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2萬人超級工廠有序復工 穩住全球供應不掉“鏈”

2萬人超級工廠有序復工 穩住全球供應不掉“鏈”

車間內工人一字排開有序生產。

無塵廠房內,身著工作服的員工們在打線機旁忙碌著,一枚枚手機殼正在做封裝測試,完工後,它們將被打包運往全球各地的蘋果手機生產商手中。自復工起,即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這座廠房也保持著24小時不間斷地運轉。捷普成都,這家落戶在崇州的跨國企業,守住了全球供應鏈上自己的一環。

一條復工的程序鏈

線上報到申請—到廠後在停車場進行三次體溫檢測—體檢—二維碼信息核對並填報《承諾書》—獲批入廠。其中,體檢在崇州市人民醫院派駐企業點進行血清檢測,現場可拿到體檢報告。

——這是捷普成都員工復工前需要走完的一套流程。2月27日,記者在採訪時親測了這一流程,耗時55分鐘。

捷普成都運營副總裁張錦鑫的這個春節沒閒過,自大年初一成立疫情防控小組確定由他負責就開始了工作。

2萬多人返廠復工,按照我市最早對於規上企業的復工審批要求,口罩儲備就是一個“超級難題”。從1月22日起,捷普成都便開啟了全球採購模式,截至目前,公司配備了醫用口罩30萬隻,活性炭口罩28萬隻,手持測溫槍300餘個,並於正式復工前一日在餐廳入口處啟用了2套紅外線測溫儀。

相比於前幾次到捷普成都採訪,記者發現現在餐廳門口和生產車間入口通道多出了很多間距為1米的黃色方格。“前幾次你來的時候就沒有吧。”張錦鑫向記者賣起了“關子”,“這是我們復工前臨時增加的,必須嚴格控制人與人之間1米的距離,黃色方格就是等待區。”

張錦鑫和成都工廠管理者們在春節期間的“戰疫”是有成效的。截至目前,捷普在蘇州、天津、無錫、南京等8個城市的14個廠區疫情防控舉措都來自捷普成都的方案。

一條全球的供應鏈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捷普科技處於中游環節,它的上游是藍思科技和福蓉科技等原材料供應商,而它的下游連接著富士康等集成電路貼片加工企業。一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其核心芯片從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測試、貼片加工,是一條無縫銜接,跨越全球的生產鏈,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家大型公司都承擔著巨大的“產業鏈責任”。

“比如,捷普成都無法按期完成訂單,那我們下游的企業也將無法定期交貨,會影響全球這一產業鏈條。如果我們因為疫情停產,不但自身損失巨大,全球的產業鏈條也會受到波及,諸多上下游企業的生產將因此陷入困境。”在張錦鑫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憂,“在全球產業鏈訂單中分得一杯羹,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些海外訂單和市場份額,是多年努力積累起來的。一旦因為疫情停工,上下游企業勢必要採取自救措施,尋求新的供應商。訂單流失後再要搶回,那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在疫情防控期間,捷普成都採取了高於一般標準的防控措施,即所有在廠區外經過血清檢測合格的員工返廠後,需要經過專車送至一期臨時宿舍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後再轉至平常居住點,這期間每天的身體狀況檢查和體溫檢測都必不可少。

在張錦鑫看來,通過嚴格的防控舉措保衛工廠,某種程度上就是保衛成都公司全球訂單供應量中的“話語權”。

截至昨日,捷普成都已經有超過20000名員工正式入廠上崗,開啟了這家“超級工廠”24小時不停歇生產作業。“我們每天都會與上下游企業保持聯繫,從目前來看,成都公司的訂單均未受到疫情影響。”張錦鑫說。

一條政企的同心鏈

1月24日,四川省啟動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崇州市人民政府就與捷普成都開了個會——為企業原材料供應提供保障。

非常時期,有非常思路,行非常之舉。成都市發改委、成都市經信局和崇州市人民政府在春節期間抓緊調研摸底,提前掌握企業痛點,及時幫助捷普成都協調雙流機場保證原材料按計劃到廠。崇州市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胡林川自1月24日便帶領企業服務專班入駐到企業提供24小時服務。

“超級工廠”的有序復工背後,是我市為企業做的大量工作。據瞭解,為推動成都工業企業科學有序復工復產,全市建立了規上工業企業“一戶一聯絡員”“一行業一工作專班”工作機制,上門精準服務,主動收集企業的困難和問題,能立即解決的當場解決,共性問題系統解決,針對具體問題精準制定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一企一策”,確保防疫防控工作措施落實到位、產業扶持政策落實到位、促進企業發展舉措落實到位。截至2月26日,成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3588戶,實際復工率達100%。

同時,為滿足疫情防控期間企業供需匹配,促進上下游合作,完善產業生態,成都市經信局創新搭建了成都市工業政企互通供需對接平臺,涵蓋援企平臺、供給清單、需求清單、創新產品、供給填報、需求填報等模塊。

為打通企業生產運營中的堵點、斷點,修復重建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我市還推出了八大援企平臺,包括產業鏈協作配套、原材料保障、關鍵環節(技術)創新攻關、金融服務、能源保障、交通物流保障、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化智能化保障八個方面,實行專人手機熱線服務,全力幫扶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它讓我們看出區域營商環境的優劣、短板和不足,對我們來說,是一次真正的大考。”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廖俊說,政府要做的就是讓企業遇到突發情況時,還能安心經營生產,這是最大的營商環境。“這次我們在走訪的過程中,也聽到了很多企業對成都的肯定,希望疫情之後,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廖俊說。

“能在危機中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這會成為成都企業一個極大的加分項。”胡林川說。記者從捷普成都瞭解到,目前訂單客戶對成都工廠的供應鏈和危機處理能力非常滿意,明確敲定後續訂單不會停,更會在業務擴張時優先加大在成都工廠的訂單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