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她平凡,卻又不可或缺

她是鄧淨,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南京二隊隊員、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科輸液室護士。

在這支已奮戰二十餘天的醫療隊中,有太多可以歌頌的人物及事件——有臨危請命的副院長戚建偉領隊,有飽受頸椎病折磨卻瞞著老母親報名的呼吸科主任谷偉,有幾乎“傾巢而出”而技術精湛的重症天團,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護士長戴蓮率領的白色“娘子軍”……相對而言,鄧淨顯得那麼平凡,卻又如此不可或缺。


連線湖北/她平凡,卻又不可或缺


2003年見識過前輩們抗擊非典的壯烈,那時剛參加工作的鄧淨還沒有資歷前往一線,但卻埋下了一顆種子。她拼命工作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像前輩一樣優秀的醫務工作者。2008年汶川地震,醫院成立應急護理小組,她積極報名併成功入選,同時也加入了醫院急救隊和醫院航空醫療救援隊。這與她豐富的急救經驗、紮實的業務水平以及很強的適應能力是分不開的。

新冠肆虐,百姓殞命,眾多醫護人員慷慨赴難,鄧淨也沒有例外。2月8日元宵節,醫院當晚緊急動員,發佈馳援湖北報名消息後,正在上班的鄧淨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沒來得及與家人商量,但她說家裡人會支持她的工作,雖然也捨不得家人和孩子,“但作為醫院應急小組的成員,即使不是黨員也要衝在前面,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話語雖短,擲地有聲。

到達武漢後她和大家一起投身於緊張的工作中,在休息的時候她自己在酒店一遍一遍地練習穿脫隔離衣、防護服,一遍一遍地回想著病房的工作流程。由於長久沒有在病房工作,有不懂的地方就和同事討論,直到自己弄懂為止。被分配在第一小組,在這一組中她年齡最大,時常像個大姐姐一樣地關心著每一個組員。在輸液室工作,她練就超凡的靜脈穿刺技術。記得有個年老病人營養極差,簡直是皮包骨頭,重度貧血(血紅蛋白70g/L,只有正常人一半左右),血管很難找,但鄧淨不管抽血還是輸液總是能一針見血。有一次夜裡病人需要輸液,管床護士找不到血管就請她幫忙,她仔細查看全身體表輸液靜脈,終於在病人大拇指上找到了血管並打了留置針,使病人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在厚重防護服、三層手套、護目鏡及面屏阻礙下,仍準確穿刺靜脈,這難道不是精湛的技藝嘛!

她不但靜脈穿刺技術好,業務熟練,對待病人也是特別有耐心、細心。有一個病人很瘦,又有胃大部分切除病史,病人的求生欲不強,不願意吃飯。她給病人做心理指導,增強病人戰勝病魔的信心,親自喂病人吃藥喝粥;病人口服藥基本上都是整盒發,她每次都是到病人床邊把這個時間段該吃的藥分配好給病人,半小時後還會再次確認病人吃藥情況。協助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大小便,及時給他們更換汙染的床單被套尿不溼,保持床單的清潔乾爽。


連線湖北/她平凡,卻又不可或缺


苦練本領,矢志許國。在工作中她是一名優秀護士,在生活中她也是一位賢妻良母。

她的丈夫和家人來信寫道:“妻子是我最深愛的人,我捨不得,但她卻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在這危難時刻,身為醫護人員,就要挺身而出,這是職責所在。聽了她的話,我也很深受感觸,感受到平凡中的偉大,那種大愛無疆的精神,是值得我欽佩的。在此,我要祝福她,多加保重,全家人都等著她平安歸來!”

每天鄧淨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總要打開手機和家裡人視頻通話,報一聲平安,敘述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平安是雙方共同的祝願;注意身體,多加保重是彼此說的最多的話。這讓她也感受到家庭的鼓勵和溫暖,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中去。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她是平凡的,卻仍像華麗的牡丹一樣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書寫著一個平凡人的家國情懷,一如那些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眾多勇士們。

向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參與抗疫的英雄致敬!(通訊員 沈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