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家莊民俗建築群,位於洪山鎮蒲家莊村,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清代著名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故鄉,村內保存著完整的具有明清風格的鄉土建築,佔地98924平方米。進莊經過“蒲公故里”的牌坊向東,兩側商戶雲集。這裡是村西頭是淄川——蒲家莊公交車站處;南北是湖南路,交通方便。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通往蒲家莊的道路上綠樹成蔭,環境清新。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從路口向北走,西側是蒲家莊正在建設中的工程項目。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中國聊齋城碑刻指示牌,很像淄博版圖。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村中現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蒲松齡故居”,村莊原有土圍牆,並建有四個村寨門,現保留有北門“景徵”,西門“平康”,東門“仙鄉”及村北、村東原圍牆100餘米,呈段狀分佈。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村內街道以貫通“平康”、“仙鄉”兩門的東西街為主道,與南北主道交叉,形成十字街主幹道。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村內有小巷15條,其中東西主街為青石板路,南北主街由一米見寬的石灰板沿街鋪成,其他小巷多為泥土路面。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家莊石鋪路上古樹參天,民房保持原有清朝風格。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家莊民居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家莊華野整軍處紀念碑遺址,位於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村中、東西石街路南,該處佔地50平方米,建有6米高的紀念牆。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1947年2月下旬,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取得萊蕪大捷後,集結於淄川休整,司令部設在蒲家莊。淄川縣委縣府星夜發動群眾籌糧600萬斤,華野前委於3月8日至12日在大荒地(現淄博礦務局駐地)召開了師以上高級幹部會議。這次會議從思想上、理論上和作風上武裝了與會同志和廣大指戰員的頭腦。經過兩個月的休整,我華野戰士又取得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全面勝利。而後大軍揮師南下,配合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在全國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華野整軍在淄川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紀念牆上鑲嵌一塊長5米、寬2.5米陳毅司令員與淄川人民親切握手的浮雕。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華野整軍紀念碑 舒同題

一九四七年二月下旬,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獲萊羌戰役重大勝利後,集結於淄博、臨朐一帶作短期休整。司合部即駐淄川縣蒲家莊,為支援大軍休整,中共淄川縣委,縣府星夜發動群眾,清倉掃囤,籌集六百萬斤小米以供給養,部隊休整期間華野前委於三月八日至十二日在大荒地洪山召開擴大會議,傳達中央指示,總結作戰經驗,動員指戰員搞好思想建設,加強軍事訓練,以迎接中國革命新高潮,經近月休整,全軍將士鬥志銳增,於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連續奪得泰蒙、孟良崮戰之全勝,粉碎國民黨軍隊對出東的重點進攻,爾後,大軍揮師南進,轉入反攻,配合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在全國解放戰爭中屢立赫赫戰功。轉瞬四十九年過去,華野淄川整軍對部隊建設的歷史貢獻及其在人民解放事業中的不朽功勳和光榮革命傳統,定在我區世代相傳,並永遠激勵後人為祖國的統一與富強而不懈奮鬥。

中共淄博市淄川區委員會

淄博市淄川區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立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華野整軍紀念碑

設計 李振才

施工 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

一九九六年八月立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東西街上有三棵古槐,樹冠生長茂盛,行在樹蔭下很涼爽。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古槐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古槐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國槐樹上的疤痕,好像一隻狐狸趴進樹洞裡露著屁股在嬉戲。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故居,位於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東西大街中段路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故居售票處,票價40元。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故居門兩邊紅燈籠高掛,郭沫若題寫的“蒲松齡故居”金字門匾高懸於故居大門。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故居坐北朝南,現有4個院落、7個展室,展覽面積2000平方米,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1938年遭日軍焚燬,1954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復,1958年設立了松齡故居管理委員會,1980年建蒲松齡紀念館。故居原有北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一間,東向門樓一間。均為亂石牆基,青磚柱門窗,灰瓦硬山頂,小青瓦接簷。其中聊齋正房坐北朝南,面闊10.35米,進深5.11米,脊高5.46米,建築面積52.89平方米。蒲松齡故居屬於典型的北方鄉土建築,故居現已成為聊齋文化研究中心。200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1640~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蒲松齡“性樸厚、篤交遊、重名義”,嘗與同邑李希梅、張篤慶諸名士結為“郢中詩社”。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有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另有文集、詩集、俚曲以及關於農業、醫藥、天文、教育等通俗讀物多種。《淄川縣誌》譽其“以文章風節著一時”。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屋內路大荒手書的“聊齋”匾額迎門高懸,匾下懸掛著蒲松齡老先生的畫像。畫像兩側是郭沫若書寫的楹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正堂既是蒲松齡先生的岀生地,也是聊齋文化的發源地。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故居門前南邊擺攤賣飲料、紀念品的商販,攤主熱情和前來參觀的遊客打招呼。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村中現有百年以上的建築6座,50年至100年間的建築14座。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村落佔地270畝,居民500餘人,村民中蒲姓村民佔大多數。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街裡遊客稀少,街道上有點冷冷清清。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遠遠望去,東城門樓下有幾個當地村民在下棋拉呱。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仙鄉”東城門下,插著幾把大傘,買冰棍和葫蘆等工藝品的商販,生意清淡。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城牆城門,古色古香。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聊齋園 聊齋城售票處 票價80元/人。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村東溝壑內有一水井,古時常滿而溢為溪,故名滿井。據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蒲松齡撰寫的《重修龍王廟碑》記載:“淄東七里許,有柳泉。邑乘載之,忘勝也。水清以渝洌,味甘以芳,釀酒旨。瀹增茗香。泉深丈許,水滿而異,穿甃石 出焉,故以又名滿井。”這是尚能找到最早“柳泉”和“滿井”稱謂的惟一文獻記載。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廣場東面北邊,很多藝術家、能工巧匠們在此開設門面,舞文潑墨宣揚聊齋文化,招攬生意。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聊齋城看到銀行押款車來接款,感慨萬千!希望旅遊景點帶動當地經濟更好地發展。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一生秉性耿直,憤世嫉俗,常借狐鬼故事對當時腐敗現象進行諧謔,其文章詭詼塊壘,自成一家。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蒲松齡墓,位於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東300米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坐西南朝東北,現存封土高2.2米,直徑8米,佔地面積60平方米。墓前有碑樓1座,碑樓前1.5米處設有石供桌和香爐。碑文由文壇巨匠沈雁冰書寫。原有清雍正三年(1725年)張元撰寫的墓碑,文革”中連同墓葬一同被毀。墓中出土蒲松齡簡單的生活用品,現在蒲松齡紀念館展岀。碑樓和墓表重建於1979年。蒲松齡墓地處蒲氏家族墓地,又名“才子塋”,墓地內遍植松柏,莊嚴肅靜,環境優雅,尚有古柏數株。元代般陽路總管蒲魯渾和蒲氏族蒲璋之碑矗立墓園中,蒲松齡之父蒲槃及其長孫蒲立德均葬於此。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聊齋城停車場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聊齋城停車場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聊齋城停車場上車輛來來往往,遊客絡繹不絕。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聊齋城停車場周邊環境優美。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坐落在蒲家莊的淄川區洪山鎮松齡中學,希望學子們能夠沾到蒲公的靈氣,能夠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多出為國家和人民有用的棟樑之才。

淄博蒲公故里 蒲家莊走馬觀花看一看

正在建設中的學校操場,面貌煥然一新。蒲家莊變了,變得越來越美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