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提分技巧丨看完材料題答題模板,少走答題彎路!


歷史提分技巧丨看完材料題答題模板,少走答題彎路!


1. 原因(背景)類材料題解題模板

【題型分析】

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知識來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識點。

(1) 知識來源方面,主要有“根據材料”“依照所學知識”“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三種規定;

(2) 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體回答與詳細分析的關鍵詞有“說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簡單分析的關鍵詞是“指出”、“概述”、“簡析”等;

(3) 知識點方面,往往選取比較重要的考點,或者是上課的重難點。

【解題方法】

在沒有限定詞的情況下,歷史背景、條件、因素、依據、原因等可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內、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

① 涉及政治史問題時,可以從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關係等角度分析。

② 涉及經濟史問題時,可以從經濟政策、資金、技術、勞動力、市場等角度去分析,或者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角度去分析。

③ 涉及文化史問題時,可以從歷史傳統、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論體系等角度去思考與分析。

歷史提分技巧丨看完材料題答題模板,少走答題彎路!

(2) 內因與外因

① 對於“內因”與“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問題考查的歷史對象的內涵與外延。

② 如果題目問的是歷史人物,那麼內因就是歷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質與個人經歷等,而外因就是歷史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

③ 如果題目問的是歷史事件,那麼內因往往是該歷史事件的主觀條件與直接原因,以及該歷史事件策劃者、組織者的歷史活動;而外因往往是導致該歷史事件發生的間接相關事件,以及客觀的外在條件。

④ 如果題目問的是國家或重要社會組織的因素,那麼內因就是這個國家與組織內部的人物活動、歷史事件等,對於國家而言,其外因是國際局勢、對外關係;對於社會組織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會組織間的聯繫,以及政府政策、社會環境等等。

⑤ 有時題目會要求從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兩個角度去分析,其實這與內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歷史提分技巧丨看完材料題答題模板,少走答題彎路!

(3)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① 對於深度層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會理論,譬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理論”“國家利益是國際關係的決定性因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諸如此類。

② 在分析原因的層次性時,考生需具備較強的時空觀念。一般而言,長時段的歷史因素往往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短時段的歷史事件往往是直接原因,因此在分析歷史事件時直接原因等價於“導火線”。

③ 應當知曉以下規律:“根本原因與主要原因往往是內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外因”。因此,如果無法找出或分辨直接原因、主要原因與根本原因時,可以參考內因與外因的分析角度去思考問題。

④ 政治史方面:歷史傳統、政治制度、國家利益往往是根本原因,而政治事件、政策變動往往是直接原因;

⑤ 經濟史方面:生產力、生產技術、生產資料往往是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而生產關係往往是直接原因;

⑥ 文化史方面:理論體系、政治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往往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而文化政策、個人際遇則是直接原因。

歷史提分技巧丨看完材料題答題模板,少走答題彎路!

2. 影響(意義、作用)類材料題解題模板

【題型特點】

作用就是對事物產生的影響、效果或效用。影響是指對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義指的是價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響基本相同。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歷史問答題中,一說作用和影響都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作用包括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影響從性質看,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範圍看,有對內(如國內)影響,有對外(如國際)影響;從時間看,有直接影響和長遠影響。

意義和作用、影響相比較,它的範圍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講,性質、特點、作用、影響、後果、評價、經驗、教訓等都屬於“意義”的範疇。所以,如果題目問某件事的意義怎樣,上面提到的這幾點都應該加以考慮.此類試題還可變為“評價”類試題。

【解題方法】

(1) 影響類

設問類型:

① 限定性的設問

如產生了什麼樣的消極影響,有何積極影響,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影響,對世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

② 寬泛性的設問

如產生了什麼影響,其歷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或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

影響類型:

① 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思想文化)

② 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思考

1) 政治影響:可從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調整、政權更替、政策制定或改變、新的階級產生等方面思考

