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孔子会被称为“孔老二”?

王昆立


孔子被称为“孔老二”是后来的事,是那个“火红年代”对孔子的蔑称,含有强烈的贬低、嘲弄的口气。

在古代可没人这样称呼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在古代被尊称为“孔圣人”,一代至圣先师。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可不姓孔,而是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



孔子为什么不姓孔呢?

原来在春秋战国之前,一个人的姓氏和现代的姓氏意思不一样。

春秋战国之前,“姓”最初代表一个人祖宗居住的地方,也可以视为氏族姓。“氏”则代表着家族分枝出来居住的地方。因此有“姓万世不改,氏一代可易”的说法。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开国皇帝成汤,也称商汤,子姓,名履,也就是说成汤姓“子”,其后代子孙孔子因此也姓“子”。



大约在战国后期,姓和氏开始合并称姓,所以孔子的后人在战国之后才开始改姓孔。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子姓,名纥,字叔梁。鲁国昌平陬(zou)邑(今山东省曲阜)人。

叔梁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号称“万人敌”,是鲁国三虎将之一,官拜鲁国大夫。

在没有娶孔子母亲之前,叔梁纥有一妻一妾,妻子施氏为他生了九个女儿,人称“九凤”。

叔梁纥很想要个儿子来继承他的爵位。无奈施氏只会生女儿,想再生儿子无奈年龄太大了。



这时叔梁纥纳了一个小妾。还别说小妾很争气,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孟皮。随着年龄的长大,叔梁纥和小妾发现孟皮是个瘸子。按照传统继承制,有残疾的儿子不能承袭爵位。

怎么办呢?

估计此时叔梁纥也对小妾失去了信心,眼看自己快70岁的人了,仍然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这时叔梁纥相中了颜氏小女儿颜征在,于是托人上门求亲,想娶颜征在为妻。谁知颜征在爽快了答应了,这一年她17岁。



一个70岁的老头娶一个17岁的小姑娘为妻,这在古代也是不被祝福的婚姻。二人没办结婚仪式,就偷偷在尼丘上野合了,第二年生下了孔子。

孔子因尼丘山得名,孔子名“丘”字“仲尼”。

在古代,兄弟排行是用“伯、仲、叔、季”来排列次序的。也就是说,长子用“伯”字,次子用“仲”字,三子用“叔”字,四子用“季”字。由此孔子行二用“仲”字,

按照这个次序排列,孔子的哥哥应该叫“伯皮”才对,怎么叫“孟皮”呢?



原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觉得“伯皮”和“包皮”发音相似,于是用“孟”字代替了“伯”字。在古代,“伯”和“孟”的意思一样,都是最长、最大的意思。比如孟姜女,说的就是姜家的大女儿。



综上所述,因为孔子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后来人戏称孔子为“孔老二,孔老大自然是孔子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


秉烛读春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名字源于文革奇文《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大家绝对想象不到作者是谁。

把孔子叫做孔老二,是一种蔑视的称呼。

大家都知道,以往把孔子成为孔圣人。

至于老二老大之类,基本是对底层小市民的称呼。在家族内部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使用这样简化指称方法,有亲切感。



但用于一般性称呼,含有蔑视、侮辱的意味。

而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前后娶过3个老婆。第一个妻子生了9个女儿,没有儿子;第二个妻子倒是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天生残疾;第三个妻子是他60多岁才娶的,生下了孔子。


所以,孔子是家中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残疾哥哥。

残疾哥哥名伯尼,又称孟皮,一条腿残废,怀疑是小儿麻痹。

而文革早在1967年就开始批孔,把孔子蔑称为孔老二。

孔子成为封建文化的代名词,被称为迂腐、愚昧、反动、呆板、专制、下流。

批孔子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孔子的学说总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维持阶级分化。

