传统工业园区产城脱节、职住分离的缺陷。

无疑,“人”是其中的首要因素。

在产业功能区的建设过程中,我区始终坚持“人城产”发展理念,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走进位于国际铁路港的陆港绿道,绣川河犹如一条飘逸灵动的丝带,一路蜿蜒,别致的火车造型绿化带、集装箱式的小驿站、铜色复古的铁轨、国际元素的剪影墙,以及沿途设置的蓉欧快铁国外站点标志,无不彰显着浓浓的国际范儿。

绵延20公里的陆港绿道在着力实现铁路港区物流贸易空间与绿色滨水空间的良性互动外,还通过设置亲水平台、景观步行道、自行车道、慢步道等,以满足市民游客多种休闲方式。下一步陆港绿道沿线将着力打造“欧洲商品购物消费中心”“蓉欧文化艺术交流窗口”“城市品质生活体验空间”,为市民、游客和港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国际化、开放型绿色休闲游憩空间。

位于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的万达广场,是智慧产业城引进的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主要围绕川化集团、攀成钢腾退及生活配套用地,推进产城融合、配套“一带一路”产业功能,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科技研发、文旅创意、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开放体系。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补齐该功能区城市配套短板。

在非机动车道路上的绿化带被设置成为倒角,有利于人车安全;人行横道过长,就设置中分带,将车和行人完全隔离;此外,港湾式公交站、全园绿化、智慧路灯……在欧洲产业城园区建设中,处处彰显着“人本”理念。

一个产业新城,不仅要有产业,更要聚人气。

调规650亩商住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和20万平米商业综合体等公服设施;引进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开行地铁专线公交,完成市域铁路S1、S12可研招标,大力实施大铁公交化;聚焦产业配套,28万平方米综保区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40万平方米自贸中心、30余个“一带一路”东蓉欧国家馆加快建设;引入“我的田园”等休闲度假项目,加快建设社区商业中心和星级酒店;实施桤木河整治,加快东山公园建设……目前,三大产业功能区的人才公寓、医院、学校、商业、国际社区等配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秉承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塑造城市美学的原则,加强色彩、天际线、绿化景观、建筑风貌等设计,实现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我区正按照“一个产业类别就是一个功能社区”的导向,打造集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国际化城市社区。不久的未来,产业新城将逐渐成为人才就业居住的首选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