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厄立特里亞沒有獨立,埃塞俄比亞會發展得怎麼樣?

我利物浦是冠軍


埃塞俄比亞有了出海口,肯定發展好得多。

咱們國家的人對東非國家埃塞俄比亞(以下簡稱埃塞)並不陌生。埃塞在非洲國際舞臺的“出鏡率”是比較高的。一、咱們國家與埃塞的關係世人皆知;二、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非洲聯盟總部所在地。

在1993年之前,埃塞擁有1200公里長的海岸線。而在1993年之前,埃塞擁有的海岸線是0毫米。那麼,埃塞原來1200公里的海岸線都去哪裡了。答案是被1993年從埃塞獨立的厄立特里亞全部帶走了。

有人說厄立特里亞真夠狠的,和老大哥埃塞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分家時竟然一寸海岸線都不給。而埃塞,則悲慘地淪為內陸國。你看看前南斯拉夫,克羅地亞佔據了前南大多數的海岸線,還給波黑留20公里海岸線。斯洛文尼亞也有47公里海岸線,黑山也有一部分。

你如果問厄立特里亞人為何如此?他們會理直氣壯地告訴你:沒有給埃塞留一寸海岸線?這就對了!這1200公里的海岸線,本就是厄立特里亞加入埃塞時帶來的嫁妝。現在分家了,厄立特里亞當然有權利帶走所有嫁妝。

很多人都以為埃塞與厄立特里亞是主動“結合”。而在厄立特里亞人看來,他們和埃塞本就是兩個平等的個體,他們是被迫加入埃塞的,本來不願意。厄立特里亞認為在埃塞出現之前,這1200公里海岸線就是厄立特里亞的。埃塞形成國家後,雖然是冷兵器時代,也需要出海口。

埃塞想辦法吞掉厄立特里亞,始終沒有得手。十九世紀(1801-1900年)後期,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開通。歐洲船隻要去亞洲,走近路必須出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而扼守紅海西岸、靠近曼德海峽的厄立特里亞,就被歐洲列強之一的意大利盯上了。

意大利看上了的不僅是厄立特里亞,還有厄立特里亞南邊的高原國家埃塞。意大利決定佔領厄立特里亞,一是為了控制曼德海峽,二是為了由此進入埃塞。畢竟非洲早已被列強瓜分的差不多了,留給意大利的地盤並不多。1869年,意大利開始以不三不四的理由強進厄立特里亞,並四處騷擾埃塞。埃塞不是意大利的對手,1889年,埃塞承認意大利對厄立特里亞等地的佔領。

不過,那時的厄立特里亞還是由幾個分散的部落組成,是意大利將這些部落組合成一個主體,取名厄立特里亞。不過,英國也看上了厄立特里亞的特殊戰略地位,在幫助埃塞擊退意大利後,厄立特里亞就成了英國的地盤。而二戰結束後,元氣大傷的英國也無力再管厄立特里亞了。所以,關於厄立特里亞的地位,就交由聯合國來決定。

埃塞託英國說情,希望能把厄立特里亞的一半割讓給埃塞,埃塞願意交換其他地盤。英國倒是提了建議,但被聯合國直接否掉了,厄立特里亞自然也不答應。埃塞人垂頭喪氣,但很快,他們就高興地蹦了起來。美國提議:厄立特里亞整體併入埃塞。

這樣,埃塞就將擁有1200公里海岸線。可是,厄立特里亞在埃塞不是一個省,而是一個地位特殊的自治單位,相當於蘇聯的俄羅斯加盟國與烏克蘭加盟國。但是,這已是厄立特里亞所能退讓的極限了,埃塞只好同意。美國之所以這麼做,是擔心厄立特里亞作為小國,頂不住蘇聯的壓力,淪為蘇聯附庸。讓蘇聯人控制曼德海峽?美國可不同意。

埃塞自認為實力強於厄立特里亞,就決定“牛不喝水強按頭”。著名的埃塞皇帝海爾-塞拉西不斷打壓厄立特里亞,廢除了厄立特里亞的國旗,還強迫厄立特里亞放棄母語,學習埃塞的語言。1962年11月,埃塞宣佈厄立特里亞成為埃塞的省,所有自治權利全部取消。