而当时其实也是有阶级的,也有分化,工资分为若干级别,农民、工人、军人、干部的待遇完全不同,相差还很大。

同时,干部的孩子可以上学、从军,普通工人的儿子只能下放到农村务农,农民儿子则连进城的机会都没有。

1980年代后,此一称呼迅速消亡。


搞笑的是,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地建有孔子学院,孔子又被当做圣人了。


萨沙


“孔老二”这个称呼,并不是在古代出现的,而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出现、流行起来的。

一场可怕的“大扫除”

从1966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由许多年轻人负责此次行动,对国内的能看得见的东西,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洗。

其结果是,许多名人的坟墓被挖了,许多文物被毁了,一些文化的传承断绝了。这场大清洗不但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实惠,反倒让中国在十年之间产生了超过两亿的文盲。

十年间,无数本应该努力学习的孩子,却个个被一股怪风吹坏了脑子,把那些开创了新中国的前辈们打倒、把授业传道的老师打倒。起初这场运动是要“破四旧”,但是这期间损毁了无数古物就不说了,很快破四旧从烧书变成了打倒孔孟之道。

于是,国学被说成“大毒草”,教师被定义为“臭老九”地位卑贱,儒学鼻祖孔子,被小毛孩们轻蔑地称为“孔老二”。

这个称呼很恶毒,为什么说“老二”就恶毒了?很多人都说什么排行老二之类的,这就算是侮辱了,其实这种说法根本就还是在粉饰。

“老二”之恶毒,根本就在于其指代男性器官的这层意思。可惜,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回避,不敢直接指明当时的人有多么恶毒,对儒学、对文化的鄙视有多么严重。“孔老二”这个称呼,从这个时候被发明出来的,又在后来被许多蔑视文化、认为运气、阴谋、害人就能换取地位和荣华的人传扬,到了现在,这个称呼对于很多人来说,说出这个称呼,比呼吸还要容易。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孔子在家确实排行老二

孔子的父亲,血统高贵,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已经败落,只是一个“士”的身份,比平头百姓强不了多少。他的妻子一口气给他生了9个女儿,小妾也不争气,生了儿子却是一个残废。

后来又娶了颜徵在,终于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孔子。虽然兄长身体有问题,但是说到底人家确实是老大,只不过因为这个缺陷,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孔子既然排行第二,叫孔老二似乎也不无道理。

但是,古人对于称谓极其讲究,见了有身份的人要称人家的官衔、爵位,没有的也要称其字,实在不知道姓氏、名字的,也要说长者、先生之类的,就连父母也不会胡乱叫。

孔子的字是“仲尼”,他的父母喊他的时候,应该就是喊这个。总之不管怎么说,“二”这个字,在名字、称呼里面也基本看不到的,如果非要用,也会换成“仲”。所谓“叔仲伯季”,伯就是这个排行第二的意思。像题目中说到的这种称呼,简直就是对圣人的玷污。

事实上,孔子历代被奉为圣人,人们给他取的称呼都极为讲究,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给他追风谥号,就连民国都送他“大成至圣先师”的称号。别说是我国,就连国外的人都对他非常推崇,比如李约瑟就说他是“无冕皇帝”,而伏尔泰评价更高:我在中国找到了一位智者,我要精读他的书籍,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做中国人的徒弟!

连外人都如此崇拜的圣人,却被一群无知的人称呼为“孔老二”,真是可悲。


小小嬴政


孔老二是文革期间对孔子的蔑称,这段历史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当时有个“批林批孔”运动,大约是在1970年代初,当时我很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看过一本名为《孔老二罪恶的一生》的小人书。”批林批孔“中的“林”指的就是林彪;“孔”则是指孔子。林彪和孔子究竟有什么渊源?为什么放在一起批斗?不得而知。

孔子被称为“孔老二”只有这一个时期,历史上其他时候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之所以将孔子称作孔老二,我想大概是因为孔子排行第二的缘故。孔子名丘,字仲尼,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这个“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孔子还有个哥哥,不太出名。这位孔老大字伯尼,又称孟皮,脚部有残疾,他的父亲不喜欢他。孔子和哥哥都不是正室所生,特别是孔子,据说还是孔子父母”野合“所生,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民国年间那些事


是文革时期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时对孔子侮辱性的称呼。

孔子,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怎么可以任意侮辱?

