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流传千古,在《史记》中记载着:"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只提到了睡前尝苦胆,并没有“卧薪”,是苏轼后来发挥想象而创作出来的成语,后世借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不过很少人知道勾践灭吴称霸之后的事,他的敌人是否被赶尽杀绝,而立下大功的臣子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在这之前,先说一下勾践继位后败吴的始末经过。春秋末年,越国经历了二十多代,到了勾践的父亲允常这一代,颇有作为,他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而后经常与吴国的君主阖闾交战。等到允常去世后,勾践继位,吴王阖闾知道这个消息后,趁着越国政局不稳,出兵攻打越国,在勾践的统率下,吴国战败,在这一战中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临死前,他嘱咐自己的儿子夫差一定要为他报仇。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勾践继位初期,他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青年,而且战胜吴军的一战让他认为吴国不足为惧,所以他对政事并不是太上心,也不增强军事力量。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在练兵,准备攻越,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听说消息后,派遣全部的精锐部队攻打越军,两军战于夫椒,越军战败,损失惨重,吴军趁势围困越军。

面对这样的困境,越王勾践后悔不已,在范蠡和文仲的建议下,他要向吴王夫差求和,同时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请求入吴国为臣。吴王夫差享受着胜利的果实,一时放松了警惕,即便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以理相权,但是夫差还是赦免了越王勾践,从越国撤军。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越王勾践五年,勾践带着大夫文仲、范蠡来到吴国,面见吴王之时,他们受尽了夫差的羞辱奚落,但勾践都忍了下来,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一间石屋里,让勾践给他喂马,范蠡也跟着做奴仆的工作。一代君主,就这样过了两年的努力生活,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傲气,因此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所以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勾践回国后,为了提醒自己不忘两年的受辱,饭前睡前都会尝苦胆,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如此激励了越国全国上下的百姓一起努力,奋发图强,从前放任军队,如今勾践开始提升军队战斗力,只等有一日能够复仇。不仅如此,勾践为了麻痹吴王,放松警惕,使出各种手段,其中就包括美人计,将绝世美人西施送到了吴国,果然吴王沉溺于勾践营造的假象中。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公元前482年,夫差带着大军北上,与诸侯盟会,而勾践趁着吴国内部空虚,派出精兵偷袭,俘获了吴国太子,但勾践一时半会儿还灭不了吴国。公元前476年,勾践再次攻打吴国,次年越军围困吴国。公元前473年,越国打败吴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复仇,强大的吴国被他灭掉,此时勾践还洋洋得意,面临着当初夫差面临的局面,是否应该将敌人赶尽杀绝。

当时吴国被越国围困的时候,吴王战败投降,被安置到姑苏山,夫差派使者公孙雄想要像当年文仲一般“肉袒膝行”,一番诉苦,希望勾践能够放过他。勾践也被说动了,想要撤军回国,幸好范蠡在一旁劝阻,以当年越国战败的例子提醒勾践,如果放过吴王,那么努力就白费了,而且可能会重蹈覆辙。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勾践听了这番话后醒悟,但他还是不好意思拒绝如此虔诚的使者,如此范蠡前去接见使者,说这次战役是由他亲自负责,越王不能左右,赶走了使者。但勾践还是没有让人杀掉夫差,将他流放到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可夫差认为自己当初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如今落到这个地步,复国无望,所以他拔剑自刎。

对待敌人尚且仁慈,可勾践对待功臣的做法实属让人寒心。范蠡帮助勾践复国成功后,他就立刻离开了越国,他在齐国写信给文仲:"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就是说飞鸟射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兔子捕完后,猎狗会被煮掉。如今他跟文仲的处境正是如此,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他们都见证过勾践的受辱,共同患难,但是如今却不能同享乐。

勾践复国后,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敌人的?对前者赶尽杀绝,后者谄媚

文仲并没有听着范蠡的劝说,离开越国,他只是称病不上朝,但麻烦还是找上了他,有人说文仲在家中密谋作乱,勾践没有仁慈,他给文仲赐了一把剑,“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如此文仲自杀。曾经陪着勾践走过数十年的幸苦岁月,文仲就被这样无情地处决,幸好范蠡早已意识到,断然离开了越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