圖-埃塞俄比亞空姐

這一消息引發了厄立特里亞人的憤怒。從這之後,厄立特里亞人開始反抗埃塞的統治。這一打,就是三十年。即使是1974年,海爾-塞拉西統治結束,即使埃塞得到蘇聯支援,厄立特里亞的目標依然不變。蘇聯解體,已無力再支持埃塞了。埃塞對厄立特里亞的這場戰爭,已沒法再打下去了。何況,九十年代初,厄立特里亞大部分地盤都被厄立特里亞人控制。埃塞只好認命,於1993年5月24日,坐視厄立特里亞脫離埃塞。從此,埃塞喪失了所有海岸線。埃塞當然不甘心,1999年,埃塞又出兵厄立特里亞,企圖收回海岸線。但是,埃塞的目標並沒有實現,他們只能望洋興嘆。

圖-埃塞俄比亞鐵路

在失去了出海口後,埃塞只好重新尋找出海口。埃塞的鄰國吉布提成了埃塞最重要的出海口,但吉布提畢竟不屬埃塞管轄,這求人的事情,是很累的。


地圖帝


話說如果厄立特里亞沒獨立,依舊是埃塞的呢?厄立特里亞的優勢在於漫長的海岸線,失去厄立特里亞後,埃塞俄比亞完全退變成了一個非洲內陸國家,被鎖在內陸,經濟發展受限,國際地位,即使在非洲的地位也是下降不少。

在埃塞俄比亞擁有厄立特里亞時,是一個陸海兩棲國家,擁有1200公里海岸線,經濟上可以借海遠航,陸海聯動;安全上可以陸海協同,進可攻退可守。以此觀之,擁有厄立特里亞的埃塞那一定是能成為一個大國,至少在非洲地區影響力更強。

不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厄立特里亞人民族意識很強。在埃塞內部,肯定是或和平或武力尋求獨立。這樣的話,必然會搞得埃塞將精力長期放在鎮壓厄地人民的反抗,根本無暇顧及發展。而二戰之後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厄地之人本就不認同埃塞,強行併入,當然不服,遂反抗之,才有了1993年的獨立。

如果厄立特里亞依舊沒有獨立,那顯然會繼續暴力尋求獨立,這樣的情況下,埃塞會發展?顯然不可能,肯定是陷入長期的戰爭消耗之中,一天天的羸弱下去。


北玄武


真有如果的話埃塞俄比亞的日子要好過的多,厄立特里亞緊鄰紅海,原來是埃塞俄比亞的重要出海口,厄立特里亞獨立後,埃塞俄比亞由原來的濱海國家一下子變成了內陸國家。國家的大門被迫關閉後,埃塞俄比亞的出海口完全依賴於吉布提的港口,這就是亞吉鐵路建設的重要性。



雖然埃塞可以借道吉布提出海,那進出過往的貨物可都是要交稅的,如果厄立特里亞不獨立出去,其碼這筆冤枉錢是不用花到吉布提身上的。如果真是那樣,不僅可以省下大筆的關稅,大幅度降低進出口成本,還能掙下一大筆轉口貿易的錢。因為埃塞俄比地處東非的中部,可以向中部非洲國家輻射,而轉口貿易是很掙錢的。比如南蘇丹的石油,通過埃塞俄比亞運出去是最經濟的路線,考慮到北蘇丹和南蘇丹緊張的關係,這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可惜的是埃塞俄比亞唯一的出海口被厄立特里亞獨立帶走了,厄立特里亞的獨立直接帶走了埃塞俄比亞1200公里的海岸線。



厄立特里亞獨立的時間並不長,1993年5月才從埃塞俄比亞分離出去,但是其鬧獨立鬧了很多年。在歷史上厄立特里亞是埃塞俄比亞的起源地,著名的示巴女王的王國故地就是在這裡,當年的阿克蘇姆帝國就是從這裡一路攀上埃塞俄比亞高原的。按理說厄立特里沒有獨立的理由,他的主體民族提格雷尼亞人約佔總人口50%、提格雷人約佔總人口31.4%、阿法爾人約佔總人口的5%,這三大民族同時也是埃塞的構成民族,其中提格雷人還是埃塞的主要民族之一,提格雷尼亞人和提格雷人有共同的祖先和文化。但儘管這樣,厄立特里亞在鬧了多年後還是被獨立出去了。



現在獨立後的厄立特里亞的經濟也是很糟糕的,除了一些當政者,老百姓生活很困苦,不時有後悔的聲音發出,但是當年經不起外部世界的誘惑啊!最早是意大利拼命忽悠,後來是蘇聯老大哥,再後來是美國老大。就這麼地,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都被忽悠瘸了。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埃塞俄比亞皇帝是如何喪失出海口厄立特里亞的?|Booker不客

