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安徽省會合肥未來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嗎?

銀他媽阿魯


合肥,在省會城市中,絕對是名不見經傳,甚至於默默無聞的存在。而合肥成為安徽省省會之初,只不過是個人口規模,僅僅為五萬多的小縣城,成為省會城市之初,合肥的經濟規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在倒數第一!

直到改革開放之初,合肥的經濟規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也只是排在倒數第六!

提起合肥,諸如“二胖”“吸全省之血,肥一己之城”的說法,反而掩蓋了合肥的真面目!可以說,沒有哪座省會城市,不僅在自己省內,被普遍吐槽,在省外也是不被看好!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默默無聞,低調到不能再低調的省會城市,愣是從成為省會之初的倒數第一,成長為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十的城市,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第二十六位!

曾經,排在合肥前面的西安、哈爾濱、福州和南昌等城市,對於合肥來說,真可謂可望而不可即——可以說,中國省會城市中,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交通條件,還是人口規模,幾乎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的基礎條件都比合肥好!

回望過去,看現在,就是這樣一座基礎條件在省會城市中最差的城市,發展成為令人刮目相看I型城市!因此,說合肥是一匹黑馬,瞭解合肥的人,絕對不會有人反對!

今天的合肥,雖然成為長三角I型城市,但是相比於蘇州、成都、武漢、南京、杭州、無錫、長沙和鄭州,差距還很明顯。

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如果說合肥能夠成長為未來中國的一線城市,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側目哂笑——真是痴人說夢!

然而,回望過去,把時間倒退十年,那時,如果有人說,合肥能夠超越南昌、福州、西安和哈爾濱,人們的反應肯定也是側目哂笑!可歷史就是這樣。記得在九二年,本人曾經說過,中國將在三十年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時,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在發高燒說胡話!要知道,九二年,由於我國受到國際制裁,國家經濟緊縮,通貨膨脹速度幾乎讓人絕望。而我,當時只不過是個二十歲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夥子!

預判,從來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展望。今天只是二線城市的合肥,未來成長為一線城市,完全有可能,而且,這個成長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只有十五年左右!理由如下:

第一,安徽是個擁有六千多萬人口的大省,省內只有合肥具有最強大的人口聚集能力。回望十年來,合肥的人口增長速度,在全國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重慶。

第二,高鐵八縱八橫時代,合肥的高鐵線路密度,在國內僅次於北京!高鐵線路分佈突破“米”字框架,成為“時鐘”狀分佈,讓合肥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國家級鐵路交通樞紐!

第三,中國已經走過低附加值的低端製造業聚集歷史。未來城市的發展將靠科技和以金融為主導的服務業支撐。而以科技為主導的金融服務業,最具有生命力!

合肥,作為我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科技示範城市,國家兩大綜合科學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擁有的大科學工程密度,在國內僅次於北京。而合肥近年來興起的產業區,多是以高端科技成果為依託的轉化!讓合肥成為華東地區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經濟的名義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內,合肥將誕生數個“千億”規模的產業聚集區。這些產業聚集區,都是以高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依託的。

第四,與國家發展定位和安徽省力爭把合肥打造成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相適應的是,國內多所頂尖或一流的高校,紛紛在合肥設立研究所,成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機構,或設立分校。

國內多家機構,也將合肥列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排名多在第五位。

綜上所述,未來合肥發展成為一線城市,絕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痴人說夢!





帶著夢想出發L


在第一財經發布的2019城市分級榜單中,新一線城市十五個,合肥,排在二線城市第三位。這比前兩年的位次又提升了。事實上,合肥的排位,一直在上升。

可以說,合肥,未來成為新一線城市,是沒有疑問、沒有懸念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首先,我們看一下合肥的優勢。合肥,是一座科教立市、科教興市的城市,合肥,全國三大科學中心之一,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存儲基地之一,這些都是國字頭的桂冠。這和資源型城市、加工製造業城市截然不同。

一個城市,全力押注科技,在科技上持之以恆的下本不動搖,這是需要膽魄、需要定力的。因為在科技上投入,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收穫和效果,開始是要賠本的,是要潛伏多少年,才能有回報、才能爆發科技投入的威力的。所以,急功近利者做不到這一點。

