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謠言怎麼變成"真相"

​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遍了全世界。

隨著疫情的蔓延,關於新型肺炎的消息逐漸成了各個社交圈的主要話題。這其中又充斥著大量謠言,恰恰這些謠言又往往受到眾人的追捧,讓人信以為真。為什麼這些謠言可以成功變身“弄假成真”呢?

一則謠言的主要目的當然是不要讓別人看出有假,也就是說服他人,使別人改變態度。

謠言製造者們也可以利用說服技巧來炮製假消息。

  • 說服模型

說服可能會通過兩種途徑產生。

當人們有動機,有能力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度思考的時候,可以採用“中心路徑”的方式來說服別人。如果論據充分有力,那麼人們就很容易被說服。舉個例子,當男生去購買筆記本電腦時,銷售者會更多地介紹筆記本電腦的配置,而不是外觀,因為很多男生在這方面都頗有研究。

很多謠言則利用這種方式擺出“科學”,“專業”的樣子來欺騙大眾。他們可能從病毒的爆發,擴散等看起來很學術的角度進行分析並得到一個“結論”,對於外行人而言,這些消息就顯得非常權威和可信了。

謠言怎麼變成

如果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思考信息的內容,而較多關注一些外部線索,也就是“外周路徑”,那麼人們會較少關注論據是否充足。舉個例子,當女生買筆記本電腦時,銷售員可能更多地介紹筆記本電腦的外觀,便攜性等特點。

編造謠言者對這條路徑使用得更為熟練,一張圖配一個引起恐慌的文案就大功告成,不過這種謠言由於製造簡單也更容易被質疑。

謠言怎麼變成


  • 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說服是否成功與說服者的個人因素有關係。

說服者的專家資格,可信度和受歡迎程度會影響說服效果,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產品會請明星來代言。而在最近的一些謠言中,有些人以專家鍾南山為主角,編造了淡鹽水漱口消毒的謠言,獲得了廣泛的信任,這個謠言的傳播面非常廣,以至於專家團隊需要親自闢謠。

說服信息本身也對說服過程有影響。

說服信息中的態度和被說服者原有的態度差距如果較大,那麼說服就會困難一些。這也和證實偏差有關係。如果人們原來的觀點和傳達的觀點較為一致,會更加信任這些消息。

例如有些人認為ZF存在隱瞞,在收到一些“感染者是實際的十幾倍”等消息時便深信不疑。還有人本來就喜好喝酒,在得知病毒在酒精環境下無法生存時,便調侃可以喝酒防毒,這個消息也被廣大酒友廣泛傳播,為之振奮。

說服信息喚起的恐懼感也會影響說服效果。很多謠言正是通過虛構一些令人恐慌的事實來引起廣泛的傳播。很多人在轉發的時候並沒有想著傳播謠言,更多地是想盡快把消息告訴大家,“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往往讓這類謠言大行其道。

說服信息的呈現方式也有著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平淡的文字消息的可信度較低,而以聊天截圖形式呈現的信息則有更高的說服力。所以有不少謠言正是利用了多個微信號編造消息,製造恐慌。

說服者自身的人格特點,與事件的捲入程度等同樣影響說服過程。被說服者的心情,智力,自尊水平不同,對信息的接收程度不同。

  • 真假何辨

最近這個時期,不管是出於關心還是焦心,多少都會傳播一些“假消息”。正如上文所述,很多人不是有心傳播謠言,只是不知不覺參與其中。

那麼接收到消息以後怎麼做可以減少謠言的傳播呢?

首先要減少證實偏差造成的失誤,多從反面考慮,換個角度思考。

其次對於以科學為名的謠言,求證相關專業人士可以得到更準確的反饋。

另外對於能夠引起明顯負面情緒(恐慌,焦慮)的消息要提高警惕。

最後保持批判性的觀點,多方求證可以讓消息更為準確。

謠言怎麼變成

所有人都急切地關注著疫情發展,逐漸累增的確診病例讓我們憂心忡忡,但這並不是意味著疫情失去控制,相反這是透明和嚴格的體現。

病毒的傳播需要介質,他們不會悄無聲息地就來到你的身邊,而個人的抵抗力則是這場戰役中重要的防線,憂心忡忡疑神疑鬼會讓自己的生理也受到影響,所以保持樂觀的心態吧,做一些轉移注意力的事情,不要一刻不停地看著疫情相關消息,讓自己放鬆一點。

常言道,否極泰來,相信渡過這段艱難的時刻,會迎來不一樣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