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在書法上與蘇東坡齊名,他的書法主要以行草書見長。黃庭堅的書法藝術,包括一些書學思想對後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學其書者眾多,成為書法史上的很有影響的重要人物。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黃庭堅在書學思想上主要提出了"書韻"之說。他認為,書法應當在力度、工巧的基礎上,表現出書韻,讓書法散發出自有的意境。黃庭堅的書法在清朝時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學習者很多。碑派書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曾經評述到:"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黃庭堅),雖昂藏鬱拔,而神閒意濃,入門自媚,若其瘦勁嫁人遒,則自篆來,吾以山谷為行篆。"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黃庭堅的書法長槍大戟,字勢開拔,筆力十足,意境足盈,把宋"尚意"的書法思想推進到了一個新高潮。黃庭堅的書法自六朝出,古意濃厚,正如康有為所說,線質含有篆意,行書則為行篆。

學習黃庭堅書法就要從本質和根源上進行追溯,只有把他的來龍去脈和學習路徑搞清楚了,學習起來才會輕鬆自如。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黃庭堅對六朝書法學而有加,並由此得到真經。六朝是書法史上最為繁榮時期上有東晉王羲之,下有隋唐書風,黃庭堅的書法多以此為師法對象。清代學者楊賓對黃庭堅書法作了如下評價:"得力六朝,是以深厚古雅,絕無唐人氣味。"

黃庭堅書風的形成,則是得力於《瘞鶴銘》。《瘞鶴銘》是南朝時期的摩崖作品,據說當時黃庭堅誤以為此碑作是王羲之所寫,就拼命地臨摹,但最終他從中得到了長槍大戟的書法風格,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並不能證明是真實的事情。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還有一位在書法風格,尤其是書法形式上對黃庭堅影響最大的人就是蘇東坡,我們看到黃庭堅的一些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蘇東坡的書風,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有人認為,黃庭堅的草書是學習北宋大書法家周越的,因為周越的書法險俊奇茂,"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這與黃庭堅的書法風格極為相合。但是,我們從黃庭堅的一些自述中可以看到,他的草書又是學習了張旭和懷素,並且得到了其筆法。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他說:"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

另外,黃庭堅的書法思想還得益於他的學識和修養。他認為,"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一個俗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書法家的,因此,黃庭堅提出要提升人的學識和修養,如此以來,書法就不會落入俗套。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學習黃庭堅書法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取法。取法就是師法的對象。雖然黃庭堅草書師法於當朝的周越,是同一個時期的人,但這裡要注意,他取法的只是周越的險俊之勢,並沒有完全照搬。另外,他也是從六朝書法中獲得了字勢,比如他誤認為《瘞鶴銘》是王羲之所書,就狂加練習,進而從中找到了變法之法,這是難能可貴的。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二是筆法。筆法是書法的核心,任何一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注意筆法的練習,黃庭堅也不例外,他說自己的草書是學習張旭和懷素的,並且從二人的書法中獲得用筆之法,並且很自負地說,唯有他們三個人得到了這樣的筆法,可見,黃庭堅的筆法是何等的高明。

另外,書法也講究質厚和古意,黃庭堅的書法此二者皆有具備,質厚來自於對篆書的習練,因為篆書之中蘊藏著線性的特點,通過對篆書的研究和學習,自然會對線質的提升有所幫助。而有古意的書法,則會顯得通達、朴茂。

黃庭堅用了四種方法,使書法形神兼備

三是取勢。黃庭堅的書法,尤其是草書都是大開大合,橫勢比較明顯,在臨摹時要把字中的撇畫和捺畫寫到位。但是,這並不是一味地撇送出去,而是要符合字中的筆勢和字勢,所謂勢,按照古人的意思,就是點畫及字與字的呼應關係,所以,在臨摹中更要注意它們的呼應關係,不管點畫有多長,只要達到了呼應後,書法便富於靈動性。

四是創新。實際上黃庭堅是一位書法的創新派,他曾經說過:"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這個意思是要求人們在學習模仿前人書法時,不要與前人"合",而是要有自己的面目。跟著別人後面步趨是不可能超越的,只有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從神采上逼近古人,這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