1941年,海爾•塞拉西和英軍一起回到了亞的斯亞貝巴。此前,意大利入侵軍已經喪失了整個埃塞俄比亞,灰溜溜地逃出了這片古老的土地。在此之後,海爾•塞拉西拒絕了英國“保護國”的要求,安心地繼續做他的皇帝。十年後,美國將埃塞俄比亞包裝成非洲的軍事強國,海爾•塞拉西的野心開始膨脹起來。在時機看似成熟之際,他將目光投向了紅海沿岸,開始向過去十年並不安分的厄立特里亞開刀。1993年,抗爭三十多年的厄立特里亞舉行公投,正式成為獨立主權國家。自此偌大的埃塞俄比亞喪失了整個紅海海岸線。

『 曾經“第一個吃螃蟹”

埃及似乎是非洲古老文明的代名詞,可埃塞俄比亞的文明足以與之媲美。埃塞俄比亞是個有著3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1974年,距今320萬年以前的古人類遺骨露西在這裡重見天日。

在過去兩個世紀,古老文明經歷了它們最痛苦的百年時光,從外敵入侵到商品傾銷,從奴隸販賣到淪為殖民地,後起之秀的打破了世界規則,同時也顛覆了大陸文明的曾經榮耀,海洋文明乘坐大船遠航世界,成功將種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

埃塞俄比亞也不例外。和其他亞非文明古國一樣,它曾憑藉強大的陸權開拓出廣闊的土地創造出輝煌的大陸文明。但終究隨大陸文明衰落,海洋文明的勝利使埃塞俄比亞不得不開始反思。

1930年正式加冕稱帝的海爾•塞拉西大力實施改革措施。他以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為藍本,於1931年頒佈了埃塞俄比亞有史以來第一部憲法,即“1931年憲法”。憲法確立了議會制度。他多次禁止販賣黑奴。他還效法西方的經濟模式,設立國有銀行,促進商品經濟發展,重視武裝力量建設,聘請外國軍官訓練本國軍隊,還修建了飛機場,創建了一支小型空軍。

四年時間裡,海爾•塞拉西的改革取得很大進展,埃塞俄比亞成為了古老非洲的開拓者,海爾•塞拉西自然也就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文化與制度的學習必不可少,對海洋的重視亦不可懈怠。那時的埃塞俄比亞東北臨近海洋,西方思想文化隨海風從這裡登陸,直接吹抵亞的斯亞貝巴。自此形成了埃塞俄比亞雖然廣大,但沿海土地寸土寸金的優勢局面。

『 厄立特里亞“是金子總會發光”

埃塞俄比亞與紅海接壤的部分叫厄立特里亞。那時候,它還只是埃塞俄比亞的一部分。雖然它並不遼闊而且還有點狹長,但這點瑕疵並不影響它在整個國家的重要地位。它是埃塞俄比亞唯一的海洋門戶,眾多貨物經這裡分佈的港口進入亞的斯亞貝巴,埃塞俄比亞的礦產又輾轉於這裡運向世界。

位於紅海之濱的厄立特里亞,毗鄰亞丁灣曼德海峽,西望蘇伊士運河,有著扼守咽喉控制命脈的重要戰略價值。來自東方的貨物必須經它地同意才能到達蘇伊士運河,繼而銷往歐洲,這也就是當初意大利拓展海外殖民地首選的原因所在。

厄立特里亞曾經給埃塞俄比亞帶來了侵略者和長久難以平復的動盪不安,但厄立特里亞仍不失為埃塞俄比亞未來經濟發展的橋頭堡。正是如此重要的地方,在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之前,成功地脫離了埃塞俄比亞,將後者無情地拋棄在了內陸。然而分裂的兆頭,起源於篡位奪權的埃塞俄比亞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

『 皇帝“一失足成千古恨”

1962年,爬到權力巔峰的皇帝海爾•塞拉西操控議會強制取消了聯邦制,矛頭直指厄立特里亞。不久厄立特里亞撤聯邦改換地方州的命令就下達到了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自從東非趕走意大利人和英國人後,聯邦制一直是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保持兄弟一體的重要制度。在二十多年的聯邦體制下,厄立特里亞擁有自己獨立的議會和憲法,阿斯馬拉與亞的斯亞貝巴的合作與交往不斷。但這卻成為皇帝海爾•西塞拉海洋強國的絆腳石,即使前者曾經多麼擁護這個聯盟。

自1962年宣佈將厄立特里亞納入行省後,厄立特里亞的反抗就從未就從未間斷。多年來,厄立特里亞先後成立了厄解放陣線和厄人民解放陣線等反對埃塞裁統治爭取厄立特里亞獨立的民間組織。

