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屏山品红楼


我想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最大贡献就是推动了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

让很多以前对《红楼梦》不感兴趣的人感兴趣了,让一直想看《红楼梦》却没有勇气的人重新捧起了书本。

至于他的所谓解密《红楼梦》,我的态度就是不看好,不认可,不追捧。

我们都知道刘心武先生是作家,他是写《班主任》开始名声鹊起,而这篇小说可以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不是纯文学。

所以我觉得刘心武先生看《红楼梦》的角度和普通读者以及红学家是不同的,他把《红楼梦》当成了历史传记,而非小说。

所以我对他拿小说中的一句话来证明小说中的人物是历史人物不认可,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凡眼看红楼


当年刘心武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的时候,受到了众多研究红学的专家的口诛笔伐,说他生搬硬套、异想天开。其实刘心武在讲课的开头,就谦虚地说自己自己只是红楼票友,业余研究红学,都是一己之见,可能有不够周密不够严谨的地方。自己在红学研究上只是小学生,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己虽然不够专业,可是也有独到的见解,也要发声。刘心武先生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以虚构见长,而本身红楼梦也是虚构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找到现实的出处,所以刘心武先生有什么奇谈怪论,红学家们大可不必义愤填膺。

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梦中,最让人惊掉下巴的就是关于秦可卿的身世,也是最引起轩然大波的地方。

秦可卿的身世确实扑朔迷离,红楼梦中曹老描述得也是语焉不详,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刘心武先生说秦可卿是康熙废黜的太子胤礽所生之女,真的佩服先生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此之前恐怕没人敢这么想。

刘心武先生的理由有以下几条:

一、秦可卿出身寒微,乃一小官吏抱养之女,跟贾府门不当户不对。

二、通过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之的联珠帐。”意味着曹雪芹暗示出秦可卿的皇家身份。

三、从贾宝玉梦中秦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和她自缢于天香楼说明秦可卿出身的高贵。

四、秦可卿预言元春封妃。

五、给王熙凤托梦,预示贾家将要衰败,“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六、秦可卿死后丧事隆重,樯木为棺,大太监戴权也前来上祭。

把以上几点串起来一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细细一推敲,这些证据根本站不住脚。

一、秦可卿出身寒微却嫁入贾家。

其实这个原因曹老先生也解释过,只不过是一语带过,说“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说的是秦可卿养父秦业与贾家的关系。原来贾政与秦业同在一个部门工作,秦业比贾政大了二十多岁,应该是贾政的老上级之类,只不过贾政后来混得好了。所以贾家敬重师傅,娶师傅女儿为媳,在封建礼教浓厚的古代,应该能说得过去。

二、秦可卿卧室里的摆设。

秦可卿卧室里的摆设确实挺唬人的,连武则天的宝镜都有,但又一想,亏得刘心武先生是个著名作家,我这个不入流的爱好者都知道这是虚指。“接过雷锋的枪”并非雷锋把枪递给了我,而是我继承了雷锋的光荣传统。同样,“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也并非武则天用过的宝物,也可能是淘宝同款。呵呵,说笑了。

三、秦可卿是宝玉梦中警幻仙子的妹妹和天香楼自尽。

这个只能佩服刘心武先生丰富的想象力了,这和出身高贵八竿子打不着吧?只能说是曹老爷子为引出之后一大家子人物和故事做出的神秘的铺垫。我年轻时也梦到过自己的老婆是周慧敏。

四、预言元春封妃。

都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了,金陵十二钗后来的命运都知晓了,何况元春封妃?

五、给王熙凤托梦。

这也是警幻仙子妹妹的神通,有了托梦,这红楼梦才能写得下去嘛,曹老爷子这个小聪明还是有的。

六、秦可卿丧事隆重。

秦可卿毕竟是长孙媳妇儿,贾家正值鼎盛,极好面子,官员们也是礼尚往来,隆重些无可厚非。加上贾家是贾珍主事,贾珍对秦可卿可是真爱啊,丧礼上老公贾蓉面无戚色,公公贾珍却哭了个死去活来。如果按刘心武先生所说秦可卿是位公主,贾珍有这个胆子敢爬灰吗?

