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佛教文化——《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寓

【白话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要在一个月后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免得临时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放在牛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一个月以后,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取牛奶,使客人们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

佛教文化——《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寓

这故事比喻∶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钱多时再来救济穷困的人是错误的。有时遇到水灾、火灾、盗贼,财富就被夺走了,或者是由于突然的猝死导致来不及布施——这就同此寓言中那个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一样了。

【圆照居士注】财富并非总是越攒越多——有时为了多攒点,但是经营的方法不对,财富到了想使用的时候反而没有了。所以,财富应该及时正确使用。

若要布施,就更是如此。何必非要攒足一大把钱去布施呢?平常就及时行善,才更为合理。

若有“乐善好施”的企业家,平时不善待员工,或是不注重产品的社会效益,那这个企业家和这个寓言中的“愚人”有相似之处。

【文言文】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毂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嗔或笑,愚人亦尔。

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