『 埃厄“相逢一笑泯恩仇,同是天涯淪落人”

2018年9月17日,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在沙特阿拉伯西部的紅海沿岸城市吉達簽訂了和平協議,結束了自厄立特里亞獨立1998年以來雙方因邊界問題的衝突局面。兩國除了以了以“獨立國家”身份進入二十一世紀,還多了兩頂“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

對於埃塞俄比亞來說,失去海岸線的痛苦依舊強烈,埃及和南非先後憑藉優良的港口和優越的海洋地理位置從落後的非洲大陸中脫穎而出,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和南非的開普敦、德班等港口連通歐美聲名鵲起。就連西非的沿海小國都開始搭乘海洋經濟發展的“快車”一步步向上爬。 而埃塞俄比亞2017年GDP不及面積略小的埃及的四分之一,屬於非洲面積大國中的落後國家。

自埃塞俄比亞失去海岸線厄立特里亞後,尋找新出海口成為埃塞俄比亞的當務之急。1996年與吉布提建交後,吉布提港逐漸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一大出海通道,它與亞的斯亞貝巴通過合營的鐵路相連。埃塞俄比亞85%的貨物經吉布提港轉運,每年從亞的斯亞貝巴流向吉布提的港口使用費高達7億美元。

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亞積極與肯尼亞共建拉穆港-南蘇丹-埃塞交通走廊,旨在為東部和中部非洲地區的內陸國家提供貿易通道和出海港口。不得不提的是,在過去四十年,蘇丹港也因喀土穆與亞的斯亞貝巴交好而為埃塞俄比亞提供了便利。

1975年,反對派宣佈83歲的皇帝海爾•塞拉西“因病”在睡夢中去世,後來有人回憶,門格斯圖上校和三名士兵用毛毯悶死了皇帝,並摘走了他右手上的所羅門戒指。至此,和皇帝所屬的厄立特里亞州一樣,海爾塞拉西成為歷史。











地緣谷


一想到埃塞俄比亞,我就們聯想到意大利。

這是個在全非洲最牛逼的國家,林子覺得沒有之一!除了他其餘的非洲國家都被殖民了。這還是個胖揍意大利的牛逼國家!

說到原本屬於他的沿海地區獨立了,這真的很倒黴!想想現在世界貿易90%都是走海運的。一個國家連個出海口都沒有,他是有多悲催。



試問下如果說當初的的共和國直接收了香港我們的日子是有多難熬?想想那時候的我們沿海就沒有控制權,如果沒有香港這個出海口國家是有多艱難!


埃塞俄比亞也是同樣的道理,沒了出海口只能借用別人的港口出海做貿易,大頭都讓別的國家掙了!如果說厄立特里亞沒有獨立埃塞俄比亞就能在沿海建立自己的港口,就可以做大自己的貿易!

埃塞俄比亞不像其它的非洲人他們更勤快。這也是他們發展的動力!

到了現代中國人給埃塞俄比亞修了一條到吉布提的出海鐵路,林子想在將來這個國家會跟隨中國一起共同發展!

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我是林子。


一點少年郎喲


不說發達,但肯定比如今好很多,海洋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1993年厄立特里亞脫離埃塞俄比亞獨立以後,東非大國埃塞俄比亞失去了所有的出海口,從一個扼守東西方海上交通要塞的臨海國,變成了一個高原內陸國家。埃塞俄比亞距離大概最近只有50公里,海洋近在眼前卻已經是咫尺天涯。


上個世紀50年代埃塞俄比亞獨立以後,憑藉扼守紅海、亞丁灣的東西方交通要塞的便利,成為了當時非洲數一數二的富有國家。然而,隨著厄立特里亞的獨立,埃塞俄比亞失去了進行海洋貿易的天然便利,經濟一蹶不振,變成了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雖然非洲普遍經濟比較落後,但是埃塞俄比亞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埃塞俄比亞人口眾多,而且勞動力素質與投資環境在非洲都算是比較好的,埃塞俄比亞人也是非洲比較勤勞的,所以如果能夠擁有自己的出海口,這對於埃塞俄比亞的經濟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因為厄立特里亞的獨立,如今埃塞俄比亞只能通過鄰國吉布提獲取海洋貿易的通道,埃塞俄比亞幾乎所有的出口都是通過陸運,到吉布提進行出口,其大部分的進口也是如此。吉布提港口建設落後,規模有限,而且畢竟是另一個國家,對於埃塞俄比亞來說,沒有自己的出海口,嚴重限制了其經濟發展。


澹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