当时根本不了解孔子学说的“群众”画漫画,刷标语,写大字报,肆意谩骂、侮辱孔子,“写作小组”则歪曲历史,说假话,写“大批判”文章引导“群众”,毫无根据地“声讨”“批判”孔子学说,把臆想、捏造的罪名强加给孔子和儒家。

那是一场荒唐透顶的运动,连文言文都不懂的“群众”在那里想当然地批判孔子和儒家,还把批孔和批林“结合”起来!

当然,这和五四运动中一些激进而又错误地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结于儒学的知识分子有关。

儒学治国,宋朝集中了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财富,清朝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儒学就是克己复礼,讲究廉耻、道德和秩序,讲究自觉克制人性恶。

现在,在联合国总部大厅,悬挂着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际和国际交往的准则,可见孔子学说的正确与先进。

现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

孔子学院(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

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4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3国合作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

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大悔忆智冰


孔老二这个名字,很明显是在建国后的特殊时期,某些人在“批孔运动”中给孔子所起的蔑称。


谁是孔老二?

孔子,名丘,字仲尼。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长幼排行是“伯仲叔季”。孔子字仲尼,自然也就衍生出孔老二这个称呼。

当然,孔子确实是次子,他父亲叔梁纥在孔子前还有一个儿子叫孟皮,是为孔伯尼。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叔梁纥)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

孔老二这个称呼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孔子并不姓孔。按照先秦的姓氏法,孔子的姓为子,氏为孔。孔字来源于六世祖孔父嘉。

孔老二这个称呼,带有明显的时代感。

在批孔运动中,孔子遭到抨击。人们当然不会像过去那样,尊称他为“子”,而是起了个蔑称:孔老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关于“孔老二”的作品。

例如,那篇著名的《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还有与此相关的连环画,孔子从备受尊重的先师,变成了一个跳梁小丑。

总而言之,这个称呼算是时代的产物吧。


HuiNanHistory


孔老二,是个比较诙谐幽默的叫法,非常接地气,这么一叫,圣人与凡人的距离就拉近了,仿佛孔子就是隔壁炸油条的老孔似的。

“孔老二,来两根油条!”“好嘞!”



孔老二这个叫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的确排行老二。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

叔梁纥没有儿子命,大老婆给他一连串生了九个女儿,生到最后,叔梁纥脸都气绿了,大骂道:“你这块地咋回事啊?怎么就种不出儿子来呢?”

大老婆反驳道:“地是好地,种子不行!”叔梁纥无言以对。



叔梁纥骨子里极为重男轻女,没儿子他头都抬不起来,总感觉低人一等。

既然大老婆的不行,叔梁纥就朝小妾使劲,当时的叔梁纥都六十岁了,为了搏一个儿子,也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了!

结果,叔梁纥很给力,小妾真争气。小妾真的生了个儿子,注意!这个娃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哥哥,否则孔子怎么会叫孔老二呢?

这个娃名叫孟皮,很顽皮的一个名字。不过,孟皮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到了三岁还站不起来。



叔梁纥老泪纵横,跪倒于地,老天呐!你就不能赐给我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吗?

当空一声炸雷,一个声音悠悠传来“老孔,Change and Try?”

换一个试试?

就这样,叔梁纥换了一个年轻的姑娘,这个姑娘名叫颜徵在,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名字,因为她生下了圣人孔子。



没有孔子,世界会怎样?该咋样咋样!

当时叔梁纥六十六岁高龄了,行将就木了,颜徵在呢?还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两人相差了四十八岁,典型的古代版“爷孙恋”。

老牛肯嫩草,这在当时是礼法不容的,全村上下老少爷们反对声此起彼伏,特别是老光棍刘老二,眼睛几乎瞪出火来了,“凭啥你娶了仨,我一个没有?”