應該說,合肥那麼多年在科技上默默的投入,潛心靜氣的築基,又經過漫長的潛伏期,現在終於到了收穫期。而如果科技投入一旦進入收穫期,那它的經濟增長和普通資源型城市、加工製造業城市則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說資源型城市、加工製造業城市經濟是按照倍數發展,那麼科教型城市,經過長期投入到了收穫期,則是幾何級數的增長。

依靠高科技立市,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城市發展,受外部因素影響小——比如加工製造業,很可能因為產能環境等等,說關停並轉,就關停並轉了,關停並轉後,城市又要謀求轉型了,資源型城市,如果資源枯竭,也要面臨轉型的問題。對一個城市來說,這個轉型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是巨大的,因為轉型,比如轉為科教型城市,需要面對大量的基礎投入和短期無有回報的現實。

所以說,科教立市,科教興市的合肥,已經走上了一條不需要經歷第二次選擇或者轉型陣痛的直道,已經取得了先發優勢,這應該是其他一些面臨轉型或者第二次選擇的城市所羨慕的地方。

我們來看看,合肥經過多少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在科技方面,產生的優勢和成果。合肥,是全國三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國三大存儲基地之一。合肥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有資料顯示,在已建和新建的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合肥8個,上海6個,武漢2個,南京1.5個(其中一個和連雲港共建),大科學平臺合肥也有7個,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佈局最密集的城市,是僅次於首都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佈局重點城市,現正在進行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國家智能語音創新中心、合肥超算中心、合肥先進光源等大科學項目建設。合肥是全國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WTA)會員城市。合肥又先後是“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合肥還入選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合肥將與國際標準等高對接,與英國劍橋同一方陣!《自然》雜誌剛剛發佈“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所以說,合肥成為全國三大科學中心之一,是實至名歸。而國家科學中心建成,又會有很強的馬太效應,會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業入駐,高科技人才和企業入駐,又會產生更多的高科技,從而良性循環。

再從區位優勢和區域定位上來說,合肥也必將邁入新一線城市。在國家層面規劃中,合肥在區域定位中,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區域性特大城市、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是長三角核心成員,長江經濟帶核心成員。正在施工的江淮運河項目,將聯通長江、菜子湖、巢湖。合肥,將從巢湖出發,沿著運河,一路向南,走向菜子湖,走向長江,合肥,將和都市圈成員的桐城,真正實現同城一體化發展,真正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沿江城市,"大湖名城,長江明珠"的合肥,將和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一起並列"長江五虎"。

所以說,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科教軟實力,還是從區域定位、區域優勢上來說,合肥晉升新一線城市,都是並不遙遠的夢想!



心語微言


其實,官方從未給城市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如果去百度:什麼是一線城市?會得到這樣的答案:一線城市是指在全國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但是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根本就沒有出臺過官方定義的標準,這都是由民間機構定義的,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這種說法很大程度上也與GDP掛鉤,因為北上廣深也是我國GDP最高的四座城市。當然也不能僅僅只是看GDP,北上廣深的城市資金總量、上市公司數量、產業結構等在全國城市裡都是非常出眾的。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城市,這十幾年來合肥經濟強勢崛起,其GDP接連超過了昆明、南昌、石家莊、長春、哈爾濱、瀋陽等省會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億元,與一線城市相差甚遠,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線城市。

近年來還出現了關於“新一線城市”的說法,由第一財經評選出來的“2018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除了四個一線城市之外,還有15個新一線城市,分別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合肥並不在此行列,其實力也還要低於新一線城市一個檔次。



就目前而言,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四個,也就是前面說的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其實小編認為,既然是民間機構定義的,後來又成為約定俗成的叫法,那麼以中國幅之員遼闊,城市眾多,未來應該會有別的城市會獲得大家公認為一線城市,如果未來中國一線城市真的增加了的話,那麼小編認為增加的城市大概率出現在以上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而合肥想要成為一線城市,似乎可能性還比較低。


錦繡中源


至於會不會發展為一線城市,並不是你說,我說,大家說

而是通過合肥的發展和數據來支撐這些頭銜。但是總體來看,合肥的發展越來越好的。我們不為幾線城市,我也發過類似的頭條數據來展示合肥的發展。我們只期待合肥越來越好。瞭解更多安徽新鮮事 值得看看與關注



