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回族的割礼“询那”

今世界上各个宗教和各种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有些还是十分奇异的。我们回族在旧社会里,有人称我们是“特殊风俗习惯的民族”。的确,我们确有许多的特殊风俗习惯,像“询那”(即近代医学界称为割包皮)就是其中一例。这种习惯是教内经典所载,据说也是从前穆罕默德圣人和尔撒圣人(即耶稣)等许多伊斯兰教历代贤哲们听奉行过的。所以世界上所有回教国家的伊斯兰教徒,除女性外,在童年时代,都必须经过“割礼”仪式,如果没有受“割礼”,那就和“卡弗雷”无异。(按阿拉伯语,称外教人为卡弗雷)。这是世界上各回教国家共同的论断,历代相沿,习以为例。

回族的割礼“询那”

准备割礼的小孩

在我们广州来说,过去40多年前,每年各清真寺都有举办,所以凡是上了年纪的人,大都经过这个仪式,不过在近几十年来,就简直没有人提过,但根据本市已故的马仁峰教长所说,他在1954年到北京参加中国伊斯兰教总会会议时,在北京牛街的一间清真寺里,还看见寺内有七八个男童,坐在一个房间里,正等候做“询那”,可见在北方的教胞,还继续奉行这个传统的宗教仪式,而是在广州方面,则似乎已经淡忘。至于年青的后代,如果没有人告诉他,也许他们不会懂得族内有这么一个风俗习惯,听说,假如没有经过“割礼”的人,如果要到阿拉伯“朝圣”的话,就是成年人和老年人,都要补行这个仪式,否则是“徒朝无功”,所以一向列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

回族的割礼“询那”

广州先贤清真寺

做“询那”的男童,大约在6岁至10岁的年龄,每年届期由家长们带领到清真寺,集体举行,可是执行这种工作的人,既不是医师,又不是外科医务技术工作者,而是清真寺里的一个绝无医学常识的勤杂,族人称他做四师傅,即第四阿訇的称谓。在未施手术前,并没有经过局部麻醉或消毒等手续;先叫小孩坐着,双手捧着一个小茶盆,盆上放着些果饵,如荔枝干、龙眼干、糕饼之类;诱小孩进食,待他食至得意忘形的时寸候,然后由四师傅用剃刀在男童阴茎末端包皮上,循例一割,便算了事,并不是像医生的割包皮,真的将包皮割下,这的确是一种仪式,而不是实际。割后用沙纸稍事裹扎,便告完毕,我还记得,我的胞兄弟就是因为割后发炎,阴茎腫大,医治月余,才告痊可,这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所以我的家长,以后就不敢带我去尝试。

回族的割礼“询那”

“割礼”原来具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为着包皮过长,障碍发育。另一方面是为着“大净”(回民称沐浴为大净)。根据教规,凡夫妇欢叙以后,须立即大净,始能斋拜祈祷,否则列为候罗母”(按阿拉伯语,候罗母即违法的意思),大净时自顶至踵及身上各窍穴,必须经水洗遍,所谓“毛发”不周,浴不成也。如果包皮过长,则内部积秽不净,足以影响大净的全美,这是要符合“清”洁“真”诚的意义,用意良善,在表面来说似乎是一件风俗习惯,而实际上却是为着生理卫生的一个措施不过在执行上不够科学化,弄成美中不足,这仍有待于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