所以说,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世的揭秘,只不过是突发奇想,博人眼球。正如历史还有正史和野史呢,红学的研究,当然也可以有严肃和娱乐之分啦。





愁容大骑士


只要泄及秦可卿,提笔十分凝重,虽出场只有十三回,曹公却浓彩重墨描写。迷一般的秦可卿,更加成谜。红学专家俞平伯、冯其庸、周汝昌、吴恩裕等大师,针对秦可卿身份,没有统一的认证,各持观点。我敬畏这部伟大巨著,只是谈谈自己读后感,不敢妄言。

情孽秦业,情种秦钟、情可倾秦可卿,性命短暂的三秦,也未见情爱四溢,作者是否在伏写:怡红公子贾宝玉乃为情种,四处倾情,种下了孽情?

淫丧天香楼,生前的秦可卿与“淫”结了缘,居室里唐伯虎巜海棠春睡图》、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好一个春宫艳帷,由此看来,秦可卿淫荡无疑了?

贾母评可卿:“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再看可卿托梦与王𤋮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等警示言语。通过这些,推翻我对秦可卿“淫乱的看法,也推翻了和公公贾珍“扒灰”之说。淫乱的人称不上妥当,也不会看穿贾府的弊病。如贾府听信可卿之言,再励精图制,消除弊端,贾府会多撑若干年。

秦可卿到㡳何许人,有人认为是废太子之女,直接推翻。记住:太子前面有个“废”字,满清统治者对于结党营私,往往是痛下杀手,毫不留情,为一废太子之女亡故而四王八公路祭?绝不可能的。由于所用棺木是王爷级的,十三爷允祥从头到尾都是雍正爷坚定拥护者,因过度辛劳,四十四岁去世。举国痛悼。雍正帝万分痛心,将允字又改成胤,是整个清朝不避皇帝名讳唯一事例。秦可卿之死,影射胤祥病亡,日月双悬照乾坤完全相应。认上为个人读后有感,望条友们多给宝贵意见。


是龙就上天


“双悬日月照乾坤”:它暗射的其实是交泰殿在紫禁城所处的地理位置。交泰殿的前面是乾清宫,后面是坤宁宫,交泰殿夹在两殿之间。“双悬日月照乾坤”。乾,乾清宫也;坤,坤宁宫也。日和月,其实暗射的是乾清宫庭院前,左右两侧的门也。日,日精门也;月,月华门也。

“双瞻玉座引朝仪”:它说的是在交泰殿里,存放着25个高约半米的宝盒,这些宝盒外罩绣有龙纹的黄缎罩,里面装的便是代表皇权的“清二十五宝玺”!玉座,御座,皇帝的座位也。在交泰殿的殿中设有一御座。其中在御座的后面摆放5个宝盒,在御座的两侧各放10个宝盒。这些宝盒们就像是臣僚们在朝见时,分成两行叩拜皇帝!事情就这么简单也!尽在弹指之间。

贾宝玉和秦可卿是有夫妻之实的!脂砚斋:“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一语道破贾宝玉乃真龙天子,秦可卿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嫡妻。在贾母眼中,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贾母便是孝庄太皇太后。秦可卿,正是太子妃瓜尔佳氏。这才是真相!秦可卿的葬礼,乃大清国葬。贾府逾制挪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木。脂砚斋点破作者在葬礼中使用了“十二生肖”。又是作者所用的春秋笔法。作者以此来暗射全中国人的属相,进一步暗指全国人。也就是说秦可卿的葬礼,全国人民都来送葬了。完全符合清史对太子妃瓜尔佳氏葬礼的记载。



伯仲679688


一本红楼梦,养活多少人!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有意无意的“钻牛角尖”,太“过度解读”红楼梦了。