2) 經濟影響:可從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方面思考

3) 文化影響:可從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等方面思考

4) 軍事影響:可從國家軍事裝備、以及對隨後戰爭等方面思考

5) 外交影響:可從國家對外政策、國家之間外交事件等方面思考

③ 現實影響和深遠影響

現實影響是指對當時產生的直接作用,表現為目的或動機實現的影響,等同於直接影響;

深遠影響是指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影響的時代性、歷史趨勢(如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發展趨勢等)。

④ 主觀影響和客觀影響

主觀影響:可從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經驗等方面思考。

客觀影響:可從自然或社會環境(形勢)、經濟現狀、政治現狀、(生產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

① 當試題沒作特別規定時要一分為二地分析事件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其主要依據是是否促進社會發展、歷史進步。

② 要分清主次影響,即以積極影響為主,還是以消極影響為主。一般情況下,近年的考題在評價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時,也要注意分清主次,應以積極的為主。

(2) 意義類

① 從性質、作用、積極的影響、歷史功績等方面思考。

② 從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國際(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思考。

3. 比較類材料題解題模板

【題型特點】

比較類設問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現象或者人物觀點等放在一起,歸納其相同點或不同點。呈現形式主要有“比較……和……的異同點”,“對……和……進行比較”等。

【解題方法】

(1) 明確比較對象。首先明確要比較的是哪幾項歷史事物,然後明確要比較的是相同點還是不同點,或者是異同點.

(2) 確立比較角度。即找準比較點,這是關鍵。題目已設置了比較點的按要求比較即可;題目沒有設置比較點的,要根據題意確定比較點。比較點一般從背景、性質、方式、特點、結果、影響等方面思考。

(3) 對於比較類設問的解答應注意兩點

① 比大不比小。比較的切入點,應該是能夠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屬性的內容,瑣碎細小的內容不作比較。

② 解答時,要逐點對應比較,而不能把甲事物籠統地寫一段,再把乙事物籠統地寫一段,造成比較項不明確、答案模糊。

4. 評價評述類材料題解題模板

【題型特點】

評價,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地位、作用、積極意義或者影響等;評述則是把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史學觀點等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即邊敘述邊評價,或者先敘述再評價;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或評價。評價、評述類設問一般含有標誌性的詞語,如:評價、簡評、評述、說明、論證、如何解釋、你認為、你的看法、你的觀點、如何理解等。評價偏重於從史實中得出結論;評述類偏重於敘述史實;評論側重於運用辯證史觀或者唯物史觀,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的認識。

【解題方法】

(1) 根據材料評價

這種題型的答題方法“說長道短”,即堅持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觀點,說明積極影響或作用、消極影響或侷限。這種題型一般會出示正反兩面材料、單面材料或無明顯情感態度評價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兩面兼顧、一分為二、客觀準確。

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兩面的材料就分積極和消極兩面概括材料回答,讓材料成為你論證的史料。若是單面材料則答題時一般以該層面為答題重點,捎帶另一面的評價。

(2) 根據所學知識評價

無材料可依託時則需依據所學知識,“說長道短”,雙面兼顧。根據教材介紹的歷史事件的時間、背景、經過、結果、意義、影響等因素進行評價。

(3) 依據某一評論角度評價

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類型的答題要領在於理解該評價角度,並只用該角度評價。該類型經常碰到兩種具體類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度;二是從歷史史觀角度。材料提供角度儘量準確完整理解材料的含義,歷史史觀角度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史學基本功底,關鍵在於弄清各史觀的區別。這類型試題的答題都非常忌諱脫離角度。

【答題模板】

(1) 歷史評價=史實(時間、地點、特定條件、相關主體)+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否順應歷史潮流、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等)進行闡述、評判+性質、特點+影響(積極和消極或兩者之一)+結論

