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名方治疑難:理中湯治療潰瘍並大出血

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本號所發方劑以上世紀90年代以前出版的醫著為主。文中方劑僅限於學術交流,患者應在中醫大夫或中藥師指導下加減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名方治疑難:理中湯治療潰瘍並大出血

理中湯是溫中健脾為名方,出自《傷寒論》,由人參、乾薑、甘草、白朮4味藥物組成。具有溫中祛寒、 補氣健脾之效。適於治療脾胃虛寒,證見:腹痛喜按喜溫、洩瀉清稀、嘔吐食少、口泛清涎、四肢不溫,或胸痺、心下痞滿、舌質淡苔白、脈微弱或沉細等。

理中湯在《傷寒論》中為治太陰病腹痛下利之主方, 現代臨床廣泛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洩瀉、嘔吐、胃脘痛、痰飲喘咳、浮腫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對實驗性胃潰瘍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對脾陽虛的多種病理改變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方中人參能全面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人參、甘草還能抑制胃潰瘍的形成,解除腸道痙攣;乾薑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功能。近年來不斷有運用本方治療慢性腹洩、痢疾、腹脹、術後膽汁分泌過多、潰瘍大出血、中毒性消化不良、便血、吐血、崩漏、蕁麻疹、消渴等症取得滿意療效的報道。

名方治疑難:理中湯治療潰瘍並大出血

鄒X,男,45歲,農民。因患胃脘部疼痛8年,反覆發作,經某省人民醫院鋇餐X線照片檢查, 意見:“慢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978年12月5 日因受涼病情加重, 胃脘部疼痛加劇,繼而吐血一碗(約250毫升左右),次日解黑色大便3次。面色蒼白,精神疲倦,急抬送某醫院住院。體溫36.5°C,心率88次/分,血壓60/40毫米汞柱,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血色素7.5克, 呈急性重病容,面色蒼白, 四肢冰冷,上腹部壓痛, 舌質淡,脈沉細無力。診斷:“ 胃潰瘍並出血”,“失血性休克”,即下病危。予以抗休克,止血輸液等對症處理, 住院3天,病情稍有好轉。囑轉院手術,家屬及本人不同意手術而抬回家。當晚又吐血一大碗(約300毫升),請餘診治。

診見面色蒼白,氣息微弱,頭汗如珠,四肢厥冷,奄奄一信,舌淡,六脈沉細無力。證屬氣虛血脫之危重症。擬益氣固脫,溫中回陽止血。

處方使用理中湯加味:人參、炮附片(先煎)、白朮各10克,炮姜炭5克,炙甘草6克,龍骨、牡蠣各30克,三七10克(研細末沖服), 每2小時1次,當晚服完1劑。

翌晨複診:服藥後諸症均有好轉,肢體轉溫,汗止,嘔血、便血平定, 脈細而有力,擬原方繼進2劑後,大便已轉黃色。面色蒼白無華,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細。證屬氣血雙虧。由失血過多之故,遂用歸脾湯加味,健脾攝血,理調善後。

名方治疑難:理中湯治療潰瘍並大出血

按語

患者胃病多年,遇冷則劇。今嘔血、便血俱見,又伴見面色蒼白、氣息微弱、四肢厥冷、舌淡、六脈沉細無力諸症, 證屬脾胃陽虛無疑。細究病因,誠如《血證論》所云:“氣為血之師,血隨之而運行....氣虛則血脫”,本證因脾胃虛衰,氣不統血所致,故急以理中湯合附子、三七、煅龍牡溫陽益氣,止血固脫,藥證相吻,故取效亦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