凭啥?谁让你没车没房没钞票呢!你刘老二,就算穿越到了现在,一样娶不起媳妇!

叔梁纥锲而不舍,上天既然已经给了他指示,他要继续奋斗。

叔梁纥把颜徵在拐到了尼山,当时正处寒冬腊月,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天儿异常寒冷,叔梁纥和颜徵在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尼山上完成了“野合”。为了给中国生孔子,不要命的“干活”。



多么的悲壮,多么的伟大,没有这次“举动”,世间不会有圣人孔子!

在这里,必须要为他们这对夫妻点个赞!

第二年,孔老二呱呱落地,因为是在尼山出生的,所以孔子小名叫孔尼。


一半秋色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名与字,都大有来历。

古人的名一般都是父母取得,而字,是成年后朋友送的,通常与名互相照应,有内在联系。

传说孔子母亲怀孕时,曾去附近的丘尼山跪拜,希望能生个健康的儿子,果然心想事成,生个男孩,就是孔子。

母亲给他取名“丘”。

为什么字仲尼呢?

听说过“伯仲叔季”吗?

伯,指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老四。

他在家排行老二,当然字仲尼,又叫孔老二了。

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腿瘸,残疾,名孟皮。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老厉害了,力大无穷,是鲁国著名的虎将。

他在娶孔子母亲前,已经有一妻一妾。

妻子给他生的全是“小棉袄”,九个女儿,估计焐得叔梁纥都长痱子了。

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疾。

这时候叔梁纥已经七十岁了,他又娶了鲁国颜氏的姑娘颜徵在,生下了孔子。

司马迁《史记》中说孔子的母亲并不是他爸明媒正娶来的,他们偷情“野合”而生孔子。

不晓得什么叫野合?在野外做了苟且之事?

谁信啊?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会看上一个长满老年斑的糟老头子?还和他野合?

孔子父母是老夫少妻组合,他妈妈才十八岁。

据说老夫少妻容易生高智商的孩子,比如孔子,比如民国时期文化名流胡适,他父亲也比他妈大三四十岁呢。

孔子三岁丧父,也难怪,他爸都73了,还能不死吗?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医疗水平差,人均寿命才三十多岁。

孔子的妈妈便带着孔子回到了娘家,山东省曲阜市,那会儿是鲁国首都,一线大城市。

颜徵在能吃苦耐劳,也非常重视对孔子的教育,送儿子去最好的学校,经常带儿子访名师,参加各种培训班。

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终成一代圣贤。


夏途途


孔子被称为孔老二,是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二,他是有一个大哥的,本来放到普通人身上这样喊有一种亲切感,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过孔子在封建社会时期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圣人,喊孔老二自然就显的不尊敬,而在破四旧的时候为了表示破除旧思想,对孔子进行批判,将孔子称为孔老二,以示蔑视。


孔子姓氏的来历

根据《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商纣王被周武王灭掉后,当时是有个“灭国不绝祀”的原则,周人取得政权后要保留殷人的祭祀,周武王就听取周公旦的意见,采取了“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让他管理殷地百姓,不过武庚毕竟是商纣王的儿子,周武王对他自然不放心,又封了自己三个弟弟在殷都附近监视武庚,以防其造反,这三人分别是管叔、蔡叔、霍叔。

没想到这三个人在周武王死后,却是跟着武庚一起造反,周武王在灭商后第二年就死了,周成王即位,因为周成王还小,就由周公旦摄政,这引起了管叔的不满,管叔是周武王弟弟中最大的那个,按照惯例应该是他最有资格摄政,所以管叔认为周公旦篡改了武王的遗命,而周公旦制定的礼制又严格限制了诸侯势力,武王的弟弟们大多对周公旦很不满,武庚见机就鼓动管叔他们一起叛乱反周,周公旦联合召公奭,亲率大军平叛,镇压了“三监之乱”,杀了管叔放逐蔡叔,废霍叔为庶民,把武庚也诛杀了。