红楼梦里诸多女人,比如薛姨妈和王夫人,她们是有着“金石”的打算,但也绝对没有暗害林妹妹的心思,因为她们是红楼梦中人,而不是甄嬛传中人。

至于那些大观园的少女们,各个青春烂漫,都有着少女情怀,她们有的有心眼,有的有情怀,但也是少女时期的而已,并不是一群政治家在老谋深算着算计什么。

像秦可卿,如果把她解读成公主,就有点可笑了。即使是废太子的公主,也不会像偷生般寄养在一个别人家里。

关于公主,不管是哪个皇子的,也不能随便安置,她们的出路,基本都是:皇家小心培养,认真养大,然后以皇家身份,和亲或者和王公将相等联姻。

关于王子们,有着竞争的激烈性,而公主,远没有这危害,反而都是皇家笼络的对象。所以,秦可卿成为公主,个人认为不可能

仅此而已。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Longsuixinyuan


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时,专门搞揭秘这一迎合当代人喜欢探秘、打探隐私的心理,以秦可卿这一人物的原型为揭秘的切入口,并且自视甚高,自认为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秦学”。

我读大学的时候,特别迷《红楼梦》,也因此爱屋及乌,喜欢看很多红学家的研红专著,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见解的红学大家的著作,不管是索隐派的蔡元培《石头记索隐》、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还是考证派的胡适《红楼梦考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等,都喜欢看。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新鲜,但是后来越看越觉得很搞笑!

几乎所有的红学家、研红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缺陷,即明明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可是在研究的时候,却偏偏不从小说的角度来研究。

比如:秦可卿,这一人物,明明是一个小说人物,可笑的是,刘心武等人,偏偏要从什么人物原型来揭秘。

一、秦可卿是虚构的小说人物,绝不可能是康熙废太子胤礽之女!

刘心武揭秘秦可卿,说得神神叨叨的,还找出了很多条证据,还在那里一条一条的演绎、探秘,可是越是这样一本正经的探秘,越是显得十分可笑!

假如果真如刘心武所揭秘的那样,秦可卿有这样显赫、这样敏感的身份的话,在贾府里,又怎么可能待得下去?贾府怎么敢窝藏这样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在宁国府里呢?

秦可卿在贾府里的地位,是长房长孙媳妇儿!是所谓的冢妇,是要在祭祀祖宗的时候,有显赫地位的当奶少奶奶!

从贾府在当时官场上的情形来看,贾府已经在迅速败落,朝中根本就没有人——除了妻舅王子腾、贵妃贾元春,连北静王也根本就没有真帮上什么忙。

而实际上,这几位根本就没有给贾府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不仅如此,每年在金钱上,还要倒贴!

《红楼梦》第53回,乌进孝到宁国府贾珍这里进贡这一段故事时,贾珍、贾蓉与乌进孝之间的一段对话,最能说明贾府不仅没有在贾元春身上沾光,每年还倒贴不少钱:

贾珍说:“比不得那府里(指荣国府),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里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呢?” 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听,他说的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 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我们不成?他心里纵 有这心,他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 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 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由此可见,贾府在官场上根本就不占据优势,也正因此而特别明显的惧怕官场上的对手——忠顺王府这一派,这一点,可以从贾政暴揍贾宝玉的起因来看。

当忠顺王府长史官来贾府索要蒋玉菡的时候,贾政吓得几乎是六神无主,明知道贾宝玉被贾母宠爱得如心肝肉儿的,还是不惜忤逆老母亲,一怒之下,一顿胖揍,几乎把贾宝玉打得死去活来!

这说明贾府的当家老爷贾政,心里是何等敏感、何等受惊吓,何等惧怕授人以柄!

秦可卿,假如真如刘心武揭秘的那样,有那样一种敏感的身份,贾府一大家子人,还敢吃得下睡得香吗?

二、秦可卿假如真有刘心武揭秘的那样显赫身份,贾珍又怎么敢有非分之想?

贾珍跟秦可卿之间,那种暧昧,《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明里暗里的表示,再加上很多红学家挖出来的不同版本之间,都有体现。

如果说,让秦可卿嫁给贾蓉,是贾府收容、窝藏秦可卿的一种方法,但是贾珍作为贾府族长、宁国府的当家老爷,又是秦可卿的公爹,如果秦可卿有刘心武揭秘的那种显赫身份,再给贾珍几个胆子,贾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更不敢染指秦可卿!

