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两次婚姻,如同地狱,无儿无女,与家庭断绝关系,她是不高尚的人

1923年12月28日,明星影片公司历经8个月拍摄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映。

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真相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两次婚姻,如同地狱,无儿无女,与家庭断绝关系,她是不高尚的人

《孤儿救祖记》剧照

据记载,《孤儿救祖记》公映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

《孤儿救祖记》所带来的巨额票房收益,不仅使濒临倒闭的明星公司重获生机,而且还让明星公司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并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史书上把《孤儿救祖记》称为“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

《孤儿救祖记》不仅开了中国社会题材电影的先河,对日后的整个电影业都深远影响,一直到80年代银幕与荧屏上的两枚“催泪弹”———《妈妈再爱我一次》和《渴望》,都是履行了描写家庭亲情、骨肉分离为题材的制胜王道。

《孤儿救祖记》这部电影在20年代的影响是空前盛大的,而片中的女主角——“贤妻良母”余蔚如,正是两度遭遇不幸婚姻,和家庭断绝关系的王汉伦所饰演。通过这部电影,王汉伦一举成名,成为中国银幕上第一个贤妻良母的典型形象,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明星。在此之前的国产片中虽已有了女演员,但还不是明星,影响远不如她。

而在拍摄这部电影前,王汉伦只是四明洋行的一位普通打字员而已,工资微薄,每日辛苦干活,艰难糊口。

两次婚姻,如同地狱,无儿无女,与家庭断绝关系,她是不高尚的人

王汉伦

王汉伦,原名彭剑青,1903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家庭。父亲曾在安徽招商局谋得总办一职,后来带子女寓居上海,其中王汉伦是兄弟姊七人中最小的一个。她的父亲把她看做掌上明珠,到上海后就把女儿送进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读书。而圣玛利亚女校,在当时是一所女子贵族教会学校,学校招生对象多为中上等家庭的女子,旧上海滩的很多名媛淑女、红极一时的影星都出自这所学校,如张爱玲、俞庆棠等。

不幸的是,彭剑青16岁那年,宠爱她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去世后,彭剑青失去了家庭支持,哥哥嫂子不让她继续读书,强制性的给彭剑青包办了婚姻,许配给辽宁一姓张的煤矿督办为妻。她的哥哥、嫂子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贪慕对方的钱财。

16岁的彭剑青,在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经常和一个日本女人鬼混。后来,她丈夫到上海一家日商洋行当买办,她又发现丈夫协同日本人购买中国的土地。年轻的彭剑青对丈夫是婉言相劝,说这是卖国行为,不料被丈夫殴打一顿。

彭剑青不愿再忍受丈夫的虐待,便提出离婚,丈夫给了她三百元钱,算是赡养费,但她分文未取。

离婚后,彭剑青回到上海。但因她的哥哥、嫂子对妹妹的离婚很是不满,所以彭剑青回到上海后,只好住到干妈家里。安顿下来后,彭剑青在虹口一所小学里担任教员,但报酬少的可怜,入不敷出。为了能活下去,彭剑青又去学英文打字。三个月后,被录用为四明洋行的打字员,报酬虽然有所提高,但也是只能勉强生活而已。

无巧不成书。

当时四明洋行有一位同事,名叫任矜苹,他是明星影片公司的股东,并且和明星公司的导演张石川认识。影片《孤儿救祖记》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任矜苹介绍,彭剑青前往应试。

张石川见到彭剑青后,让她在摄影机前做一些喜怒哀乐的表情。张石川发现这位打字员很上镜头,正是他所想要的演员,于是当场拍板,和彭剑青签订了合同。合同上写明,片酬五百元,每月拿二十元津贴。

两次婚姻,如同地狱,无儿无女,与家庭断绝关系,她是不高尚的人

影戏春秋第六期上的王汉伦照

1923年,20岁的彭剑青辞掉了四明洋行打字员的职务,正式加入了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她的演艺生涯。但当彭剑青的哥哥、嫂子知道妹妹做从影,做演员后大为恼火,认为她辱没了门庭。毕竟,在20年代,人们对贤淑女性的定义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洗衣做饭生孩子,依靠家庭生活的附庸品。

受到哥哥、嫂子的刺激,彭剑青决意与家庭断绝关系,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新女性,给自己改姓王,取名汉伦,从此与家庭正式决裂。

谁都没有料到,《孤儿救祖记》公映后,王汉伦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女明星。后续,她又继续主演了《玉梨魂》、《苦儿弱女》、《一个小工人》等影片,都很卖座,但她的薪酬却一直维持在20元。不久,长城画片公司许以“高报酬”,从明星公司挖走了王汉伦。

令王汉伦失望的是,在长城画片公司拍摄了三部影片之后,她并没有得到什么“高报酬”,后来闹到法院,也没什么结果。

王汉伦卖力的演电影,虽然片子都很卖座,但获利的是电影公司,她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王汉伦决定自组公司拍片,公司的名字就叫汉伦影片公司。第一部作品就是《盲目的爱情》,又名《女伶复仇记》。此片拍成后,盛况空前,给王汉伦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出人意料的是,王汉伦自组公司成功拍摄《盲目的爱情》后,并没有继续向演艺事业攀登新的高峰,而是就此宣告结束。1930年,王汉伦告别影坛,用影片《盲目的爱情》赚来的钱,开办美容院维生。

继第一次婚姻失败,从一名打字员走上中国第一位明星,后又在最辉煌的时候告别影坛。王汉伦在1933年又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王季欢,但这次婚姻更短。1934年,《电声周刊》上就刊登出了王汉伦的离婚自述:“去年7月,依正在沪设美容院,得青年会徐润身之母徐太大为介,得识季欢。季欢即追逐依甚热,日来美容院,述思慕之情。徐老太太述季欢家如何殷实,复允以现银千元、金饰六礼为聘物。依为自身归宿计,故允之......一进王家,始知季欢为一酒疯子,喜怒无常,动止莫测,甚至以脚垢鼻涕强令侬食,侬若出外,则令人骑自行车监视,如此生活直类地狱。侬曾托季欢之友宋容三律师出面调解,季欢于律师来,则和颜悦色,有求必应,律师去则故态复萌,种种苦痛,不堪言状。嗣经宋律师仗义执言,援余出厄境,僦屋居此,金尽囊空,典质以维持生活。”

王汉伦的第二次婚姻再次失败,不仅如此,她前面所赚的钱也被骗走了。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失败之后,王汉伦再也没有结婚,直到1978年去世,她一直孑然一身,无儿无女,在家中唯一的消遣,便是调弄她养的二只大白猫。

两次婚姻,如同地狱,无儿无女,与家庭断绝关系,她是不高尚的人

王汉伦

1978年8月17日,75岁的王汉伦在上海广慈医院病逝,她的骨灰由外甥李家震安葬在位于苏州横塘的青春公墓。

纵观王汉伦的75年,她一直都在努力,努力着摆脱旧时家庭对女性不公的束缚,做一名独立的女性。但中国旧时的风俗与习惯,女子是依靠男子过活的,做演员,在公众面前出头露面的她,总是被世人所歧视的。正如她自述里所说:“后来我便想投身电影界中,我为了此事,前后大约想了两个多月。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电影事业是在将发萌芽的时候,大都以为做电影的人,很不高尚。不但做电影的人要被人看轻,大凡一件新的事,在初发起的时候,往往有人不以为然,所以我想了又想,后来竟决定牺牲自己。”

她,是一个“不高尚”的人,是一个牺牲自己,为中国电影做出贡献的人,她叫王汉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