合肥海叔


目前的城市格局

國內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城市間早已形成以北上廣深為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都市圈領銜發展的格局。在如今外部環境大不如前,整體經濟放緩的趨勢下,任何城市想要取得高速增長都是件極為困難的事。也就意味著無法輕易突破或扭轉以北上廣深為首的這種格局,目前的位次是怎樣,大概率在未來一段時期也是怎樣。

合肥可以成為比肩北上的存在嗎

我覺得還是有點飄了。

首先合肥的經濟總量僅為7800個億,離經濟總量最小的廣州有1.5萬億的差距,即使停下來給你追,以最近5年合肥平均9.5的增速都需要12年才能達到廣州目前的水平。就是在中部六省,前面都橫著武漢、長沙和鄭州,想要趕上都頗為不易。

其次經濟總量並不代表一切,重慶目前和廣州的經濟總量相差2500個億,有誰認為目前重慶已接近一線城市的水平了嗎?沒有人這樣認為!

怎樣才能成為一線城市

嚴格說來一線城市只是一種國民認同感,並不是城市規模與實力的差距(雖然實力確實有差距)。這種高度認同感覺緣自於經濟剛起步的年代,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通過先發展起來的北上廣深找到了就業機會,實現了各自的財富積累,再不濟也通過北上廣深回到家鄉建起了房子,還完了債務。這種影響全民的認同感才是無法被取代的,即便後來的蘇州,杭州或無錫也成了外向型經濟的代表,也無法替代這種時代賦予的高度。

北上廣深究竟強在哪

當然了,現在地區之間的差距已逐年縮小,所謂一線二線僅從城市面貌或基礎設施建設來看,並無多大區別。部分城市甚至在個別指標上面都已開始超越北上廣深了,如地鐵里程、工資收入等等。

但北上廣深除了上文講過的強在影響力和認同感之外,更在於其輻射全國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和造血功能,能夠向全國輸出先進的文化理念和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經驗。所有的創新、創意和高新技術基本來自於四大一線。

而安徽作為一個還依賴中央財政補貼的省份,省會城市的自我造血又能強到哪裡去?影響力、輻射力又強在哪裡?

綜合看來,目前各城市離北上廣深仍有一段較長的距離要走,你在發展的同時,別人也在發展,甚至速度更快。如今城市間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優勢產業和人口流入,吸引力遠不及一線城市,強者恆強,合肥離一線城市的距離還太遠。


極度深寒


合肥沒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

原因很簡單,合肥跟一線的差距過大,倆合肥捆綁在一起都達不到北上廣深的實力。所以怎麼可能跟一線並駕齊驅?

即使北上廣深停步不前,合肥想追上也得很多年,而且追上的也只是GDP層面。其他教育、醫療、交通、金融、旅遊等方面不是時間能解決的,而是定位所決定的。

北上廣深是所有城市當中人口流入規模最大的四個城市,而合肥所在的安徽省確實出省打工人口第一大省。如果合肥能有一線的潛質,安徽省的人口流失怎麼可能那麼嚴重?

成為新一線是合肥是現實目標。

想成為一線,首先得跨越新一線這十幾個城市,杭州、南京、成都、武漢、天津這些實力遠超合肥的熱點城市都不敢說自己目標成為一線。那麼合肥當一線至少得先有完勝這些城市的實力。且不說綜合實力,就說最直觀的GDP規模,看看差距有多大。

目前幾個熱點強市的經濟規模分別為:

重慶20363億,天津18809億,蘇州18597億,成都15342億,武漢14847億,杭州13509億,南京12820億,青島12001億,長沙11003億,鄭州10143億。

合肥GDP則是7823億,幾乎只有成都的一半,只有榜首上海的四分之一。和一線榜首的經濟規模相差四倍,這個數據怎麼成為同級別城市?