实际上,如果将《红楼梦》当做虚构的小说来看的话,就能很好理解作者为何要设计贾珍跟秦可卿之间的狗血桥段了。

《红楼梦》所展示的那个时代,依然是帝制时代,礼法是最严的,那么写一个家族的败落,最好的切入口就是抓住礼法时代的家族族长贾珍的不耻之行为、不检点的做派,来彻底的让礼法崩塌、让族长人设崩塌!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呢?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这位家族族长跟儿媳妇有“扒灰”的劣迹!

如何再来对比一下,看看贾珍在儿媳妇秦可卿、亲爹贾敬死去的时候,分别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德性,就可以更好的毁掉贾府族长的形象!

第13回,秦可卿死了,贾珍哭的泪人一般!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 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 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 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如何料理后事呢?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这是一个公爹在儿媳妇葬礼上,该有的表现吗?哭的泪人一般!多么可耻啊!

与当时礼法社会的要求,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后来,贾珍的亲爹贾敬死的时候,贾珍是什么表现呢?一滴眼泪都没有!

不仅如此,在回家奔丧的路上,一听说尤二姐、尤三姐都来了的时候,父子两人是“相视一笑”,根本就一滴眼泪都没有!

贾珍听了,赞声不绝。又问:“家中如何料理?”贾等便将如何拿了道士,如何挪至家庙,怕家内无人,接了亲家母和两个姨奶奶在上房住着。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来了,喜的笑容满面。贾珍忙说了几声“妥当”,加鞭便走。店也不投,连夜换马飞驰。

而且在服丧期间,在亲爹的服丧期间,贾珍、贾蓉,不仅没有一点点悲戚哀容,而且与贾琏一起,与尤二姐、尤三姐之间风月无限。

作者为什么要写红楼二尤的故事?为什么要选择在贾敬的丧期写这段故事?

如果是大批判的评论文章,作者就会从字面上点出来,贾珍如何如何无耻之尤!在国丧亲丧期间,不仅不守孝道,而且还找女人、玩女人、吃花酒,玩的还是小姨子,大骂一通!

可是写小说,就不好这样写了,就会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就会通过前后对比,来暴露一个人的灵魂!

进而彻底鞭挞作为贾府族长的贾珍,这一无耻之徒的人设!

读小说,就应该这样来读,而不是像刘心武那样,故弄玄虚,那读的是小说吗?那是败坏世道人心,故意以揭秘来迎合好奇心很重的读者!

三、秦可卿的卑微出身,正是贾府媳妇不是出身名门的典型,也是贾府败落的象征。

秦可卿在贾府的地位,按说是十分显赫的,因为是长房长孙媳妇儿!

按说,这样的重要位置,贾府里的长辈们,不可能不操心、不物色一个出身名门的千金大小姐!

因为婚姻是大家族之间联姻的大好机会,作为贾府这样曾经异常显赫的家族——天下八公、贾家有二!

这样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在长房长孙媳妇儿的人选安排上,不可能匆匆忙忙的随便物色一个,像秦可卿这样,由父亲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婴,这样的身份在礼法时代,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进入贾府这样门第显赫的大家族的。

可是,在作者的安排下,这种出身的寒门薄户人家抱养的女儿居然堂而皇之的嫁入了豪门,而且是长房长孙媳妇儿!

可见贾府这样所谓的豪门,家族的规矩已经沦落到了何等地步!不败落,天理难容!

其实,也不仅仅是长房长孙媳妇儿,出身一般般,而且贾珍的原配居然都不提,即使死了,那贾蓉也不可能不跟自己外婆家来往吧?

