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認識楊絳先生完全是因為讀了錢鍾書老先生的《圍城》,當時就在想《圍城》的作者是一個多麼有趣而又博學的老先生啊!錢老說過: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一個淡泊名利的錢老躍然紙上。

錢老說了,《圍城》的創造如果沒有楊老的支持和幫助是寫不出來的,那麼楊絳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大家呢?讓國學大師錢老這麼推崇呢?

1.

13頁之前,是他們一家三口的照片和往來書信,可以看到楊老大家風範的書法,所謂字如其人,字裡行間透著一股氣質,莊重典雅。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第一部我們倆老了講楊老做了一個夢,夢裡和錢老走散了。年輕讀不懂老年人為什麼會做這種夢,夢裡的環境描寫是那麼的真實,夢境中的焦急而又茫然的心情不正是現實生活中作者對於丈夫可能先於自己離開人世的一種擔憂嗎?

個人最喜歡的描寫:“喊聲落在曠野裡,好像給吞吃了似的,沒留下一點依稀彷彿的音響。徹底的寂靜,給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悽。往前看去,是一層深似一層的昏暗。”

人從小到大會做各種夢,此段夢境的描寫不禁讓我想到《圍城》那段有些陰森嚇人的夢境,同樣是在寫夢,筆法雖有不同,意境卻同樣有些讓人毛骨悚然。

2.

18頁到53頁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

作為文學大家錢鍾書的夫人,肯定是有著深厚的文學文學造詣。淡泊名利錢鍾書深居簡出,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我們作為普通讀者怎麼能瞭解這位文學大家呢?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他夫人楊絳的《我們仨》這本散文集,正好讓我們從普通的生活點滴窺見這位大師的真實一面。

初識大師源自《圍城》,淺讀《管錐篇》驚為天書,怎麼樣的頭腦才能寫出這樣的宏篇鉅製啊!

難怪有人發出這樣的驚歎:“文藝乎?考辨乎?探賾發隱,析理入微,中外今古,熔於一爐。此書奇書也,作者奇才也。山陰路上,目不暇接。”

楊絳說她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3.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

這一部分講述了錢鍾書一家三口以楊絳的視角,走上古驛道,相聚古驛道,古驛道上相失,亦夢亦幻,是現實太殘酷,寧願相信這是一場萬里走不完的夢。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錢鍾書的老頑童習性和錢媛的認真勁在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中是多麼的溫馨快樂,可嘆這樣的生活被一個電話打斷了,錢鍾書飄蕩在一艘船上,楊絳隨著船一路行走在古驛道上,這一年間錢媛去逝,隨後錢鍾書也離開了楊絳,可以想象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們唯一的女兒,他們的摯愛離開了他們,永遠的離開了他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離別。

女兒的離去,丈夫的離去,一個孤苦無依的老人是一個怎麼樣狀態,她太累了,她總是在做噩夢,可是噩夢成真,她願永遠活在夢中,永遠不相信這是真的。

好句:第一處

那裡煙霧迷濛,五百步外就看不清楚;空氣鬱塞,叫人透不過氣似的。門外是東西向的一道長堤,沙土築成,相當寬,可容兩輛大車。堤岸南北兩側都砌著石板。客棧在路南,水道在路北。客棧的大門上,架著一個新刷的招牌,大書“客棧”二字。道旁兩側都是古老的楊柳。驛道南邊的堤下是城市背面的荒郊,雜樹叢生,野草滋蔓,爬山虎直爬到驛道旁邊的樹上。遠處也能看到一兩簇蒼松翠柏,可能是誰家的陵墓。驛道東頭好像是個樹林子,客棧都籠罩在樹林裡似的。我們走進臨水道的那一岸。堤很高,也很陡,河水靜止不流,不見一絲波紋。水面明淨,但是雲霧濛濛的天倒映在水裡,好像天地相向,快要合上了。也許這就是令人覺得透不過氣的原因。順著蜿蜒的水道向西看去,只覺得前途很遠很遠,只是迷迷茫茫,看不分明。水邊一順溜的青青草,引出綿綿遠道。

第二處

晨光熹微,背後遠處太陽又出來了。我站在亂山頂上,前面是煙霧濛濛的一片雲海。隔岸的山,比我這邊還要高。被兩山鎖住的一道河流,從兩山之間瀉出,像瀑布,發出嘩嘩水聲。我眼看著一葉小舟隨著瀑布沖瀉出來,一道光似的衝入茫茫雲海,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我但願我能變成一塊石頭,屹立山頭,守望著那個小點。我自己問自己:山上的石頭,是不是一個個女人變成的“望夫石”?我實在不想動了,但願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但是我只變成了一片黃葉,風一吹,就從亂石間飄落下去。我好勞累地爬上山頭,卻給風一下子掃落到古驛道上,一路上拍打著驛道往回掃去。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還沒到客棧,一陣旋風把我捲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轉,暈眩得閉上眼睛。

其中寫做手法更是讓人佩服,用夢境寫現實,讓人讀出的是說不出的心痛,這種心痛讓人意會後是一種痛徹心扉,是一種抓狂,是一種瘋癲。

4.

那個特殊的時代,兩個所謂“舊社會”的文人,再怎麼樣的小心謹慎,也逃脫不了社會的大背景,所幸錢鍾書因為翻譯文選而有了一個“護身符”,沒有遭受太多的磨難。

而錢瑗能夠在社會的大變革中能夠十年間獨善其身也是萬幸,或許這就是錢鍾書楊絳夫婦言傳身教,與世不爭的結果。

十年間的種種遭遇不平似乎在楊絳寫來,處處輕描淡寫,實則處處驚心動魄,闖過了一個個鬼門關。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一個失去丈夫女兒的老太太對於過去生活的種種磨難,始終是一種超然的態度,有些人說老太太有些“做作”,將心比心,換做是你,一個英國留學回國的知名學者,你會不會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呢?

之所以楊絳能活百歲高齡,完全在於她那超然的人生態度。

5.

讀過這本書,我瞭解了一個知名作家以及學者一家三口普通的生活經歷,錢鍾書能夠成為一個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家,那不僅僅是有深厚的家庭底蘊和過人的天賦(因為錢瑗小小年紀就可過目不忘,自然有遺傳因素),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他有一個生活上處處能夠照顧他的理想伴侶楊絳。

每個人都有其最擅長的方面,能夠將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確是個很難的命題。

錢鍾書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可怎麼就看上了長相平平的楊絳呢,不言而喻志趣相投,終身的相輔相成患難與共,“我們仨”已經是一個整體,“你們”兩個離去了,但“我”要替你們一直活下去,做你們未完成的事情,實際《我們仨》是楊絳替女兒錢瑗寫完的故事。

人生在世欲何求:《我們仨》就是圓滿

今天讀完了這本小書,意猶未盡的翻看書中的照片以及附錄,或許平常人的一生就是《我們仨》,一生一世“我們仨”就是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