合肥近幾年GDP增速名列前茅,但經濟基數差距在那擺著,所以合肥近些年來是在GDP增速遠超一線的情況下,卻被逐年擴大差距。

所以對於合肥而言,首先躋身萬億俱樂部競爭新一線,這才是現實的目標。


城市發展報告


合肥充其量只能是個小家碧玉,永遠成不了巾幗英雄。它的經濟和領導者的眼光和魄力侷限了合肥的壯大。和周邊的南京,鄭州,武漢,杭州比,合肥是個窪凼子。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合肥的目標而不是現實。


用戶7602395835308


合肥能不能成長為一線城市,主要看怎麼樣定義一線城市。

試想,北京是政治中心軍事中心科學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經濟中心,深圳是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合肥如果成長為科學中心科技中心,合肥是不是一線城市?

幾年前說,人皆譏笑。現在已經比較明朗。合肥目前有三個國家實驗室,一個在籌建國家實驗室,後面還會爭取四個。合肥真的會成長為科學中心科技中心。

經濟是可以爆發式增長的。一個世界性大公司的投資建廠將新增多大的GDP?最新消息,以色列一個世界前十的芯片代工廠落戶合肥。這可是在中國多個牛逼大城市之間競爭的結果。這樣的成功案例以後會越來越多。現實就是如此。馬太效應。脫穎而出者會集中更多的資源,會迎來高速增長。

合肥,大步走向一線城市。


恬然滋味


作為一個合肥人,我們也很想一線。。。但是實際很骨感,真正的合肥人,對我們當前的處境和未來的任務還是頭腦比較清楚的。合肥在未來10年內,估計最好的全國排名,也就15名上下頂天。在中國,一個城市,終極能發展成啥樣,在於國家的定位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和人一樣,再努力,圈子還是早已決定了上層建築。


只為遇見維納斯


與權威書籍校驗,漢語對"合肥"中"合"的基本釋義,合,[ hé ]:1.閉;合攏:~眼。笑得~不上嘴。2.結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辦。同心~力。3.全:~村。~家團聚。肥,[féi],這個就不要過度解讀了吧。

名字起得好,就像其濱湖萬達城的董事長王健林說得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到了以後,下一個目標,再我奔10億,100億”。所以一線城市對合肥來說還是指日可期的。

安徽的省會該怎麼確定是個千古難題。人望最高的南京不在安徽,歷史最久的安慶位置太偏,四通八達的合肥底蘊不夠,還有一票皖東南的小兄弟蕪湖虎視眈眈……,於是,霸都之名又被傳開,我信手由韁,秉筆直抒。

處於皖省之中,所謂的大蜀山就一小土丘,濱臨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就一死水微瀾,於是每年藍藻爆發時期,味飄兩岸,著實難堪。

合肥明清出了48個進士,而光安慶市轄的桐城,明清兩代有據可考的進士240人,文化底蘊方面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合肥失分太多,搞不清楚的是,合肥的許多古蹟都不是原址重建,而且陳列也是太過現代痕跡,發展旅遊業,只是個笑話。

JAC鉅虧上億,又趕上汽車業大環境不佳,今年的報表又是幾何呢?迅飛科技名聲在外,但今年為什麼大裁員呢?房價前些年漲了個全球第一,什麼時間又會蓄勢待發呢?

作為七千多萬的人口大省,合肥最不缺的就是流動人口了,一出合肥南站,等個個把小時的TAXI就是約定俗成的經歷,但路上再堵上個把小時也是見多不怪,一路聽著的哥對房價的抱怨,外地人對霸都之名一定深有體會了吧?

省會合肥自詡為長三角城市中心城市,至少現在勉為其難,2011年收納廬江後,離樅陽江岸直線距離也就四十公里了,但引江濟巢後,確實與長江聯通,那時才會名副其實。至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說,我老百姓見得少,至少沒有惠及到我們的成果,所以不能亂說。

合肥我接觸到的朋友,工資真心不高,四千左右每月,但物價不低,在濱湖隨便一個小飯館搞桌菜,能劃去半個月的工資。但大街上豪車如雲,有當地朋友說車主大多拆遷戶。

最後說個題外話,合肥女孩子大太陽天和下個小雨都不打個傘,總是行走匆匆,不知道是不是生活節奏太快的緣故呢?

外地人看合肥就如霧裡看花,枚撮其概,只能應景答題,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