再看看贾珍的填房尤氏,是个什么出身?简直就是贻笑大方啊,作者故意的让尤氏出大洋相,方法就是让继母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陆续出场,原来尤老娘是个改嫁,还带着拖油瓶的人。

抱歉,我这样说,真的不是在歧视这种人,这没什么好歧视的,只不过从小说文本来看,作者要恶心大户人家的话,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手法最合适不过了。

这是宁国府里两代媳妇儿的出身,其实不仅宁国府如此,就是荣国府里,除了王夫人、王熙凤出身豪门之外,贾宝玉的大嫂子李纨出身也很卑微。

但是作为小说来看,这样的对比就十分明显,因为媳妇儿的实际人选与当时礼法时代的要求,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写小说的手法,作者不明言、而通过细笔描摹,读者自己尽可以去发现。

但是不能如刘心武揭秘那样的故弄玄虚,以迎合当代人喜欢探秘、好窥探隐私的心理,去异想天开的虚设一个康熙皇帝废太子胤礽的女儿这样一个身份,安在秦可卿的身上,这样就不是拿《红楼梦》当小说、文学作品来看了,而是又回到索隐派的老路子上去了,专门搞人物索隐,贻笑大方了。


鹤飞瓯越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以推翻中国历史为依据的,上过学的中国人都懂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红楼梦真神


刘心武当年的观点相当惊艳!!!

我是八几年有幸读到他写的一本《秦可卿之死》,提出的问题相当尖锐,只是小说是按现代人思维写的,不怎么好,那本书里还有什么二丫头等几篇很有趣味的小文章。

遗憾的是上了百家讲坛之后有点飘,之后的文章也好,小说也罢滥竽充数的多。

刘心武的论证在红学家看来经不起推敲,只是红学家也解释不了他提出的问题。

一个写小说的非要揭秘红楼梦,还光明正大的引起了轰动,研究什么秦学,动了红学家的奶酪,这叫众多靠红学吃饭的红学家情何以堪!不手诛笔罚才怪呢!

至于“双悬日月照乾坤”推断秦可卿的父亲是政治的失败者,也许就是废太子,她本人是废太子之女,是贾府收养的身份尊贵的“公主”,这推论充满了小说家丰富的想象力,经不起红学家的严谨论证。

不过秦可卿身份疑点颇多,养生堂抱养之女嫁进宁国府,有着超越贾府诸人的眼光,身为十二钗却早早死了离场,她的身份充满了悬念,小说家给了不算靠谱的解说,我们姑妄听之。


柳湾美眉


“日月双悬照乾坤”在《红楼梦》书中出自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借极具男子气概的史湘云口中一语道出,气势非凡。

须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日月”的意象常常用来指代君王。而“日月双悬”,似乎便是国有二君的意思了。细究“日月双悬照乾坤”句由来,乃是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所做!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李白此句,说的便是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太子李亨北上自立登基,正是国有二君的意思!

即便在近人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流放魔教教主任我行,而任我行则时刻想要报仇复位,二君水火之势,不能相容。而魔教的本名,正是“日月神教”!

那么从现实的角度看,《红楼梦》书中所处的康雍乾三代,是否真有这样“日月双悬”的紧迫的政治形势发生呢?答案是有!康熙虽然废除太子,却十分喜欢皇长孙弘皙,颇有隔代相传的意思。但是雍正皇帝违背了这一意愿,将皇位传给了自家血统的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于是乾隆时代,弘历与弘皙的对立便形成了明显的“日月双悬”的态势。

因此,结合书中一些其他细节的描写,刘心武先生考证后,认为秦可卿具有废太子家族的血统,这一论断具有很高的合理性。




推理馆杨掌柜


我很早就读过《红楼梦》通行本,但是真正喜欢《红楼梦》是从收看了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讲解《红楼梦》开始的。可以说刘心武老师的讲解为我打开了《红楼梦》文学宝库的大门,激发了我对《红楼梦》兴趣,让我对这本旷世奇书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我认为刘心武老师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曹雪芹不是平常作家,十年辛苦不寻常,他所记录的家族经历和当时的历史事实是分不开的,但严酷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直白描述,只能真事隐假语存。每个读者阅读《红楼梦》都有自己的见解,遇到不同观点时都可以当做开阔眼界、学习的好机会。曹雪芹此生的心血都在这部书里,希望我们读者在阅读欣赏的同时,不仅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也尊重他人的见解和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