武庚被杀后,周公以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继承殷祀,在宋建国,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史称宋国,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纣王的母亲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微子启、微仲衍、商纣王,《吕氏春秋》记载: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微子启成了宋国第一位国君,在他死后,他的弟弟微仲衍继任宋国国君,微仲衍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的时候得孔氏,称孔父嘉,子姓,名嘉,字孔父。孔父嘉是宋国大夫,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宋国在当时发生了一场宫廷内乱,孔父嘉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的儿子跑到鲁国避祸,就此在鲁国定居了。



孔子前面不仅有个哥哥,还有九个姐姐。

到了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已经在鲁国定居四代了,自从孔父嘉后,后代子孙以孔为氏,叔梁纥是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身高十尺,能文善武,曾官至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叔梁纥有一位正妻施氏,一连生了九个女儿,这女儿可没法做继承人啊,所以叔梁纥找了个小妾,这个小妾倒是给他生了个儿子,这个就是孔子的大哥,名叫孟皮。

只不过孔子这个大哥是个残疾,是个瘸子,这个在当时也是没继承权的,叔梁纥当时已经是六十几岁的人了,看着自己的家业没人继承,心里急的很,就厚着脸皮跑到鲁国颜氏家里求婚,颜家有三个女儿,颜父看中叔梁纥商朝贵族后裔的身份,也看中他“鲁国三虎将”之一的威名,所以也想和他联姻,就问三个女儿谁愿意嫁给叔梁纥,颜家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吭声,三女儿不想让父亲难堪,主动站出来说要嫁给叔梁纥,就这样叔梁纥和颜家三女儿成了亲,叔梁纥年近七十才生了孔子,三年后病逝。


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夫子在家排行老二,称他为孔老二没什么错,不过在古代,特别是汉代以后是没人这样称呼他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圣人,他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到现在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成了破四旧时首当其冲批判的对象,破四旧的口号是: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孔子的儒家思想受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了封建主义思想的代表,后来又有了批林批孔运动,孔老二更是成了贬义词,是“火红年代”对孔子的蔑称,到80年代这个称呼就迅速消亡了。


历史红尘


方圆论坛观点

孔老二实际上指的就是孔子。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整个儒学都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当时认为儒家就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化身。虽然理是这么个理,但当时那个特殊时代做的也确实有些不妥。当时不仅仅孔子被戏称为“孔老二”。就连读书人知识分子都被戏称为“臭老九”。虽然称呼很不妥,但是这些称谓也不是那个时代独创的。而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传承的。



臭老九这个词汇起源于元朝时期,但当时并没有太广的流传开始。臭老九这个词真正的为人所熟知还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元朝时期有了所谓的“三教九流”的说法。而读书人则被列为“九流之中。而且当时元朝把所有职业划分为十个等级。在郑思肖的《铁函心史·大义略叙》有详细记载,所谓十等就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而儒生位列九等。从这个原因来看当时就有了读书人是臭老九的说法。


而在那个“特殊时期”也把坏人划分了九个级别。也就是“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而走私派之后就是读书人,当时读书人被人误解所以就在老九前加了一个臭字,这就是所谓臭老九的来历。也正是由此臭老九之名才“名扬天下”。


而孔子的孔老二说法的由来实际上也并不是侮辱。因为孔子本身行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最早和他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但没有剩下一个儿子。后来叔梁纥的小妾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孟皮。但很可惜孟皮是个天生的瘸子根本不适合继承叔梁纥的家世纥地位。所以叔梁纥又娶了鲁国颜氏的姑娘为妾,最后在年近七十的时候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孩子就是孔子。所以说孔老二之名实际上并没有羞辱别人的意思。


但在那个打倒一切的特殊年代。为了搞臭打垮儒学,原本再正常不过的孔家老二之名变成了羞辱人的说法。但实际上那个特殊年代的所谓“孔老二”的称呼就是一种单纯的辱骂他人鄙视他人的说法。和他的字面意思实际上没有根本的关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