(2) 評述類一般分三個步驟解答

① 是什麼:即從材料中概括指出觀點是什麼或者你贊同哪種觀點

② 為什麼:即得出該結論的理由是什麼,一般結合背景加以分析論證,揭示事物本質

③ 怎麼樣:即你對該意見如何評價,也就是分析其觀點的對與錯及其根源,一般可從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或者理論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5. 啟示類材料題解題模板

【題型特點】

啟示、認識類非選擇題的設問一般含有以下引導詞語:認識、啟示、說明、看法、見解、感想、觀點、借鑑、經驗教訓、態度、對策、建議、主張等。此類型設問主要是就某一個(類)特定的歷史問題要求學生總結規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一般出現在非選擇題設問的最後部分,與前面設問的解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旨在考查學生的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知水平、歷史感悟能力。

【解題方法】

(1) 啟示類:一般從經驗、教訓方面思考,側重從要怎麼樣、不要怎麼樣兩方面回答。

(2) 認識類:側重從是什麼、反映了什麼、怎麼樣的角度回答。解答這類題目,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把歷史現象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思考,緊扣題目歸納總結出一些規律性認識,切忌脫離題目泛泛而談。

(3) 認識、啟示類設問答題注意事項:

① 對問題的總體把握,一般可從原因、內容(過程)、影響(意義)等幾大方面入手。這種認識一定要抓住主幹與本質。

② 對問題的認識、啟示,只需亮明觀點,不必展開分析。

③ 由某一具體問題談對一類問題的看法,就要說明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從原因與影響入手)、應對方法(從過程、內容入手)等。

④ 通過問題對現實作出預測,要從原因、影響入手,同時還要密切聯繫現實,得出與現實主旨思想一致的結論。

6. 特點類材料題解題模板

【題型特點】

特點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因素,通俗地說就是與眾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過和同類事物比較、鑑別中得出結論。歷史特點類設問一般含有以下詞語:主要特點、新特點、時代特點、基本特點、共同特點、不同特點(各自特點)、共同特徵、不同特徵。

【解題方法】

特點=本質(階級屬性)+各方面狀況(指導思想、主導者、目標、內容、方式手段、範圍、地域或領域、規模速度等)+新發展、新變化(比較)+時間(時間早晚、經歷時間長短)+目的+過程+程度(徹底、侷限性)+因素+性質+地位(最早、首創、領先)+作用+影響(廣泛、深遠、持久)。

【具體地說有以下幾種解題方法】(模板)

(1) 從歷史特點的設問角度看主要答題思路和內容

① 某一時期的特徵,一般從政治、經濟、科技、思想文化、民族關係、對外交往等方面歸納。

② 某一歷史現象發展的階段特點,可以從技術發展、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經濟形態等方面進行概括。

③ 某一歷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點,可以從原因、性質、過程、特殊性、結果、歷史地位與影響等方面進行歸納。這類設問一般適用於重大革命、改革、思想運動等。

④ 針對某一歷史現象可利用材料信息,歸納其發展過和反映的特點,如綜合材料信息說明該時期解決民生問題的突出特點、總結材料信息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發展的特點等。

(2) 專項分析

① 政治方面:可從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權的變更、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民族關係等方面考慮。

② 經濟方面;可從經濟政策、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繁榮狀況(交通、城市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③ 思想文化方面:要體現時代特色。思想方面的特點可從人們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對新生事物的阻礙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點要結合當時政治、經濟狀況進行思考。

(3) 從歷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題內容

① 背景:某事件發生前是否產生了新的經濟因素、階級力量,是否採用特殊的方式作準備,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等。

② 時間:發生時間的早晚、經歷時間的長短等方面。

③ 目的:為某個階級或某部分人服務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④ 過程:相關準備、發生的變化(領導力量、力量對比)、

⑤ 內容(措施):產生依據、體現某種思想、最突出的特點、

⑥ 程度:完成或實現的情況、是不是徹底、侷限性等。

⑦ 範圍:包括地域、領域等。

⑧ 性質:是否具有時代特徵、雙重性質、性質發生變化等。

⑨ 影響:影響的廣度、深度,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