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作者介紹:王希孟(1096—?),北宋宮廷畫家。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為畫院學生, 後召入禁中文書庫,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當時是畫院的老師,其慧眼獨具:“孺子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後,藝精進。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繪成《千里江山圖》卷,時年18歲。不久英年早逝。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不僅代表北宋青綠山最高水一,而且是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用一幅整絹畫成,無作者款印,有清弘曆(乾隆)題詩,後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紙有元朝李溥先的題一。打開卷軸包首,引首即可見硃紅印章數枚,以及卷首題詩。開首高山之巔直入雲霄,其後丘陵連綿,崇山峻嶺,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畫家筆下應運而生,從前景山巒村居起勢,隔岸畫群峰秀起,兩翼伸展漸緩,與起勢的山巒遙遙相對。該作品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作品欣賞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局部欣賞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全卷高清欣賞(細節放大)


作品鑑賞

構圖

《千里江山圖》畫卷構圖周密,色彩絢麗,用筆精細,成功地採用了散點透視法,將主題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綿延的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自然而連貫。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貫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巧妙地連成一體,靈活地體現了“景隨步移”的藝術效果,將不同視點的印象統一起來,巧妙地組織了空間。

《千里江山圖》在構圖上,取平遠之勢。此外,高遠、深遠、平遠多種構圖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畫面跌宕起伏,富有強烈的韻律感,引人入勝。畫面氣象恢宏壯觀,江山千里,蒼蒼莽莽,浩浩無涯,可謂名實相符。畫中千山萬壑,星羅棋佈,大小高平,爭雄競秀,重重疊疊,俱浸於大江之中。山間高崖萬丈瀑布直下,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水磨長橋各依地勢,與山川湖泊相輝映。或見亂岡如積,島嶼相疊;或見汀渚綿延,群峰聳立;又或大江曠遠,水天相接,長橋如帶,巒岫岡勢;或低坡遠處,淡嶺遙設;或秀巖崚嶒,映帶不絕。其山間嶺上,有竹籬茅舍,莊園寺觀,道路相通,皆可行、可望、可遊、可居。其間人物如蟻,不可勝數。論山河壯觀雄偉之表現,前無古人。

技法

《千里江山圖》雖然歷千年之久,部分顏色已經脫落,但是其畫法仍然清晰可辨,並突出顯示了礦物質石色的富麗裝飾效果。山石之畫法,是先用濃、淡線條勾出輪廓,再以柔潤而長短不一的線條加皴,峰頂皴法似荷葉皴,線條不剛不硬,之後再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多在前後兩石中的後面一石,之後再罩染赭色,石頭頂部以汁綠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綠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山石之青與綠色往往前後各異,互相映襯,且顏色較厚故容易剝落。水天交界處以赭色接染,畫面渾然一體。遠山則以赭色為主,不施青綠等色以示空間之遠。柳葉施以石綠,天空摻以赭墨,上深下淺,彰顯了天空空間透視的變化。水色全以汁綠染出,礦物、植物顏色融合使用,將中國畫色彩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

在設色和筆法上繼承了隋唐以來的“青綠山水”畫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為主,設色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並作適當誇張。畫家在較為單純的藍綠色調中尋求變化,雖然以青綠為主色調,但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使畫面層次分明,色如寶石之光彩照人。石青、石綠為礦物色且極具覆蓋性,經層層罩染,物象凝重莊嚴,層次感強,與整幅畫面渾然一體,豔而不俗。雖不似金碧山水一般勾勒金線,然堂皇之氣盎然。王希孟繼承傳統,畫面細緻入微,並充分體現出北宋時期院畫風格之工整與嚴謹。此圖可謂筆精墨妙。人物雖細小如蟻,卻姿態分明;飛鳥只輕輕一點,即具翱翔之勢。微波水紋均一筆筆畫出,漁舟遊船蕩曳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綜觀全幅,又不失雄闊之境界與恢宏之氣勢。

刻劃形象輪廓,也融匯了其他技法,如樹幹用沒骨法,屋宇用界畫,遠山有寫意用筆,山坡有效法和點染,豐富充實了青綠山水的表現能力。描繪對象時,用筆十分精細,一絲不苟,浩瀚的河水均用細筆勾出波紋,樹上的花葉,都用色、墨一一點出,細小如豆的人物,服飾也各有區別。但同時又有取捨提煉,如人物不勾衣褶,著重表現動態,顯得生動活潑,眾多的橋樑、船隻、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盡相同,毫無繁複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